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

杨家岭革命旧址纪录片(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1)

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中的红军寨。记者 赵迎昭 摄\视觉重庆

春风拂面,积雪消融,水珠落在石板上嘀嗒作响。静静聆听,周遭不时传来鸟儿的歌唱声……

2月24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酉阳南腰界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以下简称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在美妙的自然之音伴奏下,听到了3种不同风格的讲解——59岁的杨胜学讲起红军故事像是拉家常那样亲切,41岁的何立双讲得如教材那般缜密,7岁的何冉静怡讲解时稍显害羞,但是非常认真。他们为啥都在宣讲红军故事呢?

杨胜学是土生土长的南腰界人,1984年退伍,1985年通过文化专干招聘,成为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的文物管理员。

这处旧址的来头可不小。1934年6月,贺龙等领导的红三军来到南腰界,以南腰界为中心,开辟了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当时,红三军司令部就驻扎在余家桶子,部队则分散在方圆几里的村寨。在战火硝烟中,这座文物建筑幸运地保留了下来。1985年,杨胜学来到了这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的游客不太多,大多是本地人。没游客时,杨胜学除了巡查文物安全,还在煤油灯下阅读关于红军历史的图书。久而久之,他能绘声绘色地讲述红三军在南腰界战斗的历史,对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文物建筑,以及百年老宅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

走出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记者跟随杨胜学、何立双感受不远处红军寨的风情。在暖阳中,一栋栋曾见证过“军民鱼水情”的民房参差错落,显得古朴而幽静。见记者连连按下快门,何立双打趣道:“杨老师知道每个房子的最佳拍照角度。”

何立双是南腰界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曾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每年清明节,他都会组织学生来到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聆听杨胜学讲解革命故事。两人慢慢熟络之后,何立双也萌生了讲述革命故事的想法。2018年初,他正式成为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的志愿讲解员,目前是该旧址的4位志愿者之一。在老前辈杨胜学的带领下,他的讲解广受欢迎。仅去年清明节至七一,他就讲解了300余场。和二三十年前不同的是,近年来,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景区的游客中涌现了很多贵州、四川等外省市的面孔。

一些游客在聆听何立双讲解时说,南腰界很多革命旧址仍“养在深闺人未识”,乡间小道有些坎坷、环境有些杂乱,如果加以活化利用和改造,南腰界的红色旅游肯定更加红火。每逢这时,他总会说:“这里在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酉阳段),未来会大变样。”

酉阳县文管所所长王兴旺介绍,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4处,其中革命文物34处。在保护、修缮革命文物基础上,酉阳正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酉阳段)建设,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打造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景区,传承长征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景区总体规划范围为以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为中心辐射周边革命旧址约3.5平方公里,将和红色美丽村庄实现“红旅融合”“红绿融合”。

身处巨变的时代,何立双也在着力培养“接班人”。去年起,何立双开始教女儿何冉静怡讲解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还经常将自己和女儿讲解的视频发到抖音上,不少游客称,是看了这对父女的视频才前来参观的。他说,几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希望培养更多红色小导游,将来为更多游客讲解红军的历史。

记者跟随杨胜学、何立双参观完红军寨时,正是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时,何冉静怡来到爸爸身边,为记者讲解了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的历史。在金黄色阳光的照耀下,她的大眼睛显得格外明亮。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