国庆假期的时候,少女刷完了一部高分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

主人公是四个大帅哥和一个大美女。

但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连配角都算不上的男 N 号“都材学”。

他的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倒霉鬼,变身人生赢家。

他到底有多倒霉?又是如何变身人生赢家的?

今天的文章,少女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转运秘诀。

01

他到底有多倒霉

倒霉蛋都材学是个医生,在律帝医院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

然而,39 岁了,却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胸外科住院医生。

其他科室和他同职位的医生,都才刚刚 30 岁出头。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2)

都材学的顶头上司,胸外科教授金俊完,被住院医生们私底下称作 “恶魔”。

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来不笑,说话语气十分刻薄。当着病人的面,也会毫不留情地训斥都材学。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3)

连病人都被吓到,忍不住担心都材学的状态: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4)

遇到不愿配合检查,一心求死的病人,求助教授无果后,都材学情急之下给病人下跪,才成功让病人做了检查。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5)

既不顺心,还丢了尊严。

但好在,和老婆省吃俭用存了很久的定期到了年限,手头一下子有了一大笔钱。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6)

然而,兴冲冲去买房的都材学,却遇到了骗子,结果攒了半辈子的钱一下子被骗个精光。

生活一夜回到解放前。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7)

可日子还得过,都财学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重新攒钱。

为了省钱,他只能和老婆两地分居,继续过着抠抠搜搜的生活。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8)

所幸,收到一个好消息,老婆怀孕了。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9)

可故事继续反转,正当夫妻俩沉浸在做父母的喜悦中时,噩耗又传来了:

都材学的老婆被确诊为乳腺癌二期。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0)

坐在律帝医院中央花园的都材学懵了:

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

他明明有在认真工作,努力攒钱,可每当他以为命运要奖励给他一颗糖时,却紧接着就被一个巴掌打醒。

妻子重病、身无分文、工作又没有未来的他,要如何继续生活下去呢?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1)

02

倒霉鬼一夜变身人生赢家

然而,连都材学没有想到的是:命运这次,把所有的糖攒在一起,一股脑地倒给了他

难搞到让他只能下跪的病人,送来了新鲜的草莓和感谢的小纸条;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2)

表面冷冰冰的 “恶魔” 教授,为了都材学不被开除,私下向投诉他的家属道歉;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3)

妇产科医生愿意冒险替他们试一试,让妻子在怀孕期间接受化疗,等到孩子出生后立刻手术;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4)

就连都材学自己都不抱希望的 1 亿韩元,那份被骗走的买房基金,也在警察的努力下追回了。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5)

抱着满满的惊喜,都材学简直要被冲昏了头脑。

觉得老天有眼。

其实,真正为都材学改写剧本的,并不是命运。

而是他自己。

他的转运秘籍,就是极强的心理韧性和超高的乐商。

1. 心理韧性:应对重大挫折的心理技巧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我们对不幸、逆境或挫折等高压情景的适应能力。

不只是都材学,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

考试、面试、家人生病、分手等等,这些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的事件,都会激发出我们的心理韧性。

而心理韧性越强,我们就越能够在压力中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进而有效避免出现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1]

这种品质,并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被后天培养的。

研究发现,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它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减少压力,继而培养生命的意义感。[2]

而都材学的心理韧性,就来自于他最重要的支持系统 —— 家庭。

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即使工作都很忙,两个人也会努力抽出时间一起吃饭约会;

都材学被骗,两人所有的积蓄打了水漂。妻子也没有责怪他,而是和他一起吃苦,重新攒钱。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6)

可以说,是妻子的支持和包容支撑他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留一份积极的态度。

这份积极的态度,构成了他的另一件法宝:乐商。

2. 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这里的乐商,是心理学研究者化用了 “智商” 的概念,用来定义 “一个人快乐和幸福的程度”。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3]

对快乐事件的感受能力,即个体的快乐感受阈限

个体从消极事件中获得积极成分的能力

个体的快乐或乐观感染他人的能力

品味能力,即个体对自己生活中的积极事件进行精细加工的能力

都材学就是一个快乐阈限很低的人,他很容易感受到快乐,也很乐于把自己的快乐传播给别人:

