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悲惨童年

中国人不一定都喜欢交响乐,但一定都喜欢贝多芬。因为我们的老师总这样说:背诵课文越多,考试得到的分就越多。因为背-多分。

贝多芬的全名是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他出生于德国波恩一所破屋的阁楼之上,那一年是1770年。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1)


贝多芬的父母是二婚。他的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后来堕落成酒鬼;他的母亲是一位女佣,丧夫之后才嫁给了贝多芬的父亲。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又叫“交响乐之王”,可以说他是古典音乐的擎天柱。

贝多芬一生写了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多首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序曲、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可以说他把当时能玩的乐器都玩了一遍,是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

这样一个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天选之子。但是真正了解贝多芬经历的人,不但不会羡慕他,反而会发自内心地拍着胸脯说道:好吓人呀,这真是好惨一男的。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2)


贝多芬有了这么多伟大的著作,他到底有什么好惨的呢?因为他的整个人生就是一个大写的惨字。

父亲作为音乐界边缘人士,心里非常崇敬莫扎特,属于追星已经走火入魔的那一派。接着他又犯了所有父亲都会犯的一个错: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贝多芬4岁的就被父亲逼着练琴。

当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耍、追逐打闹的时候,贝多芬却只能坐在钢琴前面,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稍有不慎父亲就会粗鲁对待、棍棒相加。他的邻居每天都能听到贝多芬伤心的哭泣,以及他父亲愤怒的咆哮声。

贝多芬8岁登台,11岁就被送进剧院乐团,13岁当了管风琴手。如果放在现代,居委会大妈会马上站到他的身边说:你们这是摧残!别怕,小贝,我来保护你。

可惜在那个年代没有居委会。

贝多芬的父亲把一生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他身上。对贝多芬来说,这是他一生都挣脱不开的枷锁,直至死亡。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3)


祸不单行的是,当贝多芬1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死了,因为肺结核。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两样都被贝多芬赶上了。再加上父亲不争气,整天烂醉如泥,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嗷嗷待哺,于是17岁的贝多芬赶鸭子上架,被迫成了负重前行的一家之主。

02 命途多舛

在贝多芬5岁的时候,他曾患过一次中耳炎,正是因为这一次不起眼的生病,造成了他整个人生的悲剧。由于这一次生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以至于他换了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这个可怕的后遗症,在贝多芬26岁的时候显现出来,此时他的听力开始出现问题。

由于从小的生长环境,以及经历了多变且复杂的人生经历,贝多芬的性格细腻而敏感,并且不善于表达自己。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4)


尤其是当贝多芬发现他的耳朵有问题的时候,他一方面讳疾忌医,不敢让旁人知道,另一方面又感到无比的恐惧和痛苦。每当午夜梦回,他就像被绑上铅块扔进了深不见底的大湖里。

他曾如此写道:

这感官在我身上曾经是高度完美的,完美的程度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我的同行中很少有人能和我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他引以为傲和赖以生存的器官,却变成了他痛苦的源泉。

听障发生后,贝多芬开始离群索居,并且不和别人说话。

他开始害怕和别人接触,因为当别人听到远处火车的汽笛声时,他听不见;当别人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时,他也听不见;他甚至不知道由自己指挥的交响乐已经一塌糊涂,他被人从指挥台上赶了下来,这是对一个音乐家最大的侮辱。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5)


深渊已至。

惶恐滩头说惶恐,如何说得清?伶仃洋里叹伶仃,全部都是泪!

再后来,他爱上了一个姑娘,那个姑娘不爱她,那个姑娘是一匹野马,而贝多芬的家里没有草原。

他又爱上了一个姑娘,那个姑娘也爱他。然而那个姑娘家世显赫,贝多芬却身世萧索。梦想最后还是败给了现实。姑娘走了,贝多芬此后孑然一世。

生活的打击,感情的失败,让贝多芬心力交瘁,他甚至想到了死。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贝多芬在遗书中如此感叹:

假如死亡在我有机会施展我全部艺术才能之前降临就好了。


幸而贝多芬挺过来了,又把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抱之以微笑。这句话用在贝多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6)


“忍耐,现在我必须把忍耐作为我生命的座右铭。”贝多芬这样告诉自己,他真的这样做了,并且真的做到了。

从《英雄交响曲》到《热情奏鸣曲》然后再到《致爱丽丝》(本曲是写给贝多芬深爱的女子德丽莎的,本为《致德丽莎》,后因出版错误写成了《致爱丽丝》。),贝多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音乐的胜利。

他用或悲壮或低昂或高亢的音乐,把人们放在音乐里翻腾,让他们乘着乐谱翱翔。他用音乐或洗涤或激励着我们,当俾斯麦(德意志首任宰相)听过他的《热情奏鸣曲》之后这样说:

如果我经常的听到它,我会永远英勇顽强的。

在贝多芬46岁的时候,他完全失聪了。他的世界寂寞,没有一丝声音。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音乐作品,甚至他的创作巅峰可以说就在失聪后的十年里。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7)


如果说俾斯麦需要听《热情奏鸣曲》才能保持永远的英勇和顽强的话,那贝多芬的一生就是英勇和顽强本身。

我们无法知道贝多芬真心中真实的想法。但是从他给弟弟们的信当中,可窥一二:

你们要教育你们的孩子以德行,必须是德行,不是金钱,只有德行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03 灿烂的遗产

在贝多芬57岁那一年,他与世长辞。罗曼罗兰这样描述他死亡的情景:他在一场大雷雨,一场暴雪中,在雷声滚滚中咽了气。一个陌生人为他合上了眼睛。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8)


这无疑是为贝多芬悲壮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大写的惊叹号。就连上天也在为他击鼓送行。

罗曼罗兰说:这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贝多芬值得我们铭记,因为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这一种英雄主义。

贝多芬用顽强而瑰丽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人类的潜力总是令人意想不到,他们总能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直找到希望。

无论在大时代还是在小日子里,其实都充斥着勇敢的人和怯懦的人,他们都会因为胜利而喜悦,因为失败而悲伤,因为很多事情而愤怒。两者间唯一的区别在于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爹堕落娘早亡17岁开始养家活口)(9)


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该用什么来证明“这世界我来过”?

生一堆小孩,留一堆基因吗?那是所有动物都会做的事。

像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找个角落撒泡尿,再写一句“到此一游”吗?低俗。

人死并不如灯灭,,灯照不见的地方是黑暗,而人的生命就在于照亮那些黑暗。

人点亮人,这是罗振宇在2020跨年演讲上的关键词,拿什么点亮,我想就是用英雄主义来点亮吧。

贝多芬已经去世近200年,但他坚韧的人性光辉和灿烂的音乐遗产仍旧照亮着我们,并且还会更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