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一生是传奇的,汉武帝时代,文学、史学、哲学、科技、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在这一时期都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汉武帝身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的时代所产生的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汉武帝的后妃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有金屋藏娇的陈娇,位居皇后三十八年的卫子夫,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去世之后招魂的王夫人,立子杀母的钩弋夫人。我们今天所讲述的主角是歌女出身的一代贤后卫子夫。

千古一代贤后卫子夫(以死明志的一代贤后卫子夫)(1)

悲苦出身

孝武思皇后(?-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出生于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在当时的平阳侯曹时封邑境内。其父之名史不见载,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一说侯妾。卫子夫年少时或被送往平阳侯家教习歌舞,于是成为平阳侯府歌女。在汉武帝去姐姐家时,看中了能歌善舞的卫子夫,平阳公主趁机将卫子夫献给了弟弟。当时的后宫之主是陈阿娇,陈阿娇是窦漪房的亲外孙女,是馆陶长公主的女儿,位高权重。要知道不是陈阿娇嫁给了太子,而是陈阿娇嫁给谁谁就是太子。陈阿娇本来和汉景帝的长子刘荣有婚约,但是刘荣被立为太子以后,刘荣的母亲毁了和陈阿娇的婚约。馆陶长公主转而支持王夫人的儿子胶东王刘彘,年幼的刘彘对自己的姑母说“要是能娶到阿娇姐姐,就用金子盖一座房子,将阿娇姐姐藏起来”这便是金屋藏娇的由来。后来在王夫人和馆陶长公主的一系列操作下,刘荣被废,刘彘成为太子,改名为刘彻,娶了阿娇,所以当时的陈阿娇娇既有扶持太子上位的功劳又有自己的亲外婆撑腰,可以说是不止骄纵跋扈而且异常嚣张,而且善妒,刘彻一直都没有皇嗣。

千古一代贤后卫子夫(以死明志的一代贤后卫子夫)(2)

宠惯后宫

汉武帝将卫子夫带回皇宫以后,时隔一年多的时间里,卫子夫竟然再也没有受到召幸。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再次选择宫中年迈体弱等无用处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得见天子,哭着请求武帝释放她出宫回家。武帝怜爱卫子夫,再一次临幸了她,卫子夫因此而怀孕。汉武帝对她的尊宠也一天胜过一天。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的皇后当她听说卫子夫受到大幸而怀孕,自己却数年没能生孩子,便嫉妒卫子夫。其母刘嫖便派人去抓捕卫子夫的弟弟,当时在建章当差的卫青,欲杀卫青以恐吓卫子夫。所幸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领一干壮士及时相救,使卫青免于一死。武帝得知此事后,便召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也得到显贵,亦加为侍中。数日之内,赐给卫家的赏金累计竟达到千金之多。而后卫子夫得到大幸,有宠于皇帝,封为夫人,十年间先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而其家族更是得到极度的显贵。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公孙贺亦因此更受亲信;二姐卫少儿因与陈掌有私,汉武帝便召见陈掌使其显贵;公孙敖因与卫家亲近而受益;卫青则升为大中大夫之职。纵览汉武帝一朝,更无此幸。

千古一代贤后卫子夫(以死明志的一代贤后卫子夫)(3)

母仪天下

汉武帝光元五年,陈皇后因斥资求子不得行巫蛊之术被发现而被废,为后11年的陈皇后于秋七月乙巳日以惑于巫祝被废,退居城郊离宫。半年之后,卫子夫再次有孕,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已承宠10年的卫子夫为称帝12年之久,时龄29岁的汉武帝生下第一位皇子。武帝异常欣喜,诏令当时善为文者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为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武帝又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神之祠以祭拜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武帝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朝臣上书请求立卫子夫为后,汉武帝欣然接受。于是承宠十年有余,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的卫子夫成为大汉朝的皇后。空闲一年八个月的未央中宫椒房殿再次有了新的主人。而自卫子夫之后,大赦天下立皇后亦成为汉家制度。

千古一代贤后卫子夫(以死明志的一代贤后卫子夫)(4)

