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说起周穆王驾八骏西巡天下,不远万里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的故事,想必很多人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这个故事,详细记录在《穆天子传》一书中。书中说,周穆王自宗周北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经祁连山,走天山北路至西王母之邦,又北行一千九百里,至"西北大旷原",终自天山南路归都。
周穆王见西王母,东汉石椁侧板,高浮雕
今天咱们不聊穆天子,也不谈西王母,咱就掰扯一件事情:《穆天子传》一开头"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载立不舍"这句话中的"盘石",到底是指哪里。
汉刻周穆王见西王母画像
有专家学者认为,《穆传》中提及的"盘石",就是今天山西省平定县盘石村。
《平定县志》以此为据,载曰:"盘石,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于公元前994年出巡,'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就在这个地方,后分为上盘石、下盘石两村。"
这是真的吗?
《穆天子传》是一本什么书《穆天子传》堪称千古奇书。
一奇,在其命运多舛。
据唐修《晋书・束皙传》载:"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凖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墓冢,得竹书数十车。……《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
清丁谦撰《穆天子传地理考证》影印本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不凖盗发战国魏襄王(一作魏安釐王)墓,发现了几十车竹简古籍,其中就有《穆天子传》。
这批竹书,也可以说是最早出土的先秦简牍,世称《汲冢书》。
不过呢,由于"初发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诠次。"意思是说,因为盗墓人烧竹简照明来盗取宝物,致使很多简书遭到了毁坏,待到官府收集时,大多成了"烬简断札",加之竹简埋藏过久,上面的字迹很多也是漫剥不明了。
晋郭璞注、明范钦订《穆天子传六卷》影印本
汲冢出土的古文竹书,至隋唐后大多佚亡,所幸的是,只有《穆天子传》流传至今,且内容大体上还保存先秦文本的原生状态。
二奇,在其内容独特。
束晳说:"漆书皆科斗字。"科斗字,也叫蝌蚪文、蝌蚪书、蝌蚪篆,因头粗尾细形似蝌蚪而得名,属上古时代的文字。
据相关资料,汲冢本《穆传》所用文字,为战国时期的晋系古文,这种文字在西晋时己不通行,故晋武帝命荀勖、和峤等五位整理者整理成隶书,此后又命卫恒、束皙等人进一步考正。《穆天子传》流传至今,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保存了一份珍贵的书证资料。
清朝洪颐煊《穆天子传》校勘本
《穆传》所记周穆王游历之事,是我国文字记载中最早的旅行活动。有关西周时期的历史地理文献,保存至今而又确实可信的极其匮乏。人们经常提到的先秦地学著作,不外乎是《尚书》中的《禹贡》篇和《山海经》一书。但《禹贡》涉及的地域,仅止中原九州,而《山海经》又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地理书。相比之下,《穆传》中记述的地理概况,以及天文历法、邦国部族、名物制度等,更加真实可信,是研究西周时期文化、历史、地理最珍贵的文献资料。
三奇,在其影响深远。
自晋太康二年汲冢出书、《穆传》整理行世以来,校注笺疏,代有其人,讫于今朝,千百年来,无数学者对《穆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
周穆王西征画像
最早为《穆传》作注的,是晋代学者郭璞,到了元明时期,该书的校本约有二、三十种,它们"或考详典礼,或训释故字,或疏证地理,厥功之巨"。
清代也有很多学者在郭注的基础上,广采善本,对《穆传》又进行了颇为严谨的校正,如洪颐煊校刊本、翟云升覆校本,由郭璞注及檀萃疏汇成的《穆天子传注疏》本,以及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本等等。
周穆王瑶池相会西王母画像
到了近代,人们开始用新眼光去探索旧的历史资料,《穆传》研究工作由重训诂释义转向重历史地理考证,较之以前有了新的突破。王国维、刘师培、卫聚贤、张公量、顾实、顾颉刚、岑仲勉、靳生禾、王贻樑等著名学者,都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穆传》,并取得丰硕成果。
《穆传》之"平定盘石关说"是从何说起的《穆传》卷一,开头便是:"饮天子蠲山之上。戊寅,天子北征,乃绝漳水。庚辰,至于口,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天子乃奏广乐,载立不舍,至于钘山之下。"
此段文字,涉及五处地名:蠲山、漳水、口、盘石、钘山。其中,郭璞对漳水在邺县、钘山即井陉等古地名的首起考定,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学者所赞同,基本没有太大的争议。
蠲山,郭璞没有注明,后世学者多以"漳水之南,或山西高平泫水之山"为信。
日本学者小川琢治《穆天子传地名考》影印本
文中"口",是表示文字残缺的符号,晋代学者在对该书进行整理过程中,对于不能辨认的文字,即以空格阙如,故人们无法得知其具体内容。
《穆传》六卷,所涉地名,凡一百二十个左右。这些地名,学界公认比较证实的,首推卷一。
斯卷记载了周穆王从宗周洛阳出发,至积石(今积石山,位于甘肃一带)的一段行程,计有瀍水(今本卷一缺页,此水见于卷四)、蠲山,漳水、盘石、钘山、滹沱、犬戎、当水、隃、焉居、禺知、崩阝、渗泽、(黄)河、阳纡山、燕然山、积石等十七个。
周穆王西行路线复原图
让人琢磨不透的是,《穆传》自郭璞注成,《隋志》列于史部,至清以前,千余年间,数十刊本、钞本流传,对其他十六个地名皆有校勘注释,或详或略,互相参校,表其异同,正其舛误,惟对"盘石"一名始终视而不见,没作任何注解。
那么,此"盘石"到底是一块大石头,还是一处地名,又在今天的什么具体位置,千百年来无人屑于考证,遂成不解之谜。
到了清朝末期,著名学者陈逢衡在《穆天子传补正》一文中提到,《穆传》中"觞天子于盘石之上"之"盘石",即平定盘石故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平定县上盘石村,这当是平定盘石说之滥觞。
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影印本
民国学者顾实据此为信,在《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中说:"盘石,当在今山西平定州,盘磐通用字。陈逢衡曰:'太平寰宇记,河东道,平定县盘石故关在县东北七十里。'清统一志曰:'山西平定州,盘石故关在州东。'"
知名历史学者王贻樑亦称:"诸考《穆传》盘石为山西平定故关,甚是。又可参《括地志》(《史记・淮阴侯列传正义》引)、《魏书・地形志》《元和郡县志》等。今其地近处有上盘石、下盘石者,盖涉古盘石关而得名欤?"
