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如果早期能及时防治,可有效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一些患者却过分依赖胰岛素的治疗,以为只要有胰岛素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这是错误的,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还要通过饮食、运动等治疗相结合,全面防治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1)

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

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需要确定吃饭时间,这样就需要就餐时间相对固定,以免延误胰岛素发挥作用,或者避免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候,因没有进食而造成低血糖反应。

少量多餐:体外补充的胰岛素量不能根据血糖而调节,既不会因血糖下降而减少,也不会因血糖上升而增加,如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帮助调节血糖,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一般饮食安排按早、中、晚三餐即可。有的糖尿病患者容易饥饿或出现低血糖,而在一次正餐的时间又不能吃太多,可以在两餐中间或睡前安排1-2次加餐。加餐的食物宜选择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点心。此外,通过均衡饮食可以达到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要求,减轻胰岛的负荷,预防并发症。

随时加餐: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外出时需要随身携带一些食品,如葡萄糖片、饼干、糕点,在发生心慌、饥饿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进食。需要注意的是木糖醇等甜味剂或代糖食品对缓解低血糖反应没有作用。

胰岛素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胰岛素在其应用的道路上,至今还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就像一只只“拦路虎”,令许多需要胰岛素治疗但尚未开始应用的患者朋友们闻风而胆寒,令已开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朋友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一、水肿:患者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后4~6日可能发生水肿,多见于面部,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在四肢等部位,这大概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有关,称为胰岛素性水肿,这种水肿大多并不严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会在一个月内渐渐自行消退。

二、胰岛素过敏:胰岛素引起过敏反应者并不多见,这种反应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杂质蛋白、患者个体差异以及免疫功能强弱有较大关系,症状大致上分为局部和全身两方面:局部过敏反应一般在注射后2~12小时发生,为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的红肿、瘙痒、水疱、硬结等,一般持续2小时后逐渐消退。为了预防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应注意经常变换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时进针稍深一点,达到皮下组织。全身过敏反应可表现为面部和口腔黏膜水肿、呼吸困难、哮喘,重者可发生休克,一般发生在停用胰岛素数月后又恢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对这类患者可采用脱敏疗法。

三、脂肪垫: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四、胰岛素抗体: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数月后,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活性下降影响疗效,并导致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究其根源,可能与胰岛素制剂中的某些杂质成分有关,解决办法是换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制剂。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临床应用的不管是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还是人胰岛素类似物,已很少或几乎不产生胰岛素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