最强嫁妆

卫氏一族虽然出身贫苦,但由于卫子夫得宠继立为后,卫氏一族慢慢崛起。元狩元年(前122年),皇子刘据和他的父亲一样在7岁之龄被立为皇太子。太子刘据稍稍长大后,汉武帝在群臣中甄选出万石君少子,时任沛太守的石庆作太子太傅,又派德高望重的文学之士辅导他学习《公羊春秋》(《公羊传》)。而太子通晓《公羊传》后,又私自请求学习《谷梁传》而喜欢它。待到太子加冠成年迁往太子宫时,武帝专程为刘据建了一座苑囿接待宾客,取广博观望之意,称为博望苑。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导的卫氏外戚身着戎装,挥师北上,凭借着个人才赋及暴骨他乡的决心在十数次出生入死之后身封万户而不息,为大汉朝谱写出戎车七次出征,北登阗颜山,六次深入匈奴,在祁连山设郡的赫赫战功,基本瓦解了北方匈奴势力,为解决汉朝边患问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卫氏一门亦获以枝属五人封侯的荣耀,更有姐姐作皇后,弟弟取公主的富贵。卫子夫的弟弟娶了曾经的主人,汉武帝的亲姐姐为妻,霍去病深得汉武帝宠爱,霍去病杀死了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汉武帝虽然怪罪他但却依然掩护他,声称李敢是狩猎时受伤而亡。

其贵震动天下,遂有《天下为卫子夫歌》(《卫皇后歌》),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其后历数代近八百年,才有唐玄宗杨贵妃盛宠之时的“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的翻版坊间民谣。

盛极必衰

随着太子刘据一天天长大,卫子夫的美丽容颜也一天天衰老下去。元朔六年(前123年),随着年轻貌美的王夫人的出现,汉武帝对卫子夫持续十五年的盛宠开始逐渐转移。之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邢娙娥、赵婕妤(钩弋夫人)等更替受宠。卫子夫全心打理后宫,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为汉武朝立下不世之功,威仪不泯,天下尊之。深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道理的卫子夫宠辱不惊,凭借着平衡的心态,良好的德行及公正的处事,使她在宠衰之后,在卫青、霍去病相继离世之后的17年内依然能够得到武帝的礼遇与尊重。

千古一代贤后卫子夫(以死明志的一代贤后卫子夫)(5)

巫蛊祸起

盛宠之下,功高相加,卫氏外戚的规模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壮大。庞大的外戚成员亦未能免于恃宠而骄之俗。公孙敬声,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凭借着母亲卫君孺是皇后的姐姐,行事骄奢不守法纪,居九卿太仆之高位,擅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事情败露之后被捕下狱。这时,汉武帝下诏欲抓捕的阳陵人朱安世却迟迟未能归案,公孙贺便请命此差以赎公孙敬声的罪过。武帝答应此请。后来朱安世果然被捕成功,却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武帝知晓之后大为震怒,令有司深查公孙贺所犯罪过。

征和二年(前92年)春正月,抓捕丞相公孙贺,并冠以公孙贺兴利弟子宾客不顾黎民死活等多条罪名,公孙贺父子竟然死在狱中。然而,此事却远未结束。征和二年春天,涿郡铁官铸铁的时候,铁水熔化飞溅天空,后世所兴谶纬之学认为这是火发生了变异,天下将有大难。一个月后的征和二年夏天,一场毫无预兆的风灾在摧毁房屋折断树木的同时,也掀开了一场大难的序幕。闰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坐巫蛊之罪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而此时的宠臣江充因与太子有隙,害怕武帝死后被新帝诛杀,故而欲构陷太子为先,即妄言武帝生病是因为有人行巫蛊诅咒天子。于是武帝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之案。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认罪。百姓惶恐之间相互诬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后共计数万人。

