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

摘要: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出现很多唐朝时期的部队名称,像旅贲军,右骁卫,龙武卫等等,那么这些分别都是什么部队?

长安十二时辰战役剩下多少人(长安十二时辰里)(1)

图1:《长安十二时辰》里的龙武军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出现很多唐朝时期的部队名称,像旅贲军,右骁卫,龙武卫等等,那么这些分别都是什么部队?

先来说旅贲军,很多人都以为旅贲军是杜撰出来,是从虎贲军衍化而来。确实,旅贲军远远没有虎贲军名气响。虎当然就是指猛虎,而贲的原意是老虎身上的花纹,虎贲两字合在一起引申为像老虎那样勇猛。

“虎贲”两字最早出于《周礼·夏官·虎贲士》,“王出将虎贲士居前后”,也就是王的周围负责贴身警卫的就是“虎贲士”。在《周礼·夏官》也有“虎贲氏”的记载,专门负责掌管王出入时的仪卫。这里的虎贲不但是骁勇之士,更是负责帝王安全警卫的亲军。

在《史记·周本纪》里也有,“武王征商……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这里的“虎贲三千人”显然就是周武王的一支精锐部队。你还别说,“虎贲”两字看上去就透着一股杀伐铿锵之气。《集解》引用孔安国的注释:“虎贲.勇士骼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从此,虎贲军成为精锐军队的代名词。凡是形容军中最勇猛善战的部队,都冠以“虎贲”二字。

长安十二时辰战役剩下多少人(长安十二时辰里)(2)

图2:汉代的虎贲军

汉武帝时期,将军中阵亡将士的遗孤和将领的子孙组成一支部队,就叫“虎贲军”,还专门设立了虎贲校尉这一官职作为虎贲军的统领。虎贲军地位超然,是由皇帝亲自掌握的直属部队。汉平帝又设立了虎贲中郎将,作为统领虎贲军的武将职位,更是将级别提升到秩比二千石的高级将校。

元朝时卫戍首都地区的宿卫军就于一支沿用了虎贲军名号的部队,而且指挥这支部队的虎贲亲军都指挥使,还是正三品的武将,级别还不低呢。

直到近现代,“虎贲”依然是精锐王牌的代名词,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首的74军57师,代号就是“虎贲部队”,著名作家张恨水就以57师坚守常德为背景,写了一部小说《虎贲万岁》。

不过,在唐朝旅贲军还真的有,是太子十率统辖之下的府兵部队名号。唐朝为了让太子熟悉军事管理事务,

在东宫名下设有十率,十个由太子直接领导的军事部门,其中左右司御率府的府兵部队就叫“旅贲”。而《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的姚汝能,他的官职是太子右卫率,就是太子手下负责军事的官员。只是作为让太子见习的军事部门,无论规模还是职权都很小,也就让太子玩玩票。说到底,太子要是统领了一支兵强马壮的大军,皇帝老子心里能不犯嘀咕?

所以,剧中太子的旅贲军供太子的亲信部门靖安司调遣,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长安十二时辰战役剩下多少人(长安十二时辰里)(3)

图3:《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旅贲军

接着再来说右骁卫,这里的“卫”自然就是唐朝军事制度卫府制里的“卫”。唐朝军队分为“卫”和“府”——确切说还有隶属于太子的“率”,但规模太小基本也就忽略不计了。府兵制是一种建立在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兵农和一、寓兵于农的军事制度。在各地设置若干个“军府”(后来改称折冲府),“军府”的士兵由各地军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从二十岁要一直到六十岁,平时在家生产,农闲时训练,还有可能被“番上”到京师。

但是,“府”只是管理府兵的户籍和日常训练, 既不能统领“番上”到京师的府兵,更没有战时指挥权。“番上”京师的府兵,由十六卫大将军统领;而战时的指挥权,则由皇帝临时选派的行军大元帅掌握。简单来说就是“卫”遥领“府”,“卫”和行军大元帅互相牵制,军权真正只有皇帝一人掌控。

而所谓的“卫”,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兵,又是统领天下“府兵”的领导机构。唐朝沿袭隋朝制度,中央禁军有十二卫四府﹐也有合称十六卫的。十二卫分别是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当然十二卫的名称在不同时期也有一些变化,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长安十二时辰战役剩下多少人(长安十二时辰里)(4)

图4:《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右骁卫

四府则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十二卫负责统领府兵、卫戍京城。而四府则不统领府兵,左右监门卫负责掌管各门禁卫,左右千牛卫负责皇帝侍从和贴身警卫。这里的十二卫和四府又是相互牵制的关系。

右骁卫就是十二卫其中的一卫,十二卫统领的府兵称为“外军”,各自还有军号:左右翊卫的府兵叫“骁骑”,左右骁卫的府兵叫“豹骑”,左右武卫的府兵叫“熊渠”,左右威卫的府兵叫“羽林”,左右领军卫的府兵叫“射声”,左右金吾卫的府兵叫“佽飞”。所以,右骁卫也被称为“豹骑”,据说是因为战马的鞍辔上有豹皮的装饰而得名。相对于“外军”自然就有“内军”,就是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统辖的五军府和太子的三卫三府的部队,“内军”的各级军官都是由高官子弟来担任。

因为十六卫的官署都在皇宫南面,所以合称为“南衙府兵”。而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就是最后要介绍的“龙武军”了,准确说,“龙武军”不是卫,而是军。看到没,“南衙府兵”和“北衙禁军又是相互牵制的两个系统,最终确保大权只有握在皇帝一人手里。

龙武军最早的前身是李世民还是秦王为唐王朝打天下时,亲自组建指挥的精锐部队——玄甲军,这支部队,全部是骑兵,而且人和马都有黑色的重甲,所以得名。这是中国古代非常少见的重装骑兵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只有三千人,但是在战场总是担任最关键的突击任务,一旦玄甲军上阵基本上就是所向披靡,这也是李世民手上最厉害的王牌。

长安十二时辰战役剩下多少人(长安十二时辰里)(5)

图5:李世民的玄甲军

到了唐玄宗时期,左右龙武军成为禁卫六军中的两军,而且左右龙武军不是“卫”,不属于十二卫,兵员也不是来自服兵役的府兵,而是招募来的志愿兵,和十二卫分别属于两个系统,龙武军的统领是龙武卫大将军,同样直接受皇帝领导。

可见,在旅贲军,右骁卫,龙武军三支部队中,旅贲军虽然是太子的府兵,但地位最低,龙武军地位最高。

这可以从旅贲军的旅帅崔器一心想上调到右骁卫,还有龙武军的盔甲最为鲜亮,就可以看出端倪了。可见,《长安十二时辰》在细节上还是下了点功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