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诗词推荐##天天古诗词#

李煜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公认最有才华的皇帝之一,也不知李煜是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所有人做梦都想要的皇位,不幸的是他根本就无心政事,也没有做帝王的才华。

亡国之后的李煜被宋太祖俘虏,从一朝皇帝变成了阶下囚,巨大的转变让李煜整日活在巨大的恐惧之下,这是他作为帝王的悲剧,但是这个时期恰恰是他作为一个词人的高光时期,他在亡国后写下的那些至情至性的词作成为了不朽的经典之作。

李煜的一生是短暂,后世称他为绝代才子、薄命帝王,这是因为他留给后世的传说有很多,作为一个帝王他或许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个词人,他的作品中有着很多作者没有的独特情感和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了解。

最悲情的诗人李煜(李煜笔下最美江南)(1)

以下我们赏析李煜填词“望江南”的作品,有人把这个词作看作一首词,其实按照词牌正解,这个作品应该是两首词。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江南柳”等。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宋人多用双调。

这篇词作是李煜后期非常经典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了李煜回忆故国春天和秋天的美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道出了亡国的悲哀和伤感。词中,一切美好的意象都迤逦而来,然而这梦不过是一场闲梦,梦与现实横亘着万水千山,前世今生,太远了!在一切的美好之外,唯独缺少的,是自由!这没有自由的迷梦,虽凄美,又多么残酷,多么可怕啊!这仿佛给聋子听最美的音乐,给瞎子欣赏最美的风景,而没有自由的人,岂止是聋是瞎,恐怕是心也死了吧。倘若心死了,还好些,怕的是如李煜,恰恰那么敏感,多情!

望江南·闲梦远

[ 五代 ]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最悲情的诗人李煜(李煜笔下最美江南)(2)

赏析

我们首先品读第一首。“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说说大意,这两句非常简单,一帘幽梦中,看到了南国的春天,看看表达才知道李后主的词非常有魅力。先说“闲”,李煜主政南唐时,尽管他整天沉迷于有风、有雾、有春光的生活,但是他并不轻松。他接手的是一个进退失据、苟延残喘的国家,他的内心始终并不能真正的“闲”,入宋,当了“违命侯”,他闲下来了。再说“梦”亡国的李煜不可能再回江南,重返故国,只有梦中才能回到江南。最后说“远”,身居大宋都城汴京,遥想南唐故都金陵,一切都那么遥远。这里不仅有空间的遥远,还有时间的遥远。虽然李煜从金陵入住汴京到被毒身亡仅有三年时光,但是在度日如年的作者心中,汴京城里“违命侯”的每一天都十分漫长。“闲梦远”三个字,内容丰富,但是字字是真情。

第二句“南国正芳春”。南国是江南,李煜生于江南,亡国金陵,他太熟悉金陵的江南风光了。“正芳春”,正是大好春光时,这句中的“芳”字值得品读,今天我们常常对女人说芳龄,但很少用芳春,其实芳春象像说芳龄一样是赞美春天的美丽。这不是今天对所有女士称美女的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

开篇两句,其实就是三个字“江南美”。“江南美”,是一个从唐代以来被众多诗人写烂了的一句话。但是有人要写,有人要看,还有人要读。五胡十六国之乱、唐代安史之乱,两次中原大乱,使大家世族移居江南,江南得到很大的提升。加上江南优越的地理条件,江南美在文人心中达成了共识。但是江南美从南唐后主李煜的笔下流出,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江南美是对南唐故国的怀念,江南美是对自己昔日生活的留恋。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前一句写江面之美,后一句写城内之美。“管弦”是管乐和弦乐,“渌”指水清。“船上管弦江面渌”,写江上管弦齐鸣,江水清澈,实际上是写清澈的江面上画舫如织、游客宴乐。“满城飞絮”指金陵城中漫天飞扬的柳絮,纷纷扬扬。“辊”同滚动的滚,“轻尘”指空中尘土飞扬,但是由于江南空气湿润,空中飘扬的尘土并不算大。“满城飞絮”是季节所致,“辊轻尘”是车马所成。“辊轻尘”点出了游人众多,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飘在空中。写尘土是写城中人如潮涌,人如潮涌是写城中景观众多、美丽如画,吸引着无数游人观赏。江南美不仅有江上美,而且有城中美。

江南美有一大特点是江南百花之美,但是李煜写江南花美换了一个角度,他不写花,写赏花的人。“忙杀看花人”,其实是江南花美,是写花的另一种角度,写观花之人是一种角度。“忙杀看花人”,只能说明江南百花竞放,看花人目不暇接。在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声中,李煜对故土的思念和眷恋油然而生,但是这首词却没有李煜后期词作中最常见的深悲剧痛。难得有一次平静的时刻,写下了他片刻的安宁,记录了他难得的一次安闲。

最悲情的诗人李煜(李煜笔下最美江南)(3)

我们再看第二首。“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一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明“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木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

最悲情的诗人李煜(李煜笔下最美江南)(4)

这两首词生动地展现了南国所特有的优美风光,一鲜丽欢乐,一清秀幽雅。写景之外,词人未加任何主观的抒情议论。故表面看来,似乎词旨就是单纯地歌咏赞美江南风物。但如果联系开头的“闲梦远”三字,及词人的身世与写作背景,就可以发现,此词实际上是用了 “以乐写愁”的方法,在欢乐美好的画面后面,寄寓着深沉浓重的忧愁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