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公益系列 春之歌

马勇&黄秋宁长笛与钢琴音乐会

顺德公益微电影选哪家(微节目单大师公益系列)(1)

2021年4月30日 19:30上演

*本场音乐会谢绝1.2米以下儿童入场,

已购门票概不退换。

“大师公益”系列音乐会简介

“大师公益”系列音乐会是上海音乐厅近几年来创办的公益音乐会品牌,自2013/14乐季开始,每年大师公益都有不同主题,至今已成功举办了近20场音乐会。全场80元的亲民票价和艺术家的高超演奏技艺使得大师公益系列音乐会一直保持座无虚席的票房以及良好的口碑。2021年“大师公益”将聚焦国内演奏大师的精湛技艺,首场演出将推出由著名长笛演奏家、被授予“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称号的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马勇与青年钢琴家黄秋宁带来的长笛与钢琴音乐会。在今年“大师公益”将继续以公益而亲民的票价与高品质的艺术水准引领沪上音乐潮流,将我们对于普及音乐与艺术的热情传递给每一位爱乐者。

演出介绍

长笛,以它银铃般明亮优美的音色深受爱乐者们喜爱。在西洋管弦乐队中,常能听到它纯净美丽的声音,而它作为一件独奏乐器,也独具魅力。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021首场“大师公益”将迎来“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之一的著名青年长笛演奏家马勇。他将携手钢琴演奏家黄秋宁,共同带来精心挑选的6首跨越古典至现代的经典曲目,用长笛与钢琴的温情对话为沪上爱乐者们献上一场属于春日的音乐盛宴。

寻找不一样的风景

为“春之歌”——马勇&黄秋宁长笛与钢琴音乐会所作的序

文/张玮

您是否也担心过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及第的孟郊会错过些别的风景?您有没有想象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当时赤壁的对岸是怎样的景色?就如同一遍又一遍地漂流在古典音乐这条大河之中,我们总把目光投向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这些熟到耳生茧的名字,也会错过很多别的精彩。想必马勇与黄秋宁的长笛与钢琴音乐会将为你我弥补这样的遗憾。马勇说:“4月30日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我携手钢琴家黄秋宁女士,想与大家再次踏上古典音乐的漂流,只是这次让我们一起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本次音乐之旅将以大家较为熟悉的起点——老巴赫的次子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P.E.Bach)的《G大调汉堡奏鸣曲》开幕。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活跃于柏林,以激越的键盘曲最为著名。作为键盘乐器名家,他的音乐就像李斯特的荣光提前了近百年,届时长笛能否再现这样的荣光,请拭目以待。

特奥巴尔德·彪姆的《挽歌》是献给那些2020年没来得及说再见的人和事。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这首《挽歌》献给每一位义无反顾的逆行者。

雅各布·加德(Jacob Gade,1879-1963)这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丹麦作曲家常被与同胞尼尔斯·加德(Niels Wilhelm Gade,1817-1890)混淆——后者与门德尔松是密友。雅各布·加德创作的《Tango Jalousie》习惯被译为“嫉妒探戈”,《探戈遐想》(Tango Fantasy)是长笛改编版。都说探戈是用生命做筹码与情人共舞,或许在俯瞰众生的神眼中,红尘里的一切悲欢离合都无所谓,但你我毕竟身处红尘……

音乐会上半场将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成员、奥地利作曲家卡尔·弗吕林的《长笛幻想曲》中结束。当江畔的风摇曳白玉兰的树梢,这位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长笛幻想曲》想必也能抚平你心里刚被探戈撩起的火。

音乐会下半场选择尤金·博扎(Eugene Bozza)——这位在两次世界大战间短暂的和平时代绽放艺术花火的法国音乐天才所创作的《乡村曲》(Agrestide, Op.44)开场。尤金·博扎分别于1924年和1930年摘得小提琴比赛和指挥比赛头奖,又于1934年在作曲比赛中折桂,并获得拉威尔终其一生都未能染指的罗马奖。虽然他以弦乐出道,但对管乐器,尤其是木管情有独钟。《乡村曲》这部印象派作品是否也能让你听到普罗旺斯的风,嗅到薰衣草花海的香气?

