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吃饭吃到口干,问妈妈说,我想喝水,妈妈就会回你三个字:“喝米汤”。放假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吃饭,也会有一锅沥米饭和一大盆米汤。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

米汤有着浓浓的米香,稠润,清甜,有人爱拿米汤泡饭,有人会加白糖,有人会就着咸菜吃,夹一口泡萝卜,喝一口米汤,巴巴适适。

搁一会儿,米汤表面会结一层蒙蒙,厚厚的,像奶油一样,最好吃。放久了,米汤还会蒸发缩水,那味道比之前更浓,更好吃。

有的小孩不爱喝米汤,大人就诓骗他说,米汤是最养人的,喝米汤可以长很高,可以变漂亮;如果得病了,大人还说,米汤包治百病,喝了就好了。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

米汤不是稀饭也不是大米粥,没有熬制的过程,只是过去煮沥米饭时滗出来的水。沥米饭比电饭煲煮饭麻烦,先要煮米,七成熟后用筲箕沥米,锅里剩下的便是米汤,米饭则要继续蒸熟。

有的饭店或者是乡下,会把米饭放在木桶里蒸,四川人叫“甑子饭”,甑子是木桶的意思,但家里通常是放在竹蒸格上蒸,所以就叫“沥米饭”。

有人会用米汤蒸,水分蒸发,米汤变得更浓,但一般人会换清水蒸,米汤珍贵,多一点才好。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3)

电饭煲普及之后,按下按钮即得米饭,方便是方便,但很难吃到沥米饭,喝到米汤了。有的老人不想改变饮食习惯,学会用电饭煲做米汤,@李理理 外婆在蒸米饭的时候,会放很多水,煮一半盛出来,便是米汤。

不过最好的米汤味道还是柴火煮出来的,说不上为什么,用电饭煲、天然气煮出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不香。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4)

成都人@大力 说,在外面吃了很多年的饭,才发现,在家吃饭和在外面吃饭最大不同,就是家里会喝米汤。成都提供米汤的馆子罕见,但仔细找也还是有,有的把米汤当成茶水,有的把米汤做成菜。

那些米汤店的顾客有评论说,有米汤就像在家吃饭,亲近,希望他们继续把米汤传承下去。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5)

隆昌猪脚饭

地点:银丝街40号

叶老板和李老板娘来自重庆,六年前搬到成都,在安静的银丝街开了铺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一大早,老板开始起锅蒸米饭,叶叔叔看管前店,他不善言辞,有生意的时候宰猪蹄,没生意的时候就坐在门口外放刷抖音;李阿姨管后厨,安安静静的五平米空间,煮饭洗碗备菜,一边哼着歌儿。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6)

李阿姨说,她们从开店就定下了要做沥米饭的决定,因为做猪脚饭的同行太多,有一点差异就是优势。

在后厨,墙上挂着大筲箕,晾着一排纱布,煮米饭的大锅是面馆常见的那种,阿姨说她们进行了改装,可以加上蒸格,把米饭架起来,底下水龙头放米汤。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7)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8)

米汤早早就出锅了,装了满满一保温桶,放在大堂边上,备给中午吃饭的顾客,免费自取,一团一团的白色,舀过之后在桶里翻滚,像积云。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9)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0)

口感比家里煮出来的要淡,更趋近于水,味道清香不甜,有水的酸涩味,大米香要喝完之后才回味出来。也可能是保温桶太深了,我盛出来的是最稀的。米皮不厚,像薄薄的银耳,也很好吃。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1)

我问老板有没有人专为米汤而来?老板说有的,很多,可以说是非常多。接着老板问我,好喝吗?我说好喝。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2)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3)

孔干饭

成都连锁店

在有的乡下饭店,人们会用米汤煮蔬菜吃,这道菜叫“米汤耙耙菜”,@李理理 那边喊“青菜钵”,专煮切碎的青菜,但大多数人家里不会这样做。

孔干饭是间连锁川菜馆,以民间味道为主,它们就有一道米汤耙耙菜。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4)

