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东方国学原创古诗故事汇)(1)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背景故事】

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边防废弛,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奴隶主贵族,不断进行侵犯,给各族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苦难。当曹植17岁时(208),赤壁之战巳确立了天下三分鼎立的形势。作为曹操所控制的中原地区,当时所从事的主要是安定边疆和实现全国统一。在这种积极进取的氛围中,处处洋溢着豪迈奋发的精神,充满者信心和慷慨昂扬的气息,而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献身,便成为建安时代的最强音。因此,曹植希望有这样一位武艺高强捐躯赴 国难的青年英雄:一匹白马戴着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向西北方向飞驰而去, 清问这是谁家的少年英雄?他是幽州、并州的少年游侠。他从小就离开家乡,在沙漠边疆威名远扬。他平时就手持良弓,箭袋里放着长短不齐的楛木箭。一拉开弓,箭就准确地射中了左方的目标;向右射击,一下子把右手的靶子射穿;一扬手,箭又射中了迎面飞腾过来的猿揉;一俯身,再把下方的箭靶摧毁。灵巧敏捷得像猴子,勇猛得像猎豹,轻快得像黄龙。

这时候,曹植想到当时边疆多次传来紧急情报,匈奴、鲜卑族的骑兵多次人侵。告急的羽檄从北方传来,那位少年英雄就雄超超、气昂昂地飞马奔上高高的阵地,长驱直人,一举踏平匈奴的大本营,回头又压倒了鲜卑。投身于锋刃之中,为了国家的安危,怎么能顾惜自己的生命?父母都来不及侍奉又怎么能谈得上照顾妻子儿女?名士既然已经编人了战士名册,心里就,顾不上个人私情,为国难献身而视死如归。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英雄形象啊!

就这样,曹植想着想着,把个人的激情壮志和当时大多数人的愿望、理想,都凝聚在完美的白马英雄身上,为了赞美边塞游侠儿忠勇爱国、奋不顾身的形象也为了体现他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和反抗侵略的精神,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东方国学原创古诗故事汇)(2)

【作者小像】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东方国学原创古诗故事汇)(3)

本文作者:张废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