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词,相当于每三天要写一首诗词,当然,要论数量,谁也比不上乾隆,他写了四万六千首,但乾隆的诗没有经典,而陆游却是不仅写得多,而且写得好,他的《书愤》、《示儿》、《游山西村》、《钗头凤》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篇。

桃花红杏花白经典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1)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陆游的经典七律《临安春雨初霁》,这首诗的第二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尽了江南春天的神魂,是千古名句。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此时,陆游已经六十二岁,他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在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在等待召见的日子里,陆游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在百无聊赖中,他写下了这首经典诗作。题目中的霁(jì)字,是雨后或雪后转晴的意思。

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即世态人情。京华,京城的美称,诗中指的就是临安。

近年来,世态人情,已经淡薄如纱,是谁的举荐,让我骑马离开家乡,来到繁华的京城临安作客呢?

桃花红杏花白经典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2)

第二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意境极妙。

一联之中,包含有三层诗境。第一层是诗人独处小楼,一夜无眼,听了一夜的春雨;第二层是江南春雨如丝,在春雨中绽放的杏花十分艳丽;第三层是深巷之中,花郞叫卖,声声幽远。

更妙的是,三种诗境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耐人咀嚼的韵味。

刚来到临安的陆游,在驿楼中一夜未睡,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他在想什么呢?是未酬的壮志?是沦陷的江山?还是腐败的官场?应该都有。直到夜尽天明,春雨初霁,深巷中卖花郎的一声声吆喝传来,将陆游从忧思中拉出,一种江南春天的独特气息,洗尽了陆游心中的烦恼。

杏花烟雨的江南,是绝美的,但身处其中的人,未必能知其美,而陆游却隔了一层,他是听到春雨,听到花郎的叫卖,才感受到江南的春天,因此也就能以他者的身份,来体会江南春天的美。

第三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矮纸:即短纸。作草:写草书。陆游不仅是诗人,还是书法家。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曾说,写草书要比正书写得慢,只有在空闲的时间才能写。细乳:古人将茶饼研磨成粉末,然后煎来吃,粉末一煎,便浮在水面上,称为乳花。分茶:宋人喝茶时的一种游戏,今天已经失传。

桃花红杏花白经典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3)

陆游书法

经过江南绝美的春天的洗礼,陆游的内心也多了一些闲心,他打开短纸,悠闲地写下一幅草书,对着晴明的窗户,煎上一壶好茶,玩起了分茶的游戏。

最后一联:“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素衣:白衣。晋代取陆机有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风尘,喻指京城官场的风气、习气。

陆游表面上说,不要慨叹京城风尘太大,让自己的白衣变成了黑衣,过不了多久,清明节之前,我就可以回到家乡了。实际上是说,不要再感慨京城官场污浊的风气了,自己很快就会离开回家。

桃花红杏花白经典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4)

陆游书法

陆游的这首诗,表达的是他对官场的厌倦心情,他以闲适的心情,细致的手法,写出了士大夫日常生活的情趣。诗中的第二联,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读之令人沉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