本场音乐会的重头戏自是赛萨尔·弗兰克的《A大调奏鸣曲》(长笛与钢琴版)。改编自他的《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此曲是弗朗克一生中唯一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奏鸣曲,创作于1886年,也是弗朗克64岁时。此曲是他送给比利时小提琴家欧根·伊萨依(Eugene Ysaye,1858-1931)的结婚纪念日礼物(1886年9月26日)。伊氏在1875年初来到巴黎便于弗兰克、丹第等人交往甚密,此后他们保持了十一年的亲密友谊。乐曲完成同年,在布鲁塞尔由伊氏与法国钢琴家蓓奴夫人合作首演。

弗兰克一生贫困,此时的伊萨伊早已功成名就。面对好友结婚的喜讯,瓮牖绳枢的“我”又能送给雕梁画栋的“你”什么呢?唯有一首精心打造的奏鸣曲才是作曲家心中独一无二的礼物、无价的祝福。俄裔美籍小提琴家米沙·埃尔曼(Mischa Elman)曾无比感慨地说:“我很羡慕伊萨依。由此礼物,伊萨依的名字将在今后几个世纪里被人传诵。”

其实,弗兰克终生不得其志,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巴黎,在巴黎音乐学院任教多年,却被同行排挤、轻视,甚至讥笑;他容忍、谦让,默默无闻地完成着一部部作品,虽然每写出一部就被别人批得体无完肤,但他却锲而不舍。经过时间洗练,这部唯一的《A大调奏鸣曲》可谓听一次,灵魂就被净化一次。慢板乐章不但能感受到弗兰克向上帝倾诉不平;也能感到宗教的洗礼使灵魂得到抚慰与升华,从而身心愉悦。历史上最有名的录音当属前苏联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与里赫特在1968年录制的版本,慢板乐章最后一个乐句被奥氏拉“破”的音,出现了水墨画中晕染的效果:豪放、潇洒,却又悲凉…这次上演的由法国长笛大师让-皮埃尔•朗帕尔为长笛与钢琴改编的版本定会让你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期待。

“这次音乐会所要呈现的内容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马勇如是说:“只是当我们伴着2021年的春风,回首上一年的负重前行,今天的你我都已是自己的英雄。我想为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呈现那些或许还未曾听过的美好。莫泊桑曾说过:‘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是又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要坚信每一个迟到的春天终究会来。”

曲目

1.C.P.E.巴赫《G大调汉堡奏鸣曲》,作品133

I. 小快板

II. 回旋曲,急板

C.P.E.Bach:Hamburger Sonata in G major,Wq. 133

I. Allegretto

II. Rondo,Presto

2.特奥巴尔德·彪姆《挽歌》,作品47

Theobald Boehm:Elegie, Op.47

3.雅各布·加德《探戈遐想》

Jacob Gade: Tango Fantasy

4.卡尔·弗吕林《长笛幻想曲》,作品55

Carl Fruehling: Fantasy for Flute, Op.55

中场休息15分钟

5.尤金·博扎《乡村曲》,作品44

Eugene Bozza: Agrestide, Op.44

6. 赛萨尔·弗兰克《A大调奏鸣曲》(长笛与钢琴版)

I. 中庸的小快板

II. 快板

III. 宣叙调式的幻想曲

IV. 稍快的小快板

Cesar Franck: Sonata in A major for Flute and Piano

I. Allegretto ben moderato

II. Allegro

III. Recitativo fantasia

IV. Allegretto poco mosso

*演出曲目及顺序以现场演出为准。

艺术家介绍

长笛 马勇

向上滑动阅览

著名长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曾先后师从王永新教授,Barbara Siesel教授,Carol Wincenc教授和Robert Langevin教授。他曾获得诸多国际比赛的奖项,如1999年库斯文斯基国际木管比赛特别奖,2000年华盛顿长笛比赛和2002年纽约长笛比赛第一名,2002年纽约国际艺术家大赛第一名,2003年全美长笛比赛第一名。

