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华美罗裙,迈着轻盈碎步跳起《霓裳羽衣曲》的仕女,笙箫齐奏、鼓鸣振振演绎盛世辉煌的乐师。

在歌舞升平的悠长古韵中,我们仿佛瞬间穿越千年梦回大唐。

抖音忧伤国乐(征服外国人的唐朝宫廷乐)(1)

但这并不是某个电影中的场景,而是 @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 直播间里的表演。

西安鼓乐是我国1300年前就有的宫廷音乐,可如今知道它的人却寥寥无几,传承更是举步维艰。

东仓鼓乐社一度面临解散,一身功夫的祖师爷也曾被迫放弃鼓乐去挑着扁担卖饼,没有乐器就在扁担上敲敲打打。鼓乐社重组后也面临着线下演出减少、人才断档的问题。

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放弃传承,而是在抖音直播间里找到了更大的舞台,重现1300年前的唐朝交响乐。

下面是 @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 代表齐兴峰分享的他们的故事:

抖音忧伤国乐(征服外国人的唐朝宫廷乐)(2)

大家好,我是齐兴峰,今年33岁,是西安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的主管。

可能大多数人还不了解我们演奏的西安鼓乐。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西安鼓乐是我们陕西地区流传的传统音乐。根据考证,它脱胎于唐朝的宫廷音乐。1300年前安史之乱的时候,流落到民间,传播开来。直到现在,记谱方式还沿用着宋代时候的俗乐半字谱。

虽然叫“鼓乐”,但它不是只有鼓。

它包括很多类型的乐器,打击的、吹管的、弹弦的。表演的时候各有各的声部和职能。所以也有人把它比喻成唐朝的交响乐。

2009年,西安鼓乐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学者的研究和保护下,到现在,西安鼓乐有六家百年乐社在传承。我所在的东仓鼓乐社就是其中之一。

鼓乐虽然历史悠久,这些年的发展却不太乐观。东仓鼓乐社算是幸运的,十多年前我们入驻大唐芙蓉园,每天有了固定演出的舞台,也排演了创新舞台剧。

部分(国外)的音乐家,他们不承认咱们中国有自己的交响乐团,为此我们专门去日本的奈良演奏过。演奏完以后,他们连着鼓掌三分钟,全部观众是低着头给我们鞠躬。他们感觉真正的大唐的音律过来了。

不过坦白说,在抖音开播之前,跳出西安,鼓乐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传统形式的演出也很难再吸引观众。

怎么样能让西安鼓乐活起来呢?这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别人是居安思危,我们是一直在危险边缘打转。我们这一代人不努力传承,下一代怕是更难了。

01

我学鼓乐已经将近二十年了。我的祖师爷叫赵庚辰,他2015年去世前,被称作是西安鼓乐的一代宗师。我的师父呢,是赵筱民和范炳南先生,他们现在年纪也已经很大了。东仓鼓乐社能艰难地走到今天,其实全凭他们的一腔热血,和一份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西安鼓乐几乎到了濒危边缘,没有演出,东仓鼓乐社也散了。祖师爷一身功夫,当时却被迫放弃鼓乐去卖饼。可鼓乐是他心里的一团火。卖饼的时候,他就挑着担子一边走、一边唱,没有乐器就在扁担上敲、胸脯上敲。为了保存乐谱,他把两箩筐乐谱藏在柴房,结果下大雨柴房塌了,上百本乐谱只留下七八本。改革开放后,他才从文化单位要来了资金,配齐乐器在自家院子教街坊邻居鼓乐。我的师父范炳南也是那时候拜了师,每天跟着祖师爷一起去寻找鼓乐艺人和乐器乐谱。可是后来,老房子拆迁,老邻居住得远了,加上鼓乐演出收入不多,慢慢也就没人愿意排练了。

2004年,范老师和祖师爷的儿子,我的另一位师父赵筱民,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状况下决定开班授课的。两年里,他们一共招收了上百名学生,但最后只有18个人坚持了下来,我就是其中之一。

抖音忧伤国乐(征服外国人的唐朝宫廷乐)(3)

我当时去学,只是机缘巧合,家人认识赵老师,就把我送了过去。师父们在长安区附近的村里租了幢两层小楼,吃住全在那里。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慢慢才发现鼓乐有自己的韵味。这种韵味很难解释。流行曲是好听,可好像过一阵就忘了。鼓乐不一样,就像咱们今天的主题,有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祖师爷那会儿已经快九十岁了,还经常来给我们上课。他们的热爱毫无疑问影响了我,我想这1300年的瑰宝,要是在我们这一辈手上掉了的话,那该是多大的遗憾啊!