平定一地的官书方志,如《平定县志》《上盘石村志》等,也都采用上述学者的观点,认为《穆传》中"觞天子于盘石之上",就是指平定盘石故关。
明绘西王母画像
阳泉市政协文史委编撰的《中国传统村落阳泉名录(第1—5批)》亦称:"根据河南汲县战国古墓出土竹简《穆天子传》和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考证,公元前994年,周穆王出巡途径盘石关。"
有没有与"平定盘石关说"相左的观点清朝学者陈逢衡之"平定盘石故关说",所引史证,一曰《太平寰宇记》,二曰《清一统志》。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记述的是宋朝的疆域版图。
《大清一统志》,是中国清朝官修地理总志,从清康熙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十二年,前后编辑过三部,不仅仅是嘉庆二十五年以前的清代地理总志,而且也包含了以往各代的地理志内容。但是,对于西周时期是否有平定盘石关之地望,无任何记载。
太行八陉图示
因此,到了近代,屡有学者对陈逢衡、顾实之"平定盘石故关说"提出了质疑。如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在《穆天子传西征地理概测》中这样写道:"盘石,陈逢衡引太平寰宇记,平定县盘石故关,顾(实)氏从之,按此地方向不合,地名词典名盘石者有五六处,既属普见,不足为据。"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所教授靳生禾在《〈穆天子传〉若干地理问题考辨》一文中亦称:"岑先生(即岑仲勉)所云盘石之名多见,不足为据,这是颇有道理的。"
又云:"陈氏(即陈逢衡)以当今平定盘石故关为《穆传》之盘石尽管勉强,我们未见之任何上古文献为据。"
太行山脉地形图
再云:"至若《穆传》的'盘石'当今平定东北的盘石故关(固关)?抑或稍东的早在战国时代已是通都大邑和军事要地的石邑呢?这个问题尽管尚未知见确切的原始文献依据,犹难结论。但《穆传》作者所说'盘石'在东至古石邑,西迄盘石故关一带的井陉口地区,应是毋庸置疑的。"
今山西平定县境之盘石村始于何时盘石村,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巨城镇东,自古为交通要隘之一,是古晋娘子关的必经通道。以前曾在此设盘石关,清代乾隆、咸丰年间常有戍兵驻守。据《平定州志·关梁志》载:"盘石关在州东北七十里,一名石门口,通正定府平山县界。"
据北大图书馆藏拓记载,"般石村邑"这一名称,见于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一块石碑上,般石就是盘石,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山西省平定县上盘石村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平定州志》记载:"盘石都统上盘石、下盘石、程家庄、小串、小西街、张家岭、武庄、塔堰、岩会,计九屯。"
按清代实行都村制:州(县)领乡,乡辖都,都统村,村设保甲。
那么,在西周时期,或者《穆传》成书时期,今平定县盘石一地是否已经形成了村落,并拥有此村名呢?
据相关资料,夏代,天下分为九州,平定属冀州。西周初年,冀州分为幽、并二州,平定县属并州。
山西省平定县上盘石村西阁古道
周成王时,灭唐国,封其弟叔虞于唐地,平定县地在唐国东境,至叔虞之子指晋水名国,平定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平定成为赵国属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平定属太原郡。
汉承秦制,至汉武帝时,始置上艾县,县治今张庄镇新城村,仍归属太原郡,后改为"石艾",这是平定境内最早的设县治所。
关于《穆传》的制作年代,至今仍然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有的学者认为成书于西晋,有的认为制作于春秋末战国初,有的人干脆说,《穆天子传》非晋人伪造,非汉人伪文,亦非战国时人作品,纯粹为西周作品。
山西省平定县上盘石村
不管哪一种说法,至迟在汉武帝时期,才有了今天的平定县,而盘石村作为一个村落,最早也是在南北朝前后才形成的,距西周穆王时期差不多有1500年,距汲冢出书时期也有差不多300年。
由此可见,诸多学者对《穆传》"觞天子于盘石之上"之地理的考证,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况因时代及视野所限,一些学者在研究考证《穆传》地理时,穿凿附会不足取处,不在少数。
周穆王西行路线复原图(从漳河经邯郸、邢台,到井陉山下,未经过山西省平定县盘石村)
靳生禾在《〈穆天子传〉若干地理问题考辨》一文末尾声称:"一言以蔽之,《穆传》所记周穆王西征路线所揭示的中华民族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所开辟的这条宏伟壮观的大道,当起于河南洛阳、北经安阳、邯郸、石家庄,折西北经晋冀间滹沱河、雁门关、张家口、直至河套、阴山一线。"
周穆王西征路线复原图(从井陉山横穿太行山至虖沱河北岸)
如此,3000多年前庚辰这一天,穆天子到达的"口",并在盘石之上接受他人敬酒,未必就是今天的平定盘石关。(张文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