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乐队的演奏员都清楚,合奏不比独奏,定要消除一己个性而融入集体但好的交响乐团却要有自己的个性或风格某种意义上,指挥就是这个乐团个性、风格的代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乐队演奏人员看指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乐队演奏人员看指挥(乐队指挥要不要讲)

乐队演奏人员看指挥

做过乐队的演奏员都清楚,合奏不比独奏,定要消除一己个性而融入集体。但好的交响乐团却要有自己的个性或风格。某种意义上,指挥就是这个乐团个性、风格的代表。

大多数人心目中,乐队指挥是乐团的主宰,集(强)权的化身,事实也基本如此。指挥集权缘由,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指挥这个角色在乐队中被天然赋予某些功能,二是指挥个人要具备一定的才能及魅力。

指挥在乐队中的功能一目了然。瓦格纳曾说:“指挥的责任就是总能正确地指示拍子。”这不是废话,给出正确的拍子,确是指挥首要的功能,但还远远不够。他还得精当地诠释作曲家的作品,并将这诠释传达给受众。他还须成为听众视觉与听觉间的桥梁,正如人们在音乐厅赏乐的经验,一边聆赏音乐,一边观赏指挥的手势及身体语言。就指挥的日常工作而言,他要选择曲目,负责排练,考核并挑选乐手,组织音乐会及参加相关社会活动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一个指挥要有大能耐才能服众。他的耳朵应是乐团中最好的,能从百八十人的乐手演奏中听出一个声部甚至一个乐手的错误;他应该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读得懂总谱,能从谱面幻化出旋律、和声、织体等各种音乐效果,并将自己需要的声音通过乐队表现出来;他应该熟悉乐队中的每一样乐器,包括它们的音色、音域、演奏技术,为的是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特点;不少指挥还是演奏家,比如巴伦博依姆,他集指挥家和演奏家于一身,往往音乐会上半场他是指挥,下半场他就变为钢琴协奏曲的独奏者。

所以指挥在乐队里权力很大,说是主宰也不过分。有权力就有脾气,一般脾气与权力呈正相关,这有事实为证。有人将指挥分成上十种类型,有关“脾气”的指涉几乎就占了一半,如暴君型、易燃易爆型、教父型、控制狂型等等,每种类型都有代表性人物。

这样情况下,有哪个乐手会自讨没趣要求指挥来点民主呢?指挥集权当然有自己的理由。作曲家、指挥家布列兹就说过:“指挥必须强力推行自己的意志,不是用强迫的,而是必须有能力说服人们同意你的观点。”乐评家汤姆·瑟维斯说得更直白,虽然今日大多数指挥家会自称民主,但这显然不真实,至多只能是妥协后的民主。以柏林爱乐为例,其乐手个人色彩都很强,如果没有一个意志中心,人人只能各行其是。

但历史地看,乐团指挥还是越来越民主了。这一方面是时代风气使然,民主是个好东西,即便在音乐世界里亦玩得转。此外,那种拥有帝王般权威的指挥毕竟越来越少。目前还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就读的后起之秀金郁矿道出新生代指挥的想法:不追求指挥强权,与乐手平等对话。他崇尚卡拉扬的继任者阿巴多的民主做派,“他在柏林爱乐排练时会刻意制造混乱,让不同的意见冒出来,大家争论一番后,出来的声音更漂亮了”。

事实上,当下越来越多国际知名的年轻指挥家如哈丁、杜达梅尔等,也在向已故的阿巴多大师的做法靠拢,指挥不再寻求对乐团的主宰,而逐渐演变成合作者模式,尊重乐手的意见,不搞一言堂。他们相信,一个音乐共同体,只有当所有成员都发挥出积极能量时,才最有活力和效率。

(作者梅明蕾 媒体人,爱乐者,读写驳杂。)

【北京:汪宇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