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为名”是古代命名地名的一 个重要原则。山名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不过见诸于文献的以山为名的论述是汉代后的事。 “以山为名”的地名在历代志书中很常见,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河北以山为名的县,看看它们的县名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规范的。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1)

井陉县

井陉——《元和郡县志》:“陉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间低,如井,故曰井陉。”山形似井,甚为奇特。“陉山石鼓”为井陉古八景之一,石鼓寺为千年古刹。古人曾有“百里山峦百里景,移步拾阶满山诗”的胜赞。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2)

井陉县城新貌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3)

赞皇山

涿鹿县

涿鹿——涿鹿县原名保安县。1914年因避免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重名,改为涿鹿。《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又说“邑于涿鹿之阿”。张守节《正义》:“涿鹿。山名。……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于山下平地。”涿鹿因涿鹿山而得名。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4)

涿鹿山下的黄帝城遗址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5)

邱县

邱县——邱县历史悠久。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置平恩侯国,治在今邱县城西,属冀州魏郡。东汉为平恩县。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立丘县。清雍正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726年1月29日)上谕,为避孔丘之讳,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加右“ 阝”旁为“邱”。右“ 阝”旁就是“邑”字。邑,表城邑,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为方框,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阝”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姓氏有关。

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84临清州《山川》载:平邱山在邱县治东。《尔雅》:“‘小陵曰邱’,县因以名。”

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丘”同“邱”通用混用,“邱县”“丘县”并存,写信封用哪个也不会寄错。直到1996年10月10日民政部批复河北省人民政府:你省1996年6月27日《关于丘县县名用字规范化的请示》(冀政字【1996】43号)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丘县”规范县名用字为“邱县”。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6)

邱县街景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7)

內丘县

内丘——汉置中丘县。《太平寰宇记》卷59邢州内丘县:“《十三州志》云,《山海经》谓西北有蓬山,丘在其中,故曰中丘。”隋开皇元年(581年),因避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名讳,改为内丘县,属赵州。1100多年后,到了清世宗雍正三年(1726年),又因尊孔讳“丘”,改“邱”,“内丘”改为“内邱”。这与“丘县”改为“邱县”应该是同一道圣旨上喻。此地虽因避讳而两次改名,还是“丘在其中”,以山为名。

同邱县一样,内丘县也面临“丘”“邱”选定一字的问题。2009年8月3日,河北省内丘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内丘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使用县名用字的通知》,对内丘县名进行了正式的定名。

河北省有什么山最出名(盘点河北以山为名的县)(8)

内丘县城新貌

责任编辑: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