以死明志

至此,天下人心惶惶,京师三辅更是笼罩在一片惊恐氛围之中。而武帝却因年迈体病愈加相信巫蛊之事。江充趁机说宫中有巫蛊之气以致天子之病久不见好。于是开始查办后宫中不受宠幸的夫人,依次查到皇后卫子夫。而整个后宫在卫皇后的治理下,无人行巫蛊之事。江充遂带领胡巫来到皇后寝宫椒房殿,毁御座掘地以查蛊,仍一无所获。征和二年秋七月,江充终是将铁楸挖到了太子东宫,在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的帮助下,得到了桐木人偶。太子刘据欲往甘泉行宫辩白却遭江充等人限制,无法向武帝辩明情况,情急之下又无上策,便听从少傅石德之计。于七月壬午日,将江充缉拿,并斩杀韩说。而协助江充办理此案的御史章赣逃出,去往甘泉行宫见武帝。尽管后宫经历查蛊一事人心惶惶,宫外又情势紧急,卫皇后依旧有条不紊地维持着宫禁秩序。因太子能指挥到的车马有限,刘据希望得到母亲的支持,在决定起兵后连夜派舍人求见皇后时,仍需持符节进入长秋门,通过长御倚华呈报皇后。尽管事态进退两难,但已经历公孙家族灭、二位公主坐诛的卫子夫并未妇人之仁、任人宰割。卫皇后果断行使皇后的权利,调动中厩皇后的马车装载射手,搬取武库的兵器,调发长乐宫的卫队以助太子。太子向文武百官宣称江充造反,斩杀江充巡示朝野,并在上林苑烧死了一众胡人巫师。

刘据起兵后,武帝认为太子一定是受到了江充等人的陷害才这样做。便派遣使者入长安探查。使者却因胆怯未敢入城,对武帝谎称太子造反要杀自己。武帝由是大怒,派左丞相刘屈氂发兵讨逆。面对刘屈氂手中这道不知真假的皇帝玺书,太子宣称武帝在甘泉宫病重,发兵是怀疑京城有变,奸臣想作乱。武帝在这时从甘泉宫回长安,驾临长安城西建章宫,下诏征发三辅附近郡县之兵,及二千石以下官吏皆归刘屈氂统领。刘据因此无法调遣三辅军队,便派遣使者假传诏令赦免长安城中诸官府中的囚徒,征发看守武库的军队,并派使者如侯持符节去调动长安附近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命令他们全副武装之后前来长安会合以充军。然而武帝派遣的使者侍郎莽通赶到,告知长水校尉太子的符节是假的,并斩杀如侯亲自引长水宣曲胡骑入长安。武帝又征发船兵,一并交由大鸿胪商丘成。而后,护北军使者任安虽接太子发兵符节却作壁上观。太子刘据屡次调兵失败,故所率兵卒与刘屈氂的官兵数量差距越来越大。太子领兵离开北军,驱使长安四市的百姓共有几万人。来到长乐宫西阙下面时,碰上了刘屈氂的军队,混战五日后,血流入渠,死者数万。长安城中扰乱,传言太子造反,因此民众不再归附太子,归附刘屈氂军队的逐渐增多。太子不敌,战败出奔。七月庚寅日,太子得丞相司直田仁之助,于覆盎门逃出长安,隐匿于湖县。同日,武帝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回用以帮助刘据起兵、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却并未使有司下废后诏书,亦未令卫皇后搬离椒房殿。卫皇后不愿受辱,或为子担责,或以死明志,自杀。黄门苏文、姚定汉置之公车令空舍,盛以小棺,将卫皇后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即太子出奔所经之覆盎门外大道以东,西向明堂,南邻博望苑,北对长乐宫。卫氏势力悉尽覆灭。至此,母仪天下38载,陪伴汉武帝49年的卫皇后溘然长逝。偌大的未央宫在经历过一场血色浩劫之后依旧壮丽而重威,只是长秋门后的中宫椒房殿,再一次失去了主人,直到汉昭帝即位。

千古一代贤后卫子夫(以死明志的一代贤后卫子夫)(6)

汉武帝爱过卫子夫吗?

