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即将走上中考考场,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初三(1)班的45位同学,为自己制作了一则毕业视频。短片的主体是他们原创的歌曲《车站支路的荣光》。

这首原创歌曲改编自歌曲《陪我长大》。在视频中,初三(1)班的同学们集体演唱了这首歌曲。

点点滴滴,都是学生一路走来的珍贵片段

短片的开头,在返校复学后录制完成。

观众随着张语熙同学的脚步,走进空荡的教室,黑板上的17张照片,承载着过去四年中,同学们在立达的珍贵回忆。

视频中的画面,有不少是同学们在过去四年中参加集体活动的影像,还有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记录以及所获得的荣誉。在教室、在操场、在校外……不同的地点,都承载着他们的珍贵回忆。

“感谢你护我身旁,成全我的乌托邦,陪着我始终坚定心中的光芒。”“感谢你护我身旁,成全我的避风港,你让我光荣确立梦想的方向。” 歌曲的高潮部分,他们这样唱道。

在短片的结尾,全体同学一齐喊出口号:“青春飞扬,乘风破浪!”

“我们班的同学非常用心,也非常有能力。他们把想到的一些元素改编进歌词当中。他们把校训及五色校徽等元素融入到歌词当中……”初三(1)班班主任邵亦佳介绍说。

过去四年的成长点滴,也尽数呈现在短片中:在疫情形势比较明朗的时候,孩子们曾走进交大校园去采访、参观;在去年上海青少年“科技无极限”实践活动黄浦区赛区中,班级里有9位同学撰写了数学小论文,其中有7位同学的数学论文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里面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一路走来的珍贵片段的集锦。”邵亦佳说。

这些初三生为何能熟练制作视频呢?

初三(1)班的大多数同学,曾参加过新闻晨报&周到举办的上海市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部分同学还参加了第一、第二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王广铖同学介绍说,班里很多同学在音视频制作方面,已经是“小能手”。

如何制作感人的毕业(车站支路的荣光)(1)

反复打磨,最终版本是修改过后的第五稿

短片从萌发创意到制作完成,整个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

班长周昊妍及张语熙负责歌曲填词,声乐设计和混音均由潘家悦完成。

疫情对于毕业视频的制作不可避免地带来困难,但“小能手”们无惧挑战,选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录制。歌曲演唱的部分,由选定的若干同学在居家期间自行拍摄并统一上交,之后再进行编辑。

这个短视频包含大量的工作,例如改编歌词、分配演唱部分、录制、混音、拍摄并收集所选定的画面素材、选择适合的剪辑软件、剪辑音频与视频、反复修改打磨……不足5分钟的短片,凝聚了同学们的心血。制作视频本身极其需要细心、耐心与恒心。

邵亦佳介绍说,最终呈现出来的版本,是修改过后的第五稿。

每位参与的同学都尽其所能。潘家悦同学是班里的音乐课代表,对于专业性强、工程量大的音视频处理,热爱音乐的潘同学平时就常常尝试,这次才能奉献出“完美”作品。

记者了解到,立达中学其他班级的同学也制作了毕业视频。“这体现了立达一贯的理念:放手给孩子们多一点的尝试机会,要相信他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做到。”邵亦佳表示。

如何制作感人的毕业(车站支路的荣光)(2)

一个心中有爱的集体,一群眼里有光的少年

“班里的同学们看完自己拍摄、制作的视频后,都特别感动。有一个身高一米九的男孩子当场就哭出来了。” 邵老师说道。

当邵亦佳把视频内容发布到个人视频号以后,家长们看到后深受感动,纷纷留言:“一个心中有爱的集体,一群眼里有光的少年!愿你们:笔尖出鞘,所向披靡,稳扎稳打,成绩斐然!加油!”

邵亦佳期待,同学们能在下周中考时发挥出应有水平。

校长点赞毕业视频,鼓励孩子们学无止境

立达中学校长盛雅萍也很支持孩子们录制毕业视频,她为孩子们的举动喝彩,她更鼓励孩子们学无止境、继续攀登。

“你们圆满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业,不久将进入各自心仪的高一级学校。但你们的目标远不止理想的高中,高中毕业要进入理想的大学,还要读研究生,有些学生还要继续深造,念博士、博士后,这样,起码还有十年的读书经历,真是学无止境啊!而这恰恰是一种人生的追求。”盛雅萍这样勉励孩子们。

在该校最近举行的毕业典礼上,盛雅萍还把两位名人的告诫送给了孩子们——何占豪先生的告诫是:学习要刻苦,生活要愉快;钱汉东先生的告诫是:想要成功,一要吃得起苦,二要吃得起亏。

“等你们成人了,到了父母、到了老师的年龄,只要不后悔,一切都值了。请记住,永远不要做后悔的事情,人生不可能重来。” 盛雅萍叮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