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南唐李煜的诗相见欢:相见欢南唐李煜?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南唐李煜的诗相见欢:相见欢南唐李煜

南唐李煜的诗相见欢: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的这首词,读起来感觉好像和我们日常说话一样,比如“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等等。语言虽然浅白,却有一种深厚的情感沉浸其中,经历了干锤百炼的淘洗。李煜自从亡国,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归”《子》,整着囚徒般的生活。据史书记载:“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宋·王铚《默记》卷下)这或许是作为昔日君王所特有的惨痛经历。

“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没有语言,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一方面是自己没有话说,另一方面是没有人和自己说话。孤独、寂寞且无处诉说,“无言”和“独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能感觉到作者一步一叹息的沉重的步履,恨不能是一步一步挨着走上了台阶。李煜登楼凭栏,如此长夜,如何才能入睡?这让我们想起诗人在《浪淘沙》里的句子:“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终日没人来,只有作者一个人上得西楼,只看到“月如钩”。

中国古代诗人很喜欢写明月。在李白笔下,明月是他赤子之心的胸怀,是他对故乡的情思;在王维笔下,明月是一段禅意的领悟,是自然山水的化身;在杜甫笔下,明月是对亲人的无比思念;在苏轼笔下,明月是珍贵的兄弟情谊。可是到了李煜笔下,弯月如钩,是惨淡的人生,是愁苦的心境,是巨大的人生反差带来的惨痛经历。本来月光如流水。可是此刻像秋霜一般;本来月光无比清澈,可是现在却变得无比冰凉。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鲍照曾经写道:“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玩月城西门廨中》李白也曾说:“城月,天垂玉钩。”《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乘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孟郊说:“忽惊明月钩,钩出珊瑚枝。”(《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玉钩”也好,“明月钩”也罢,写的都是美好的情愫。可是在李煜这里,“月如钩”月光凌乱地铺在地上,满眼见到的都是伤心。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个“锁”字,用得是淋漓尽致。此时此刻,不仅人无言,月如钩,深院寂寞且孤独,本来是让人向往的一番秋景,也被深深地锁在了这院落里。同样的秋天在不同人的心里感受大不一样。“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哪里是院落把秋天锁了起来,分明是在作者的心上挂了一把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愁是离开自己家国的愁,是思念自己家国的愁。这样一番情感,作者用浅白的语言表达出来,直接写到了人心里。在古典诗词中,“”有多种表达。李白的《秋浦歌》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形容愁的长度。秦观的《千秋岁》写道:“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是形容愁的面积大。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形容愁的重量。李清照的《一剪梅》还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形容愁的速度,前后都是以微微秒计算,说明思念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程度。这些与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比,各有千秋。但是最有特色的还是李煜的最后一句,它把这所有的愁都给概括了:“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我什么道,我不知道,但它就是别有一般滋味。

李煜的词擅长白描,直抒胸臆,语言表现力极强,若非经过千锤百炼是写不好的。但他早期的词风并非如此,往往用华丽词藻来描写奢靡的生活。譬如:“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菩萨蛮》)譬如:“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玉楼春》)等等。应当说,李煜词作的语言功夫在这些词里早有展现,但是纸醉金迷的场景遮蔽了词语的力量,一旦这层功夫用在描摹内心的真实世界,用在抒写沉痛的情感世界,就绽放出了应有的光彩。

优秀的诗人都有深厚的诗词创作功底、意象积累经验。但有的作家能成就伟大作品,有的作家只能写出平平之作。只有经历了大事件、大挫折以及生活中的沟沟坎坎,才能够将胸中之块垒尽数写出,才能够真正书写到人心深处、人性深处。如果李煜没有经过家国破灭,没有由万人之上跌落为阶下之囚,境遇与心理落差没有这么大,他纵有生花妙笔也写不出这许多忧伤,也写不出这许多流传千古的绝妙词句。所以我们说,李煜前期的词已经尽显他艺术的功力,而他亡国之后的词则承载了人生经历的感悟和体验,这才是他能够成为千秋不朽词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