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我们提起教育大多数都是指男孩子,和女孩子没多大的关系,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也流传已久。

从父系氏族开始成立后,女人的地位也就慢慢衰弱,男人逐渐站上了统治地位。正因为这样,对女子的教育问题也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但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我们该怎么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1)

这是清代张岱《公祭祁夫人文》:

“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这段话还有上句,是说“有德便是才”,这也不是说男子只要有才华就好了,而是希望一个有才华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才干为辅。

同样其实一开始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夸女人的话,是说女子有才而不外露,不夸夸其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人也没有那么高的智慧,所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它的字面意思。也就是女人当个文盲就好了,在家当个家庭主妇就挺好。

因为古代的封建制度以及伦理纲常,最要命的就是三纲五常了,女人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任由丈夫驱使,在家相夫教子,所以在古代女子很难像男孩子那样去私塾念书,更不用说其他的学习活动了。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古代的女子的学识有的甚至高过了男子,而且还有的被称作第一才女,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该怎么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2)

其实很好理解,在古代那些书香世家是根本就不买那些被歪曲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所以他们就让自己的女儿学习知识,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大家闺秀,不仅相貌好,而且有文化,有知识,试想哪个功成名就的男人愿意娶一个没有知识的文盲回家呢。

其实古代曲解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也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有关,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以及三从四德都对女子的要求很高。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有不让女子读书而专心做女工什么的了,就好像你想学画画,你让家长报个补习班,但是家长认为补习班又贵又耽误你学习,所以压根就不会让你学。

我们该怎么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3)

我们在古代看到的有知识的女子并不少,像宋代的李清照,我们高中的课本上怎么也的有她的四五首古诗,而且还是让背下来的那种。

其它的还有卓文君,如果卓文君没有文化,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她和司马相如因为一曲《凤求凰》而芳心暗许了。

其他的还有上官婉儿,蔡文姬等等等等,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古代女子怎么上学?

肯定有人要问了,你不是说古代没有人会让女子上学吗?那女子是如何学习的呢?我们下面就来揭秘。

其实我们知道能够上的起学的都是那些宦官世家,平常的平民百姓之家是出不起学费的。所以上学的女子大多都是自己请教书先生在自己的家里教书教学,或者还有三个地方是给女子教学使用的。

一个是教坊,一个叫做梨园,还有一个叫做妓院,但是此妓院非彼妓院,感兴趣的可以往前翻翻历史文章,有对妓院的详细说明。

有很多有文化的女子都是从妓院学到的知识,著名的有薛涛,柳如是等等。

梨园春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小哥哥小姐姐,这是一个戏曲节目,我们都知道古代戏曲也能学到很多的知识,要认识戏文,知道戏谱等等,所以这也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

我们该怎么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4)

妓院,更加准确的来说应该叫做青楼。青楼的女子大多都只卖艺不卖身,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文人墨客总会在青楼见到自己的知己,因为有才华。

青楼就是给那些个姑娘做培训的地方,可以说琴棋书画样样都教。所以也就有了像薛涛这样的人物了。教坊和其他两个不同,他是专门供朝廷培养能歌善舞的姑娘使用的。


其实女子无才便是德,不仅仅是让女子成为一个文盲,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女子分不清,辨不明是非好坏,让女子唯丈夫独尊,为婆家独尊。

害怕女子祸害家庭和睦,害怕女子有了才学之后淫荡不堪。

便就有了这样的歪理,其实类似这样的封建思想比比皆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等都是个女子立的规矩,更有甚者还有贞节牌坊等等。

其实我们以为贞节牌坊是给女性的一个嘉奖,说明她懂贞洁,是个烈女,但是我们好像不曾想过,这也是对女子进行的一场愚民教育。男人好像就没有这些,甚至可以三妻四妾。我们通过给嘉奖的方式让女子自己一人度过余生,可曾想过其中的难处。

我们该怎么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无才便是德)(5)

幸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都提倡男女平等,让我们女孩子也有了尊严,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机会,封建思想也在一点点的移除,总之一切都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