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究竟如何?作为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表态最有说服力。去年,在谈及中俄关系时,普京表示,“在过去几年、几十年里,俄中都在开放、互信方面达到国际双边关系前列”。用他更广为人知的一句话说,就是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佳水平”。新时代中俄大国关系的具体表现为,中俄外长以接近一月一次的频率进行双边沟通,而中俄两国元首的会晤频率也居于中外领导人会晤首位。

中俄20项大单(亲兄弟也要明算账)(1)

但在高水平、高频率的互动背后,中俄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能达成一致性意见,在个别问题上的分歧甚至才是中俄关系最真实的写照。去年9月,普京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就中俄能源合作袒露心声。

他表示,中国始终都不是轻易能拿下的合作伙伴,和中国讲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尽管中俄互将对方视为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战略伙伴,但在涉及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时,也要秉持“在商言商”、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为自己争取最大的价格优势。

中俄20项大单(亲兄弟也要明算账)(2)

近日,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接受采访时声称,中俄第二条跨境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是两国重点合作项目,目前双方正就具体事项进行磋商。在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不断增长与美西方持续对俄制裁的背景下,这条途经蒙古,连接最大能源输出国俄罗斯与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相关评估工作已经于2020年启动。而按照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计划,这条管道设计长度为2600公里,将于2030年左右投入使用,建成后输气量可达每年500亿立方米。

中俄20项大单(亲兄弟也要明算账)(3)

事实上,这条被中俄两国倾注巨大心血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剩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尚未谈拢的管道天然气价格。只要能突破这一最大障碍,那么全线开工就不再是难题。

一般而言,国际能源价格谈判主要依赖于两条标准路径。其一,经海上运输的石油、天然气等,依照国际能源价格变化而上下浮动。这种交货方式的特点是完全依照市场行情变动,可能出现震荡较大的情况,不过优点也相当明显,谈判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多扯皮;其二,如果是经管道运输的天然气等能源,基本上采取“照付不议”的方式,即有固定的供货价格和幅宽标准,且合同期固定在10或30年左右。

中俄20项大单(亲兄弟也要明算账)(4)

简单来说,“照付不议”的付款标准,明显倾向于卖家一方,卖方可以借此长期固定某位大体量客户,确保自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稳定收入来源。对于买方来说,这种合同虽然确保自己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但也有被单一卖家“套牢”的风险。俄方希望继续在中俄管道天然气合作上采取“照付不议”的方式,很显然是见识到近些年来国际能源市场的巨大波动,希望尽可能避免市场价格震荡对本国能源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

俄方的忧虑可以理解,国际能源贸易本身就蕴藏巨大风险,再加上美西方制裁风暴,俄罗斯国民经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要和中国这个大客户做生意,除了双方政治互信作为根基外,俄方有必要考虑在价格方面释放一定的善意,只有这样,中俄长期能源合作才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线上。

中俄20项大单(亲兄弟也要明算账)(5)

具体到能源谈判工作上,相比较俄罗斯而言,中国有着更强的底气。据俄媒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俄贸易总额高达1.29万亿人民币,其中俄罗斯对华出口总额为7740亿人民币,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出口占比高达70%,大约5400亿人民币。中国5400亿的天价大单,说明俄对华贸易依赖程度已经根深蒂固,双边能源贸易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买方市场,中方握有绝对的议价权。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积极寻求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沙特、阿联酋、伊朗、土库曼斯坦等都是中方今后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力的地区,上述国家都与中国保持着务实的关系,在对华合作上态度积极。今后,俄罗斯在向中国出口能源时,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能源大国进行竞争,如果拿不出优惠的价格,中方也很难接受。

中俄20项大单(亲兄弟也要明算账)(6)

在彻底丧失欧洲市场之后,中国是俄罗斯手里为数不多的优质大客户。如果无法维持与中国的合作,那么俄罗斯的经济支柱势必将轰然崩塌。是在能源价格问题上做出适当让步,还是将中俄能源合作推入僵局,俄罗斯高层应该知道如何做出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