许多人说汉武帝最爱的是李夫人,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是我认为他是爱过卫子夫的。汉武帝初见卫子夫时,正是他初登大宝之时,陈皇后善妒跋扈,而卫子夫的顺从明理无异于给汉武帝一种新鲜感,否则也不会承宠十五年,可见卫子夫还是有她的个人魅力的。卫氏家族的壮大肯定有卫子夫的裙带关系在,但是主要还是由于卫青霍去病的骁勇善战。随着卫青霍去病的相继离世,所以卫氏一族日渐没落,武帝对卫子夫还是相敬如宾的,这比起别的妃子承宠皇帝就想废后立宠妃为后的情况已经好了太多。后来江充等人公然陷害太子,即使刘据起兵,卫子夫将自己的守卫都给了太子,汉武帝也只是命令收回皇后的玺绶并未废后,了。或许是因为卫子夫没给他下达废后圣旨的时间就已经自杀,但是在卫子夫死后,巫蛊之祸没有彻底明晰之前,汉武帝完全可以下达废后圣旨,他并没有。卫子夫给太子刘据兵权,调动皇后宫中禁军,城内囚犯,使长安城内蒙难造成无数伤亡是事实,作为母亲她为了保全儿子,她这么做无可厚非,可是在那个男系社会里,她作为大汉朝的皇后、武帝的妻子,她就是逾矩。无论是武帝还是卫子夫的亲曾孙汉宣帝都无法为她开脱事实。就更不可能把她迁葬到茂陵或单独在桐柏为她修建后陵——那意味着嫡系曾孙刘病已的即位资格将超过庶出少子的刘弗陵,而桐柏距离长安不足五里,除长安外,周围亦无可作陵邑之县。武帝临终安排权臣辅政已是主少国疑,故亦不会再多此不妥之举。武帝也没有追封李夫人为后,还是后来霍光追尊李夫人为后配其茂陵,而今天茂陵,在帝陵与卫青墓之间,位于帝陵东侧这片本该属于卫皇后陵址的一公里之远的大面积区域,仍为空地。武帝在查明案件的来龙去脉时,处死了诬陷太子的一干人等,江充虽死仍被灭了三族,刘屈氂被腰斩,苏文被烧死,追踪太子的官兵也已处死。武帝又建立了思子宫等,那一刻他是后悔的吧,他亲手逼死了多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优秀的儿子,甚至差点让大汉江山后继无人。纵观卫子夫的一生,她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她幸运的是从一个身份卑微的歌姬最终成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不幸的是自己一生勤恳管理后宫却落得个自缢的下场。她虽没有吕雉那样操持江山的本领,没有窦漪房那样辅佐三代帝王的霸业,但卫子夫品德出众,贤良淑德。历史记载卫子夫一生克己复礼,用心执掌后宫数十年,使得汉武帝无后顾之忧,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后宫的负担,虽因年长失宠,但汉武帝仍对其相当尊重爱护,司马迁在《史记自叙》中称赞卫子夫“嘉夫德若斯”,可见卫皇后品德相当良好。卫子夫以礼克己,秉行后宫不干政的行事作风,为刘彻后宫带来了三十八年的和平。哪怕后来卫子夫的儿子成为了太子,她也绝不参与政治。更重要的是,卫子夫这个人管理能力非常强。在她当上皇后的这38年时间里,她将大汉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后宫这个争宠盛行的地方,她一直维持自己良好的品德及约束着自己的行为,让汉武帝十分的信赖她。她的发迹不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对当时的西汉政权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西汉第一次对匈奴反击战的胜利以及其后台实行的大规模深入匈奴腹地和长距离奔袭作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重创了匈奴,这些都是卫氏亲属统军作战的。而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更是一生侍奉四位皇帝,亲身辅佐三朝君主使西汉平稳度过危难,达到巅峰时期的第一功臣。汉武帝之武功离不开卫青、霍去病,临危受命又离不开霍光,而卫青、霍去病、霍光这些人的发迹同样也离不开卫子夫,所以说卫子夫虽然没有做出推贤之举,但是却有引贤之功。汉武帝的爱是博爱不是钟爱,他爱卫子夫,李夫人,王夫人,但是他最爱的是他自己,是大汉的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