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主动要求打胰岛素,认为口服药有不良反应,而胰岛素没有。
还有一些糖友因听说打胰岛素会留下“后遗症”,而直接拒绝使用胰岛素。
其实,胰岛素在使用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大部分的不良反应并不严重,有的甚至可能几天就会消失。
胰岛素到底有哪些不良反应,应如何应对呢?
1.胰岛素水肿
胰岛素水肿是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造成颜面和下肢水肿。使用胰岛素后,体内血糖得到控制,血清胰高血糖素下降,抑制醛固酮的作用下降,钠排出减少,加上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使得体内水钠潴留引发水肿。
策略:
轻度水肿可自行缓解,重度水肿可加用少量利尿剂,或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慎重起见,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心、肝、肾及甲状腺功能有无损害。
2.低血糖
低血糖是使用胰岛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主要由于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餐,或者进行了剧烈运动,或者是胰岛素使用量过大导致的低血糖。
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昏迷。
对策:
-
使用胰岛素要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地达到既能控制血糖,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
-
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零食,在出现低血糖时可以食用。
-
局部淤青。这并非注射胰岛素才会出现的,其他药物注射时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主要和注射时损伤毛细血管有关。不需要特别处理,过几天就会被吸收而消失。
-
对策:
注射胰岛素后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4.体重增加
长期使用胰岛素会造成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
这是由于胰岛素会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若再不加以控制饮食,则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引起体重增加。
对策:
-
控制饮食,避免体重增加。
-
积极的体育运动。
-
注射胰岛素后出现肥胖多半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可以改用纯化胰岛素或者加服降血糖药物,降低胰岛素使用量。
5.胰岛素抵抗
由于长期应用胰岛素,血中出现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活性下降,导致糖友胰岛素用量大幅增加,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抗药性。
除了遗传因素外,体重增加、年龄增加、睡眠减少、压力增大、生病受伤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不仅会造成高血糖,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策:
-
改用其他种属的胰岛素或者加用口服降糖药物。
-
改变生活状态,包括保持理想体重、适当运动,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热量摄入,戒烟戒酒等。
6.皮肤感染
糖友皮肤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皮肤含糖量高,为细菌提供了“温床”;
-
二来没有注意皮肤卫生,注射时没有无菌操作,注射部位消毒不严,造成细菌入侵;
-
第三,糖友抵抗力比较弱,使细菌感染进一步扩散。
-
对策:
-
控制血糖是根本。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
注射时保持无菌操作,更换胰岛素针头,注射区域清洁消毒,有计划轮换注射区域,出现脓肿时应及时就医。
7.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可能与胰岛素的纯度和种属有关。胰岛素过敏有局部和全身性。
局部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皮下硬结、皮疹或水疱等。
全身过敏有荨麻疹、风团,严重者可导致休克。随着胰岛素制药技术的不断提高,过敏现象已经比较少见。
对策:
-
更换胰岛素类型。如对人胰岛素过敏者可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对胰岛素类似物过敏者可使用人胰岛素。
-
改换口服药。
-
加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
-
胰岛素脱敏治疗。
8.皮肤局部改变
长期注射胰岛素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皮下脂肪萎缩可能同胰岛素制剂不纯相关,而皮下脂肪增生可能因胰岛素有刺激局部脂肪增生的作用有关。
皮肤局部的改变会影响个人形象,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且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
对策:
-
更换纯度较高的胰岛素;
-
选择注射器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一般注射部位为上臂前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及腹部,每次注射要改变部位,1周内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两个注射点至少间隔1厘米。
-
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理疗,使其慢慢恢复。
9.视物模糊
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会快速下降,易引起眼晶状体、玻璃体渗透压的改变,晶状体内水分外流,从而会导致视物模糊、屈光下降。大多发生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对策:
无需特别处理,这种现象一般都是暂时的,大多经过几周以后会自行恢复。
相比较胰岛素的不良反应,胰岛素帮助人们降低血糖,并显著减少和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成为不少糖友的“最佳拍档”。
因此,胰岛素不是万能的,糖尿病患者应学会合理使用胰岛素,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克服胰岛素带给人们的不良反应,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作者:楚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