马勇于2019年起,任职上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在此之前曾担任中央歌剧院、深圳交响乐团、美国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长笛首席。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巡回演出与大师班,并受邀担任众多国内外长笛比赛评委。2014年,作为唯一的长笛演奏家被授予“中国十大管乐演奏家”称号;2018年在欧洲最具权威性的长笛杂志《Flöte Aktuell》期刊中,马勇作为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封面人物,积极的推动了中国长笛事业的发展。

钢琴 黄秋宁

向上滑动阅览

留美青年钢琴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讲师,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先后师从陈宏宽、朱磊、盛一奇。2009年获双学士学位(钢琴表演与双排键表演,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获双硕士学位(2012,钢琴表演,上海音乐学院;2014,钢琴合作艺术,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黄秋宁的独奏和室内乐演出遍及世界各大剧院,合作过的音乐家有小提琴家黄蒙拉、于翔、中提琴家今井信子、大提琴家Martti Rossi等。2020年正值贝多芬诞辰250周年,黄秋宁与国际知名小提琴家宁峰一同在上海、西安、深圳等20多个城市展开巡演,共同演绎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全集,用精湛的演奏向“乐圣”致敬。

黄秋宁于2014年起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并致力于推动室内乐教学科研与演奏事业,先后主持上海市“晨光计划”、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音才辈出”计划等项目,取得了一批钢琴室内乐教学科研成果。

曲目介绍

1、C.P.E.巴赫 C.P.E.Bach

《G大调汉堡奏鸣曲》,作品133

Hamburger Sonata in G major,Wq. 133

顺德公益微电影选哪家(微节目单大师公益系列)(2)

C.P.E.巴赫 C.P.E.Bach

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1788),被人们称为C.P.E.巴赫,德国作曲家,羽管键琴家,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次子,也是老巴赫的儿子里最有名的。

C.P.E.巴赫所处的时期横跨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他1714年3月8日生于魏玛,4岁起学习管风琴,长大后奉父命学习法律,仍坚持学习音乐,24岁时即名噪柏林。1767年从柏林去到汉堡后,他的创作风格彻底摆脱了宫廷保守的品味,1768年其教父泰勒曼去世,继任乏人。大帝命其赴汉堡,身兼5个教堂的乐长,直至1788年12月14日在汉堡逝世。也因此,柏林与汉堡两地均争其为本城人,柏林人称他“柏林巴赫”,汉堡人称他“汉堡巴赫”。

C.P.E.巴赫是近代奏鸣曲式的创始人,他的交响曲、协奏曲、键盘乐奏鸣曲等作品,对古典奏鸣曲曲式的发展、完善有重大影响,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先驱。他生活的时代处于变革之中,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巴洛克音乐末期与古典主义音乐初期的混合风格。

《G大调汉堡奏鸣曲》是他来到汉堡以后,在1786年为一位年轻盲人长笛演奏者杜伦(Friedrich L.Dulon)所作,此曲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首长笛奏鸣曲。全曲长约8分钟,特别之处在于只有两个乐章,以“小快板—急板”的速度来谱写,与巴洛克时期奏鸣曲的形式风格不同。第一乐章为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第二乐章是回旋曲式。

2、特奥巴尔德·伯姆Theobald Boehm

《挽歌》,作品47

Elegie, Op.47

顺德公益微电影选哪家(微节目单大师公益系列)(3)

特奥巴尔德·伯姆Theobald Boehm

特奥巴尔德·伯姆(Theobald Boehm,1794-1881),德国长笛演奏家、作曲家,1794年生于德国慕尼黑,1881年在这座城市去世。伯姆从父亲处学到了金匠手艺,并自己制作长笛。17岁时,他很快就能熟练地在管弦乐队演奏,21岁时,他开始担任皇家巴伐利亚管弦乐队的首席长笛手,后来被誉为德国当时最杰出的长笛演奏家之一。与此同时,他开始尝试用许多不同的材料制作长笛,并尝试改变长笛的音孔位置。

1828年,他建立起自己的长笛制造工厂,完成了一支工艺精巧、音准较佳的长笛,并用此乐器到巴黎和伦敦演奏,得到普遍赞扬。为获得更优美的音效,1847年,他又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环键式”长笛,该乐器后来也被称为“伯姆式长笛”,也因这一原理日后被沿用在双簧管、单簧管等另一些木管乐器上,由此形成了 “伯姆体系”。