虽然年纪不小,但他却是实习医生们最喜欢的前辈。因为他总是笑嘻嘻的,甚至会在实习生们犯错挨骂时讲笑话安慰他们。

面冷心热的 “魔鬼” 上司愿意出手相助,也是因为都材学总是跟他讲个不停。

大到“ 今天和病人相处得不错” ,小到“今晚要和妻子吃烛光晚餐” ,即使总是换来教授的冷眼相对,也依然乐此不疲。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7)

除了感受和分享快乐的能力之外,都材学还能在每次倒霉的时候,迅速地转换心情,从当下的负面情绪中脱身。

被 “魔鬼” 医生骂完,转头就像没事人一样去找同期吃午饭。

积蓄被骗,难受一阵后,又投入了苦行僧一般的清苦生活。

他不是没心没肺,而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总能捕捉到其中的积极成分。

被医生骂,他觉得:了解了自己犯的错误,下次就能给病人开对的处方。

钱丢了,他也能安慰自己:像回到热恋时期,增进了和老婆的感情。

的确是个乐商很高的人了。

03

别急,心理韧性和乐商,都可以改变

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心理韧性,还是乐商,在成年后都是可以得到增强的。

少女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结出几个 tips 供大家参考:

1. 提高心理韧性的关键,是和重要的人在一起

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一篇文章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韧性就像身体上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来变得更加强大。[4]

这其中的关键,便是健康的思维(healthy thinking),意义感与价值感(meaning),以及连接感(connection)。

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像都材学那样,为自己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跟人在一起。

变动心理学与梦境心理学(不存在好运绝缘体)(1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主动的行为和重要他人保持连接感,为自己争取社会支持。

例如,每周和家人吃一次饭,每天和伴侣聊一会天,每月和朋友聚一次会等。

2. 乐观,只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认为,不论过去如何,我们应该做的是活在当下,努力去发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利用自己的心理资源乐观地生活。

问题的关键,是从自己身上获得力量。

这一点,都材学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首先,可以经常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

比如,午休间隙,可以发微信和好友或伴侣分享早上发生的事,哪怕只是一个网上的段子。

主动地分享快乐,也会提高自己的愉悦水平。

其次,客观地看待挫折,相信事物的双面性,并努力去捕捉积极的一面。

这一点,也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

比如,花 5 分钟回忆一下某件曾让你感到挫败或痛苦的事,思考这件事带给你的好处,或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熬过来的。

当你找到那个积极面时,记得祝贺自己,给自己一个奖励。

写在最后

我很喜欢的脱口秀演员杨笠,她在说脱口秀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想做任何工作。

她这么形容那段时间:

心里很难受,很孤独,有时候在床上躺着躺着就哭了。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你会觉得,好像所有的苦难都朝你而来,全世界都不站在你这边。

去年年底,我在外地实习的时候,突然接到妈妈患乳腺癌,第二天就要做手术的消息。

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分手、申请了很久的学校因为疫情无限延期、国内工作不顺利等一系列打击。

在杭州的一家餐厅门口,我终于没忍住,放声大哭。

处在困难中的那个当下,我们总是觉得一切都完了,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但其实,命运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陪着结束化疗的妈妈去买假发。

曾经因为化疗太过痛苦甚至说出 “不如去死” 的她,在小小的店里认真地为自己挑选着头发。

看着镜子前的妈妈,我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习惯了光头的她。

生活就是这样,事情总是会突然变化,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就变好了,又突然变坏了,然后又突然变好了。

最重要的是,当你走出那个坏的运气,你会发现,你的力量,比你想象中还要强大。

那些你觉得撑不住的时刻,其实最后,都靠自己挺住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杨笠的话:

难过的时候,就挺着,可能你现在也看不到任何变好的迹象,但等一等,都会过去的。

挺住。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参考的文献资料:

[1] 刘浩然, 张晨风, & 杨莉. (2019). 心理韧性及其神经机制:来自非人类动物模型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 27(02), 126-135.

[2] Cohn, D., & Morin, R. (2008). Who moves? Who stays put? Where’s home? [pewsocial trends.org].

[3]任俊. (2013). 乐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Building your resilience. (2020).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