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民族特色的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隋艳霞):盛夏的一天,记者在位于甘肃省肃南县的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大楼内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虽然听不懂孩子们在唱什么,但曲调中传达出的历史感却深深地吸引了记者。原来,这是一些裕固族孩子正在中心的民歌传习所学习演唱裕固族民歌。
裕固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人口稀少,现存约1.3万人,主要集中在肃南县和酒泉市,是甘肃省特有的世居民族之一。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游牧文化,由于裕固民族文字失传只有语言,其文化基本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裕固族语言濒临失传,于2010年被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列为9个“正处于濒危状态的弱势少数民族语言”之一。为了不让这古老的语言消失,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挖掘整理古老的裕固族传说、研究用国际音标标注裕固语发音等,而以民歌的方式传承裕固语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孩子们正在学习裕固族民歌
现年72岁的杜秀兰老人从小就和大自己三岁的姐姐杜秀英一起跟着民歌手父亲学唱裕固族民歌。父亲在生产、生活中不时哼唱民歌,“剪羊毛有剪羊毛的歌,挤奶有挤奶的歌”,这让杜秀英姐俩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民歌手,在民众的婚礼或节庆仪式上常常有她们吟唱的身影。几年前,两位老人双双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肃南县文广局钟莉主任介绍说,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两位老人有许多工作要做:“她们必须得带徒弟,然后要积极参加各种展示、展演活动,各乡镇的包括全县的民俗活动她们都要积极地参与,然后传承民歌。”
两位老人现在各自带有两位徒弟,只要有时间,她们都会将自己毕生所学的裕固族民歌向徒弟倾囊相授。此外,她们还到民歌传习所向孩子们传授民歌。
“花儿朵朵――肃南少数民族童声合唱团”是兰州大学公益社团举办的一个公益项目,旨在通过组建童声合唱团的方式带动少数民族儿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学会并自觉传承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从2010年起,每年暑假,他们都会在肃南县举办裕固族民歌学习班,组织小学生们学习裕固语、学唱裕固民歌。作为志愿者参与这一活动的兰州大学大二学生杨玲介绍说,这个学习班的课程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他们一些基础的裕固族语言,象一些亲属称谓、数字、天气、动物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教一些裕固族的民歌,挑一些适合这个年龄的儿童唱的教他们。第三个部分是根据裕固族语言的发音,让孩子们去编一些小故事,然后由我们经过整合、改编成剧本,让他们排演一个舞台剧在影剧院汇演。”
用汉字和国际音标标注的裕固语民歌歌谱,方便孩子们演唱
11岁的裕固族女孩张欣予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裕固民歌学习班了。她告诉记者,尽管平时在家里也会和妈妈用裕固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但由于妈妈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系统地教她更多的裕固语。在学习班,她可以学到许多新的裕固语词汇,也跟小伙伴们学会了很多裕固族民歌,甚至还有了一个新的裕固语的名字:“我有一个新的裕固语名字,叫阿勒芒措。在裕固语里,措一般都是水很纯净的意思,我的裕固语名字的意思就是纯净得像雪白的天鹅一样。”
说这些话的时候,小欣予满是骄傲之情,言语间充满了对自己民族的自豪。她说,相对于其他的课外兴趣班,自己更喜欢这个民歌学习班,甚至生病时也不顾父母的劝阻坚持来学习。说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坚持,小欣予说:“因为可以传承裕固族文化,让裕固族语言不要消失。”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让从小欣予到张秀英、张秀兰老人这样的众多裕固族儿女们自觉担负起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历史重任。他们正在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扶持和帮助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古老的裕固族民歌在美丽的肃南草原上不停传唱……
杜秀兰(左)和姐姐接受记者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