由伯姆设计的“环键式“长笛

传统的长笛在尺寸上十分有限,因为演奏者两只手的跨度必须能够覆盖所有的音孔,而伯姆的设计消除了这种限制,并能够制造更大、更深的笛子,就比如“中音长笛”。伯姆非常喜欢中音长笛,关于中音长笛有一则趣事,有一次伯姆在演奏中音长笛的时候,因为它的音色圆润丰厚,有人把它错当成了圆号。

伯姆24岁时开始作曲,在彼得·冯·温特、约瑟夫·格拉茨和约瑟夫·哈特曼·斯托特的指导下学习。他完整的音乐作品包括37首带有作品编号的作品,还有54首未编号作品,其中就包括26首为中音长笛所改编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伯姆生前都受到了广泛好评,并且获得了总共300多个再版和不同版本的印刷。

《挽歌》是特奥巴尔德·伯姆的最后一部作品,于1880年由肖特出版社出版,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获得重印本。时至今日,这部重要的作品终于以现代记谱法重新出版。

3、雅各布·加德 Jacob Gade

《探戈遐想》

Tango Fantasy

顺德公益微电影选哪家(微节目单大师公益系列)(4)

雅各布·加德 Jacob Gade

雅各布·加德(Jacob Gade,1879-1963),丹麦作曲家,1879年出生于丹麦瓦埃勒,于1963年去世。他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家庭,祖父和父亲经常会去附近的村庄演奏。加德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音乐,9岁的时候初次作为小号手亮相;一年以后,他就受邀来到丹麦哥本哈根著名的游乐园——趣伏里公园的乐团中担任独奏乐手;12岁时,他开始师从自己的父亲学习小提琴,后来又师从诸多名师。

1903年,他开始担任乐队指挥。1920年代,他在为无声电影伴奏的乐队中担任指挥。当时,他从纽约回到自己的祖国,并担任帕拉德电影剧院管弦乐队的指挥,负责创作和安排电影放映时演奏的音乐。1925年,他创作了日后成为探戈名曲的《嫉妒》,此后他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9年有声电影的到来。1931年,他开设了国家Scala剧院,并继续指挥舞蹈音乐的演奏。他作为乐团领导者和演奏家的职业生涯最后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

《嫉妒》不仅是加德最成功的一首作品,更是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欢迎,甚至成为了探戈的代名词。这首作品于1925年9月在美国电影《佐罗之子》的首映式上首次演出,此后这首曲子成为了久演不衰的旋律,被大量引用,加德也因此而一曲成名。这首《探戈遐想》便是根据《嫉妒》改编而成。

4、卡尔·弗吕林 Carl Fruhling

《长笛幻想曲》,作品55

Fantasy for Flute, Op.55

顺德公益微电影选哪家(微节目单大师公益系列)(5)

卡尔·弗吕林Carl Fruhling

卡尔·弗吕林(Carl Fruhling,1868-1937),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伦贝格,并参加了1887年至1889年的音乐之友协会,在那里他师从安东·多尔学习钢琴,师从弗兰茨·克伦学习音乐理论,并与布罗尼斯瓦夫·胡伯曼、帕布罗·德·萨拉蒂拉、埃贡·韦勒斯和罗斯弦乐四重奏一起担任钢琴伴奏、老师。后来因贫穷死于维也纳。

遗憾的是,弗吕林的多数作品在他生前都未出版和表演,所以至今已经失传,现在仅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小部分。在他去世后,大提琴演奏家史蒂芬·伊塞利斯十分推崇弗吕林的作品,重新探索并演绎了其中一些作品。

弗吕林早期的钢琴作品皆具有沙龙风格,而他的钢琴五重奏Op.30和单簧管三重奏Op.40均以浪漫主义传统写成。这首美妙的《长笛幻想曲》于1929年由长笛演奏家弗里德里希·舍恩菲尔德首演。

5、尤金·博扎 Eugene Bozza

《乡村曲》,作品44

Agrestide, Op.44

顺德公益微电影选哪家(微节目单大师公益系列)(6)

