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莹 文/图

上蔡白圭庙在哪(历史悠久的上蔡白圭庙庙会)(1)

伏羲画卦亭。

上蔡白圭庙在哪(历史悠久的上蔡白圭庙庙会)(2)

参加庙会的商户临街搭起的棚子。

热闹的白圭庙庙会

“白圭庙有戏了,我得去看看。”

“赶庙会,从小到大的记忆。”

“好想回去看戏,多年没看了。”

“白圭庙庙会年年都是头戏下雨,末戏刮风。意思是初戏下雨先洗刷一下庙院,好请伏羲爷回来看戏。末戏刮风是戏已经结束,伏羲爷要乘风起程,安排利民之事去了。”

……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上蔡县塔桥镇的白圭庙村都会有一场盛大的庙会,前来祭祀的香客、游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热闹的庙会带给当地人欢乐的同时,也成为少时离家游子心头永不磨灭的记忆。

4月20日,农历三月十四,白圭庙会的前一天,记者在上蔡县文化名人刘孔明的带领下,驱车前往白圭庙村。

早晨下过一阵小雨,白圭庙村沾满泥泞的小路两边,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红色的凸形顶棚直贯南北,街道两旁的商店鳞次栉比,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慕名而来的顾客摩肩接踵,收录机播放的流行歌曲震耳欲聋,叫卖声像竞赛似的此起彼伏。放眼望去,环绕着乡村的庄稼地里的麦苗,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新湿润的气息。

为什么叫白圭庙庙会?白圭庙庙会怎么年年都如此热闹?白圭庙庙会对当地老白姓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情结?这要从白圭庙的传说说起。

白圭庙的由来

白圭庙位于上蔡城东十五公里处,蔡河从村子的南边流过。因白龟经常在蔡河浮游,又是极罕见的东西,被人们敬为神物,于是人们便在蔡河岸边建了一座白龟祠,春秋祭祀。后来人们又称白龟祠为白龟庙,白龟庙村由此而得名。再后来,人们嫌白龟庙村名不雅,就改为现在的白圭庙村。

“白圭庙有文字记载始于东汉,是由一座三进院落组成的整体建筑,以庙为中心还建有一座城,占地约25顷,规模宏大。宋时称羲皇城,明时称羲和寨,城四面各建有城门,并有双道护城河。白圭庙西北角的高台因蓍草丛生,又被称为蓍台。伏羲画卦亭就坐落其上,应为东汉之前的建筑,是一座重檐高翘、简瓦盖顶、雕刻秀丽的八角亭。清康熙年间尚存有蔡邕为此亭所题的‘伏羲画卦碑’碑刻。” 刘孔名向记者简单介绍了白圭庙。

“古时候上蔡为蓍城,就是因蓍草而得名。白圭庙内有蓍台、画卦亭,原来还有羲皇城。蓍台是个占地二十多顷的高台,因蓍草丛生而得名。”刘孔名告诉记者。

“说起白圭庙和白圭庙庙会,那可是大有来头。”刘孔名说,这里有两样神物,一是蔡河里的白龟,另一个就是蓍草。古书记载:蓍草“上有白云覆之,下有灵龟守之”。灵龟就是指白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神物。

蓍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蚰蜒草”、“羽衣草”或“阴阳草”,可入药。蓍草的另一个用途是可用来占卜。

相传,当年伏羲云游天下到了上蔡,见此地有这两样神物,就在蔡河边用龟甲和蓍草推演起八卦,八卦的发源地就在这里。伏羲氏生于成纪,建都于宛丘,画卦于蔡水之滨,葬于陈。现在方圆几百里的老百姓还说:“到上蔡算卦,到淮阳烧香。”

庙会规模宏大

“白圭庙庙会有个规矩,4天5夜不杀戏,很热闹。”刘孔名说。相传白圭庙里以前生长着一棵数千年的白果树,树高数百尺,几人手拉手才能围着树身。这棵古老高大的白果树就成了白圭庙的镇庙之宝。凡来此烧香祭神的善男信女,都要拜一下这棵树。

不知道是哪朝哪代,有一年农历三月十五白圭庙庙会前夕,从南方来了一班人马,拉着大竹竿和木料等物品前来赶会。他们在白果树周围数十丈用大竹竿和木料搭成棚,外人难以进去。人们以为是玩把戏的,也没在意。然而庙会期间,从没见他们开门做任何生意,不禁让人纳闷。

庙会结束后,棚架完好,但仍不见人出没。人们便忍不住打开棚子往里探望,一看顿时惊呆了,高大的白果树身不见了,叶子快枯萎了,数千年的镇庙之宝——白果树身消失得无影无踪。附近的百姓知道后非常震惊,派人四处查访,但一无所获。

