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敦煌城里有八大怪,讲得不是千奇百怪,而是敦煌城里的八种美味小吃。
香水梨要放黑卖,风干馍馍掰开晒,浆水面条解暑快,驴肉黄面门外拽;
三九锁阳人参赛,酒枣新鲜放不坏,罗布麻茶人人爱,榆钱也是一道菜。
这一听就知道敦煌城里是一座吃货大爱的美食城。
既然如此,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中午先来一碗驴肉黄面吧。
这可能是敦煌街头招牌最多的小吃品种了,常常看到几家店比邻而居,虽然低头不见抬头见,但是大有一番默默较劲,比试一番的意思。讲真,不知道敦煌人使了什么样的魔法,硬生生的把一个盛产牛羊的地方,吃出了一个“驴肉”特色,反正吃货的世界就是的逻辑,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吃就行。
如果你问当地人,哪一家的驴肉黄面最好吃?通常给出的答案都是五花八门,有的会说老字号如达记,顺张,也有人会说我家隔壁的最好吃,可是大兄弟,你咋不告诉我你家在哪里就跑了呢?经过一番比较,我们选择了一家名叫“五味香驴肉黄面馆”的小店,藏在一条夜市的横巷里,大中午赶到的时候,大概因为已经过了饭点,所以客人还不算多,赶紧寻了个包间坐下来,一人先来上一袋冰镇杏皮水,酸甜爽口,清凉润喉,让我好好缓一缓难熬的暑热。
驴肉黄面,顾名思义,其实是有两种食物,驴肉和黄面组合起来的。
驴肉,在中国算是一种相当具有知名度的食物,要不也不会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能够被拿来与民族象征龙肉相提并论,驴肉的鲜美可想而知。而且驴肉不仅好吃,营养还特别丰富,可以说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传统中医认为,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之功效。而现代营养学和食品学人维护,驴肉肌肉纤维较细,所以比牛肉、猪肉口感好。但是肉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生物价值较高的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猪肉、牛肉,如此说来,驴肉确实是肉类中的上品了。
黄面,顾名思义,是因为其色泽金黄而得名。这种黄色不是来自于鸡蛋鸭蛋,也不是来自于化学染色剂,而是源自一种生长于沙漠的野生植物“臭蓬蒿”烧成的蓬灰。可别瞧不起名字不咋起眼,正是因为有了这道辅料,才赋予了黄面特别筋道弹牙的口感。
在当地,黄面又叫丢面,一则缘于拉面时不断摔向面案,即“丢”的意思,二则是黄面拉成后下锅前,师傅手腕一甩有个“丢掉”手势,故名。一大团面团在师傅手中上下翻飞,一会儿折叠,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又拧成了麻花状,颇有几番庖丁解牛,以无间入有间的意味。没多久时间,就拉成了一大把根根纤细,匀称透亮的细面。根据历史记载,这种黄面在当地历史相当悠久,莫高窟156窟(宋)壁画上就有当时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可见绝非虚言。
一份标准的驴肉黄面,有干吃和汤吃两种。所谓汤吃,就是面煮好后,放入调好的臊子汤中,一边吃面,一边喝汤,有干有稀,图的就是个痛快。而所谓干吃,就是煮好的黄面捞出过水晾凉后,浇上一勺臊子,然后撒上油泼辣子,剥上几头大蒜,便是一顿价廉物美,既能果腹,又能解馋的好吃食。这里的臊子也颇有几分说法,讲究点是用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原料,勾芡而成,带着汤汁,但是勾芡得调的恰到好处,不浓不稀,既不能泻,也不能拌不开,火候掌握这里面可是有两把刷子的。水豆腐切成小块儿,吃到嘴里,软中带硬,又滑又爽。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吃货,如此这般吃法,正宗是正宗,但是不够过瘾呐,驴肉黄面这么大的名号,总不能只有臊子里面那点点驴肉丁充数吧?
其实这事儿好办,加肉呗!
老板娘给了一个特别好的建议,深得我意。一盘面加两份肉,一份驴腿肉,结实筋道,嚼的过瘾,一份驴肋条,肥瘦相间,汁水丰盈,吃的带劲。嚯,这下可美了,一大盘子已经被臊子汤汁浸润,油汪汪,亮晶晶的黄面上,小山般的堆起了上好的酱驴肉,浇上股子当地的熏醋,狠狠的拌上几勺油泼辣子,一口肉,一口面,呼噜呼噜连着汤汁狼吞虎咽,实在是太美了呢!
这时店里又端出一盘稀罕菜,就是前面提及的敦煌八大怪中的最后一怪,榆钱(儿)!
现在已经是夏去秋来,这个季节的榆钱应该是春天打下来后冷冻保存的产品,即使如此,也是多年没有见过的好东西了。色泽依旧是碧绿碧绿的,切得碎碎的,开水里面焯过之后,混入蛋液,大火爆炒出来,赶紧夹上一筷子,嗯,还是小时候的那个味道,心里就更美了!
驴肉,黄面,榆钱,杏皮水……这顿饭实在是吃的太满意了!
*并非多余的说明:
*仅代表本人口味体验;
*自己买单,没有代言;
*如果你去吃,要是和我一样,那很开心,要是和我不一样,那也没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