它们店的主打是箜干饭,和沥米饭的做法不同,箜干饭要先炒腊肉粒土豆粒,炒香后把沥过水的半熟米饭铺上去闷,底下会结成锅巴,吃起来有一股糊香。

店里只有米汤耙耙菜,没有纯粹的米汤,大堂经理说如果你强烈想喝,也可以打一碗。我觉得有米汤耙耙菜就够了,便没要。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5)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6)

米汤耙耙菜里煮的是豆角胡萝卜玉米,煮得软糯糯的,蔬菜裹着一层米浆,米汤带着萝卜的甜味,口感细腻,但完全吃不到米香了。

不过,吃了重油重辣的菜,喝一口青菜米汤,依然感觉清爽怡人,和常见的水煮耙耙菜相比,米汤耙耙菜要口味丰富,好吃得多。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7)

广东有一种粥底火锅,用米汤涮鸡肉蔬菜海鲜,吃到最后,大家一人勺一碗米汤喝,各种鲜香混在一起,风味至极,和米汤耙耙菜有异曲同工之处。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8)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19)

菜树乐厨

地点:海椒市街60号

这是一家米汤主题店,一进门就看到墙上写的“米汤当酒”,是老板的书法作品。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0)

上桌不会送茶水,会送一壶热米汤,餐具里有两只碗,一只盛米饭,一只盛米汤。热烘烘的,吃饭前先喝一碗,温和养胃,浑身都暖起来。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1)

这里的米汤是我吃过最浓稠的,糊嘴巴,比以前家里做的还稠,浓浓的米油香,甜甜的味道,毫不酸涩。

老板说,米汤是用矿泉水熬出来的,有自然的甘甜。米也经过仔细挑选,做一碗好品质米汤是有讲究的。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2)

吃一口咸的,喝一口米汤,是最舒服的搭配。浓米汤也适合用来泡饭,白米饭裹满厚米汤,据说还有加薄盐加腐乳的吃法。

我旁边的人默默喝了一壶。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3)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4)

百年客家米汤饭

地点:锦瑞路32号

见过鸡汤饭豆汤饭了,还是第一次见米汤饭。小苍蝇馆子,开在不通地铁的锦瑞路。整条街都是餐馆,每家门前一方坝坝,撑着伞篷,米汤饭的招牌后面隐隐写着,“专治食欲不振”。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5)

老板是客家人,他说,他们传统的米饭也是甑子饭,老板娘爱喝米汤,所以起名米汤饭,专供甑子饭。大木桶直接摆在门口,米汤放在旁边,是最诱人的招牌。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6)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7)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8)

老板笑起来眼睛眯眯的,炒完一盘菜就从厨房走出来逛一圈,跟坐在坝坝里的顾客聊天。老板娘穿梭在前堂后厨,传菜结账。屋内老房子装扮,木雕字画对称摆放,客家民居风格。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29)

他们有一个相当大规模的厨师团队,刚点菜几分钟就做好了,老板说就算这样,忙起来的时候也顾不过来。

煮米汤讲究的是火候和比例,老板介绍,他用的比例是1:2,八斤米,熬半锅米汤,用大火里蒸煮才出油。客家菜会放很多泡椒泡姜,味道酸辣,配上米汤或者米汤泡饭正好。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30)

米汤像牛奶一样,半稀半稠,比小时候的味道淡一点,但依然好喝,甜甜的,盛在碗里,像流动的玉。

来盛饭的顾客,不喝米汤的也会看别人眼馋,顺手打一碗回去,往返多次,中午还没过完,这锅米汤就见底了。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31)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32)

小店在这里开了六年,就算没有地铁,喜欢米汤的人也会远远地聚过来。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33)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34)

川菜馆子里一般免费提供例汤、蛋花汤,但最惹人牵肠挂肚的汤还是米汤,它是人们的儿时回忆,烟火气的美食,永远吃不腻的家的味道。

每天都有人馋米汤,爱米汤,宣布米汤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话糙理不糙,米汤值得。

不用管它是不是碳水,含糖量有多高。米汤,成就每一个梦想,想吃就去吃。

童年回忆的饮食(成都人的童年椰云)(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