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梦蝶典故出处(康乐斋典故溯源)(1)

【康乐斋典故溯源】 庄生迷蝶

宋•董嗣杲《寄周堂长》诗:"梦入庄生迷蝶处,歌穷宁子饭生时。"

此 "庄生迷蝶" 是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庄生梦蝶典故出处(康乐斋典故溯源)(2)

庄生,即指庄周。庄系战国有名的思想,宋国蒙(即今安徽蒙城)人。著有《庄子》一书。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据文中说:庄子说他有次梦见自己变成栩栩如生的蝴蝶,忘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发现自己仍然还是庄子。究竟是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子,庄子自己实在难以分辨。原文是这样的: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后来文人据此,遂引此典用来比喻虚幻、睡梦及迷蒙之态,以状人闲适自得的样子,咏写春景、花卉特别是蝴蝶的诗文中多见引用。此典在诗文中被广泛引用,因而化生出许多用典形式,最常见的如 "庄周蝶梦"、"庄周梦"、"庄叟梦"、"庄生梦”、"周梦”、"蝴蝶梦"、"蝶梦”、"梦蝶"、"庄周蝶"、"庄蝶"、"庄生蝶" 等等。由于庄周唐代尊称之为南华真人,为蒙地人,生平做个漆园吏这一小官,故诗文中此典又引作 "漆园蝶"、"南华蝶"、"蒙庄蝶" 等,不一一举出,而最常见的成语 "栩栩如生” 也出在这儿。



庄生梦蝶典故出处(康乐斋典故溯源)(3)

但 "庄生迷蝶" 这一用典形式,不单单是在用 "庄周梦蝶" 这一典实,详溯其源,其实是在暗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中的诗句,因此真正的出源是李商隐的诗句,这是暗用,"庄周梦蝶" 之典是明用,真可谓典中有典。



庄生梦蝶典故出处(康乐斋典故溯源)(4)

李商隐《锦瑟》诗全诗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迷蝶" 就是此诗中第三句转化而来的。一个 "迷" 字就已十分明显。李商隐此诗,后世诗文多见引用,试举几例,明•汪迋讷《种玉记》:"当今天子前,谁怜念:只落得庄生晓梦迷蝴,望帝春心托杜鹃。" 杨天材《对韵全璧续编》:"庄生栩栩迷蝴蝶,杜宇声声泣杜鹃。" 清•朱素臣《十五贯》第九出:"残梦迷蝴蝶,愁心托杜鹃"。明•凌蒙初《闹元宵》第五折:"那醉酒的黑魆魆兀自庄周迷蝴蝶,却不道他是何人我是谁。" 清•杜诏《满江红》词:"何事庄生迷晓梦,重来楚宫逢秋怨。"



庄生梦蝶典故出处(康乐斋典故溯源)(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