从此,白圭庙庙主决定:从明年开始4天会期之内大戏昼夜演唱,生意也不停,看啥人还敢盗走白圭庙的宝物。

白圭庙村村民徐占国正忙着搭建南阳市青年豫剧团的舞台。记者上前和他商量能否站在他刚搭建好的舞台上拍些照片。他很乐意,还热情地帮记者找来了梯子。

“白圭庙庙会一直没停过。1955年以前和文化大革命以后叫庙会,其他时期都叫物资交流会,每年都有三台戏同时唱。”徐占国说。 记者看到,热闹的白圭庙庙会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片红火、繁忙的景象。

“在农村集市上,商品的种类虽然没有大型商场的种类多,但日常用品也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丰富的绿色农副产品、公道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不少周边的人们来购买。”刘孔名说。

“目前,老百姓还保留着传统的消费观念和节俭的生活习惯,不适应每天进城到大超市和大商场购物。每年一次的白圭庙庙会其实就是当地政府对农村集贸市场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极大满足了农民的需求,大大方便了当地群众,也吸引了附近乡镇的小商贩和百姓前来‘淘金’。” 刘孔名认为,白圭庙庙会的举办有效地刺激了当地农村消费市场,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原庙早已荡然无存

“庙宇建成之后虽经多次重修,但依然没能挡得住兵火战乱、天灾人祸。现在,除画卦亭之外,其他均为现代仿古建筑,原庙早已荡然无存。”刘孔名的话语中流露出惋惜之情。在刘孔名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白圭庙。

当记者一行跨过上写“伏羲祠”、“羲皇圣迹”的现代仿古庙门后,没有想到眼前的白圭庙普通得就像是一个农家院落:院子正中有一个用水泥砌成的八卦形花坛,花坛旁标有“蓍草园”3个字,院中栽种的植物虽然生机勃勃,但是与蓍草有着明显的不同。花坛北面、正对庙门的伏羲殿是一座5间瓦房,看上去就像普通老百姓随意盖起来的简易房屋;伏羲殿东侧是一排搭建的简易房,里面堆放了很多杂物。伏羲殿北面还有一排房屋,是曾经的接官厅、现在的三皇殿,和西侧的西厢房一样,已破败不堪。

在白圭庙里,我们见到了从1978年人民公社解体后就一直守候着白圭庙的老人李木。见我们到来,正在和人聊天的他连忙起身,和刘孔名一起带记者四处转转。

刘孔名告诉记者,白圭庙历经磨难,没有完全被岁月湮没已属万幸。他说,白圭庙历史上曾被一群僧人占据过一段时间。清康熙年间,上蔡知县杨廷望来此祭拜人祖时发现僧人占据白圭庙实属不伦不类,遂将僧人驱走,并对白圭庙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修复。然而经历了清末、民国,白圭庙还是被严重毁坏。

尽管已经破败,但历史的记忆犹存。伏羲殿前2002年重刻的“明成化年间上蔡教育谕”杨埙、“清康熙年间巡抚河南提督军务兼理河道”严兴邦两人撰写的碑文在诉说着这座庙宇的历史,而白圭庙的灵魂所在伏羲画卦亭则阐释着这座庙宇的不寻常。

我们绕过西厢房,沿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粮库西行数米后,看到了著名的伏羲画卦亭。

伏羲画卦亭,八面八角,建于一个八尺高、砖砌八边形的基座上,仿八卦图而建,亭门南开,亭檐由八根石柱支撑,檐下亭墙上刻有“乾、坤、震、艮、巽、离、坎、兑”八字,象征八卦。亭门两侧的青石条框上刻有楹联:“仰观俯察一画明天地之道,数往知来六爻发古今之藏。”亭旁刻有刘孔名题写的“蔡邕题画卦碑遗址”石碑一座。《上蔡县志》所记载的“画卦台旁边还有蓍草圈,圈内筑有两台,一个台上砌着先天八卦图,一个台上砌着后天八卦图”,现均不存。

刘孔名告诉记者,眼前的这座画卦亭是清代时重修的,有明代建筑元素。2005年亭顶欲塌,他申请资金对亭顶进行了修葺。除了这座画卦亭饱含刘孔名的心血之外,白圭庙也处处可见刘孔名为保护当地伏羲文化所做的努力。庙门是刘孔名依照文献记载指挥人们修建的,庙门檐下的“伏羲祠”、“羲皇圣迹”也都是刘孔名仿古题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