02

和很多传统艺术一样,我们西安鼓乐的发展确实也面临困境。老一辈过去之后,人才断档,也很少有音乐院校会开设这门专业。很重要的原因是大众对西安鼓乐没有认知,演出没有市场。

像我刚才说的,我们鼓乐社还算幸运,入驻大唐芙蓉园后,属于集团正式员工,起码有固定舞台、有保底收入。但除我们之外的其余五家鼓乐社,生存状况就没那么乐观了。据我所知,大家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有演出了,就这儿拼个打鼓的、那儿拼个敲锣的,很松散。虽说政府也有拨款,但传统文化要发展不能只靠输血啊,假如不能自己找到出路,别人再扶持也没有生命力。

抖音忧伤国乐(征服外国人的唐朝宫廷乐)(4)

这两年,疫情对我们的冲击也很大。大唐芙蓉园是西安的著名景点,游客少了,来看演出的人自然更少了。一场演出168张票,经常只能卖出个零头,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因为观众人数太少而停演。大家知道,这对演员来说是很丧气的。我们一般会提前一个多小时化妆,化着化着突然告诉你,不用演了,没观众。一开始真的很沮丧,次数多了,我也醒悟过来了。不能坐在原地干等,对不对?

疫情前,我们员工每月能拿八九千块钱的工资。疫情后,我们就拿每个月1500块钱的底薪加上一些演出费,每个月才三千来块钱。更糟糕的是,因为演出少,大家士气也很低落。每天就是打卡上班、打卡下班。不再钻研演出技巧,也没有了艺术追求。我觉得这样不行,在集团的支持、师父的鼓励下,我们开始尝试在抖音做直播。

03

做直播,一开始大家都是门外汉,什么都不懂。直到去年9月,我们才找到适合鼓乐传播的形式。比如挑选符合唐代审美的乐手。现在,粉丝们给我们两位女乐手还取了爱称,大唐小唐。为了吸引观众,我们会先弹大家耳熟能详的古风歌曲,比如《牧羊曲》《女儿情》,之后再慢慢引导,演奏一些传统曲目。

抖音忧伤国乐(征服外国人的唐朝宫廷乐)(5)

坦白说,现在的成绩完全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东仓鼓乐社有了44万粉丝,根据后台统计,将近有2000万人来过我们的直播间。以前哪怕是我的朋友,也以为鼓乐就是在红白喜事上吹拉弹唱。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西安鼓乐是非遗,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除此之外呢,来自直播的打赏也增加了我们演员的收入。现在参与直播的演员,每个月能多两三千块钱的工资。虽然比不了其它大主播,但大家都很振奋。这说明鼓乐这种音乐形式正在逐渐被市场接受、鼓乐乐手的价值也在被认可。

最近暑假是西安的旅游旺季,我们也感受到了线上直播对线下演出的带动作用。以前演出卖不动票,现在却一票难求。要是演出当天早上发现票卖完了,马上加场,还能爆满。也有演出机构通过抖音找到了我们,邀请乐社去外地演出,这是从前的我们不敢想的。

还有很多家长不远千里带孩子来看演出,也有西安本地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组团来学习,包括很多外国人都来观摩中国的传统音乐。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很欣慰,也有了希望。

抖音忧伤国乐(征服外国人的唐朝宫廷乐)(6)

观众愿意认识你、走近你、最后甚至想成为你,这才是继承和发展的真正要义。就像我师父赵筱民说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想要发展,就要在每次变革里跟上时代潮流。

上个月开始,我们在直播里拿掉了一些流行曲目,增加了《五色鸟》《霸王鞭》《殿前喜》这些西安鼓乐的传统曲目。原本以为会损失掉一些流量,但没想到直播数据一点都没掉,这说明很多观众已经入门,懂得欣赏西安鼓乐了。

抖音忧伤国乐(征服外国人的唐朝宫廷乐)(7)

我很高兴,直播让西安鼓乐重新获得了生命力,被五湖四海的观众听见。最后,欢迎大家来我们直播间感受西安鼓乐的韵味。如果有机会,也欢迎来大唐芙蓉园做客,现场看一看我们融合了大唐乐舞和东仓鼓乐的创新舞台剧《鼓》。谢谢大家!

东仓鼓乐社的努力让西安鼓乐被更多人听到和了解,在抖音,还有千千万万的民乐主播为传承民乐做着不懈的努力。为了让这些民乐主播被更多人看见,为了他们能够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最近,抖音联合中央民族乐团发起了“DOU有国乐计划”,未来一年将合力扶持这些民乐主播。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在抖音聆听民乐、爱上民乐,让民乐之美,余音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