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1)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本文为转载,原文发表于《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1期,作者不详。转载本文的目的,是为广大爱好上古史的朋友提供更多信息资料,不代表本人对所有论点的认可。2000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第二年开始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本文为接着昨天文章的第二节,有删节。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是19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史前考古发掘进入高峰期以后逐渐热起来的。实际上,将“龙山时代”(前3000—前2000年)视作“五帝时代”与炎黄、颛顼、帝喾、尧、舜活动的时代对应起来,一直是学界的主流认识和观点。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

龙山文化玉璇玑

苏秉琦先生观点

苏秉琦先生1991年在《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一文中说:

“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形成经历了共识的‘中国’(即相当于龙山时代或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广大黄河、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流、各大文化区系间的彼此认同),到理想的中国(三代的政治文化的重组),到现实的中国——秦汉帝国”。

他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一书中又说:

“至迟开始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的良渚文化,处于五帝时代的前后期之间,即‘绝地天通’的颛顼时代”、

“以黄帝为代表的前半段主要活动中心在燕山南北,红山文化的时空框架,可以与之对应。五帝时代后半段的代表是尧舜禹,是洪水与治水……其后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红山文化南北汇合产生了一系列新文化因素和组合成新的族群,他们在距今五千年至四千年间在晋南同来自四方(主要是东方、东南方)的其他文化因素再次组合,产生了陶寺文化,遂以《禹贡》九州之首的冀州为重心奠定了‘华夏’族群的根基。”。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3)

红山文化玉猪龙

严文明先生观点

严文明先生1989年在《东夷文化的探索》中将古史传说中的太昊、少昊、蚩尤与大汶口文化晚期联系起来,并且将蚩尤与黄帝、炎帝的战争也放在这一时期,其年代大约不超过距今5000年。

1992年,在《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文中他认为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大致相当于史书记载的五帝时代。他将铜石并用时代早期(前3500年—前2600年)与“五帝”中的黄帝、颛顼、帝喾(此外还有炎帝、蚩尤)视为同一时期,而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前2600—前2000)则很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唐尧时代。

1996年,他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文中将龙山时代的年代界定为前3000—前2000年,这时代“众多城址的发现证明那时已处于小国林立的局面,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正好吻合”;

同年,严先生在《中国王墓的出现》一文中还说:“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前2100年),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城址。其中最大的有100万平方米,多数为10—2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小国林立的时代。中国古书上讲黄帝、尧、舜的时代,总是说有万国或万邦。现在看来,这些传说是有根据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

仰韶文化彩陶壶

1999年,严先生在《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中又将龙山时代的年代界定为前2600—前2000年,并认为“龙山时代应该大体上相当于古史传说的唐尧虞舜时代。根据古文献的记载,尧舜时代已经是初具规模的朝廷而不是什么部落联盟”。

最近,严文明先生在《东方文明的摇篮(摘要)》中认为:“到了铜石并用时期的龙山时代,城址在山东、河南、内蒙、四川、两湖和江浙一带广泛出现。代表了一种新型的聚落形态,它是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活动中心,它区别于广大乡村又同一般乡村一道联结成了城乡结合体,这是一种与氏族——部落为基础的社会有本质区别的崭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这一时期很象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另外,严先生1991年在日本大阪一个研讨会上的发言中还说:“大多数学者认为铜石并用时代(包括仰韶晚期到整个龙山时代)就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时代,它同传说中五帝的时代是大体吻合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5)

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三足鼎

其他学者观点

李伯谦、徐天进先生在《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几点设想》中将五帝时代的上限定在前3500年,与严文明先生相同。

张忠培先生1997年认为“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分布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的居民,已跨过了文明的门槛”。他说:“夏王朝之前,如尧舜时代或唐虞时代,相当于考古学的龙山时代,或其部分时期”。

郭大顺先生说:“中国早期国家阶段跨越的约距今5500—4500年即仰韶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正好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

孙守道先生说:“至少在距今四千年到五千年前后,即约当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中华大地上已呈现出文明初始……”

郑光先生说:“从陶寺遗址到整个中原龙山文化反映出《尚书》、《左传》、《史记》等文献关于黄帝以来的基本历史和政治疆域的记载是正确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6)

5000年前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墓葬

更多言论

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1991年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述评》中说:“如果将传说的五帝时期与龙山时代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相比较,尤其是将五帝时期‘万邦’、‘万国’林立的现象与龙山时代的众多城址或中心聚落群址相比较,有着很大的参比性。”。

2001年,曹桂岑先生在《论中国古代的“五帝时代”》一文中说:“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作为‘五帝时代’的人物应该说是恰当的。。。‘五帝时代’距今4070年—4500年之间。这期间的考古文化是龙山文化。。。距今4100—4900年,文献记载与考古文化是相吻合的。”

2002年,何驽先生在《文献考古方法论刍议》一文中说:“獠牙玉人面流行的石家河文化(三苗)和良渚文化,在龙山时代均系中原河南龙山文化的南方劲敌,这两个强劲的长江中下游文化可能联合成所谓的蚩尤集团,对中原黄帝集团(包括黄河下游的东夷-山东龙山文化)发动进攻,即是文献常说的‘有苗作乱’和‘蚩尤作乱’,这便可能演绎成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的大战。结果是蚩尤大败,考古上则反映为石家河、良渚文化的急剧衰亡”。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7)

石家河文化玉人面

小结

以上例举表明,认为考古学的“龙山时代”与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相对应且“五帝”的年代约在距今5000—4000年间(个别认识年代上限达5500年前)一直是学界的主流认识。

补充说明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以上研究结论是中国学术界诸位专家的研究成果。笔者在拜读的基础上,也认为,大约4900年前的庙底沟文化的崛起一直到公元前2000年前后夏朝建立,这段时期确实属于五帝时期或更早。

以前我的观点,庙底沟二期代表的可能是黄帝文化,但现在看来庙底沟的崛起更多可能代表的是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文化。而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新密老城寨遗址则为黄帝有熊氏都城可能性极大。关键在于寻找战败的炎帝神农和蚩尤所在地,还有颛顼,帝喾都城所在地。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相关资料(中华文明探源工程)(8)

山西陶寺文化彩陶壶

再者,如果把陶寺定为尧舜之都,那么石茆文化到底是什么含义?石家河文化和蚩尤有关系吗?考古学上的后岗二期类型,王湾三期类型,王油坊类型和山东龙山文化分别代指什么?然后,就是商人的先祖来自何方,夏朝都城在哪之类的问题了。全面解决这些问题,中华文明的渊源,迎刃而解!

你也喜欢研究中国人从哪里来吗?欢迎关注真知者上古史研究。一起来讨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