尤金·博扎 Eugene Bozza

尤金·博扎(Eugene Joseph Bozza,1905-1991),1905年生于尼斯,1991年在瓦伦谢讷去世,法国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他出生在一个多元化的家庭,父亲来自于意大利,母亲来自于法国,他深受家庭影响,音乐中富有多种多样的民族音乐特征。1915年,由于战争,他回到意大利,并于1916年进入罗马的圣塞西尔皇家音乐学院。随后,他学习了音乐理论,钢琴和小提琴课程。他在1919年以小提琴的文凭完成了学业。

他于1922年回到法国,并考上巴黎音乐学院的小提琴班,1924年在那里获得一等奖。他于1925年被聘为帕德卢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并开始了小提琴家的国际职业生涯,特别活动在奥地利、荷兰、意大利和希腊。1930年,他全心投入创作,并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的指挥班。

1932年,他进入巴黎音乐学院的作曲课,由亨利·布瑟指导。同年,经过比赛,他获得了罗马大奖赛的大奖,这使他有权在罗马的美第奇住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在那里,他广泛地作曲,他结交了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阿尔蒂尔·奥涅格、达律斯·米约、雅克·伊贝尔、古斯塔夫·夏庞蒂埃和亨利·拉包德,作家保罗·瓦莱里和保罗·克洛岱尔,画家吕西安·丰塔纳罗萨和依夫·布雷尔,雕塑家保罗·兰多夫斯基和阿尔伯特·布基隆,舞者赛尔吉·利法等。除此之外,他还结交了一些政治人物,特别是意大利国王维克多·艾曼纽、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墨索里尼、皮埃尔·拉瓦尔、亚历山大·米勒朗、雷蒙德·庞加莱、基里纳尔大使、尚布伦伯爵和梵蒂冈大使查尔斯·罗。作为代表法国的音乐家,他参加了许多活动,其中就包括教皇十一世的葬礼,教皇十二世的选举和希特勒1937年对罗马的访问。

从1938年到1948年,他担任法国歌剧院的指挥,并在波尔多、尼斯、昂热、蒙特卡洛、剑桥和伦敦以及法国广播电台和音乐学院音乐会进行指挥。在担任指挥的职业生涯中,他继续撰写作品。从1951年到1975年,他成为瓦朗谢纳音乐学院的主任。在此期间,他为矿工和煤炭的荣耀写了《颂歌》(Le chant de la mine),于1956年在瓦朗谢纳首映。同年,尤金·博扎从费尔南德·雷米手中获得了骑士徽章。

博扎在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歌剧、交响曲和芭蕾舞剧,但他的声名远扬归功于他为各种乐器形式创作的众多室内乐作品。他偏爱管乐器,为管乐器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是这一领域最多产的作曲家之一。博扎留下的大型作品包括五首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大型合唱作品、乐队音乐、协奏曲,以及许多用于大型铜管乐队或木管乐队合奏的作品,只是这些作品如今很少在他的故乡法国以外的地区演出。

《乡村曲》是尤金·博扎在1942年为巴黎音乐学院比赛而创作的长笛与钢琴作品。作品献给巴黎音乐学院教授加斯顿·克吕内尔(Gaston Crunelle)。这首作品非常有代表性且难度很大,全曲分为4个个性鲜明的部分:Moderato(中板),Cadenza(华彩段),Andantino(小行板),Anime(活泼欢快的乐段)和Piu Vivo(充满活力的乐段)。《乡村曲》十分富有旋律性,非常适合比赛或独奏会。

6、赛扎尔·弗朗克Cesar Franck

《A大调奏鸣曲》(长笛与钢琴版)

改编 让-皮埃尔•朗帕尔

Sonata in A major

Arr. for Flute and Piano, by Jean-Pierre Rampal

顺德公益微电影选哪家(微节目单大师公益系列)(7)

赛扎尔·弗朗克Cesar Franck

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赛扎尔·弗兰克(César Franck,1822-1890),1822年12月10日出生在比利时的列日城,双亲为德国血统。他从小接受纯法国式的教育与训练,1870年正式成为法国公民。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在其精致的构思和完美的形式方面,或者在其织体之清晰、统一和合乎逻辑等方面,也富于法国特点。他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音乐黄金时代的发展起着积极有益的影响,他培养了众多的学生例如:杜帕克、丹帝、肖松和德彪西都为法国音乐增添新的活力。

弗朗克的父亲是一位爱好音乐的银行家,所以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 育,11岁在比利时进行旅行演奏,13岁获得学院里钢琴演奏的一等奖。1835年弗朗克全家迁移至巴黎,他又进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5岁时,他创作了第一部钢琴协奏曲,第二年又写出三首三重奏作品。弗朗克同时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艺术家,他积极参加组织和领导“法国民族音乐协会”,为复兴法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弗兰克为人正直坦率,他只是在演奏管风琴和私人教课的空暇,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孜孜写作,对别人毫无所求。正如德彪西对他的描述那样:“发现一个美丽的和声就足以使他开心一天,这一个时运不济和不被赏识的艺术家,怀有一颗美丽的心,他的心如此地善良,致使任何矛盾处境或者其他恶劣条件,都不会使他感到痛苦。

赛扎尔·弗朗克是法国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法国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其音乐活动主导了法国音乐的发展方向,为法国音乐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弗朗克一生所创作的室内乐作品数量虽很有限,却均为其音乐作品中的精髓,像他的《f小调钢琴五重奏》和《d小调钢琴四重奏》,都属同类作品中的杰作。但若论在音乐会舞台上最久演不衰,且受到越来越多演奏家喜爱的,则非他一生所创作的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莫属。它不仅是弗朗克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世界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作品,早已成为小提琴文献中的一件珍品。后来更被移植为大提琴与钢琴、长笛与钢琴等多种形式。今晚的音乐会中,我们就将欣赏到由长笛大师让-皮埃尔•朗帕尔改编的长笛与钢琴合作的版本。

这部于1886年写下的作品,是为祝贺弗朗克的好友、小提琴大师尤金•依萨伊新婚而作。因此,这里的音乐充满着诚挚温暖的感情。这是一部理性与感性兼具的作品,亦体现出弗朗克音乐创作中的典型特征。

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结构简洁,有着静谧的色彩。在钢琴安静的引子之后,长笛奏出了旋律上下起伏、蜿蜒伸展、带有沉思冥想性格的第一主题,它也成为整首奏鸣曲的核心,在之后的几个乐章中不断出现。由钢琴演奏的第二主题蕴含有较强的力量,显得热情激动,但这种热情只是在霎那间闪现。

第二乐章“快板”,这是整部作品中最具热情和力量的乐章。钢琴演奏的第一主题把旋律交织在躁动不安的音流之中,然后传递给长笛。在连接性的段落中,我们听到了在钢琴奏出的沉重和弦的衬托下,首乐章中的那个“循环主题”再次出现,这使主题形象变得刚毅坚定。但它很快就被第二主题热情的歌唱所代替,内心的激动不安和感情的自由抒发形成两种互相对立的因素,推动着音乐的发展。尾声中,钢琴支撑着长笛从微弱的声音开始,逐步升腾上扬,一直推向热情洋溢、光辉灿烂的顶峰。

第三乐章的结构甚为特别,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宣叙调”,其旋律的起伏接近语言的抑扬顿挫,节奏自由。后一部分则是“幻想曲”,在这里,弗朗克倾吐出抒情优美的歌唱性旋律,并将之与充满激情的戏剧性旋律相缀合,同时再次加入首乐章中出现过的那个“循环主题”,音乐一度达到热烈的高潮,然后渐渐松弛平静,为进入第四乐章做好铺垫。

第四乐章“稍快的小快板”,是弗朗克音乐中最为诚挚深情、高洁优雅的篇章。那反复出现的第一主题卸去一切华饰,以纯净明朗的乐声,拨动人们的心弦。期间,插进前三乐章出现过的主要音乐主题,回顾了全曲感情发展的过程。最后,把对光明的颂赞,对生活的热爱,对友人的亲情,全都融化进热情洋溢的音乐之中。

*节目单撰写: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唐诗

上海音乐厅艺术教育部 金永佳

为我们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