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有两种讲座,一种叫郑强教授的讲座,一种叫其他教授的讲座。
网上流行的这个说法当然是有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从这种评价来看,郑强教授的演讲风格也确实异于常人,风格迥异。
质问学生毕业后是否出国,追问出国深造后是否还回国,给中国大学分为“五族八等”…
在郑强教授的讲座上,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需要隐晦的问题,基本没有他不敢说的。
尖锐、犀利、幽默、深刻,时不时的,还带点粗口。
这就是人称“强哥”的郑强教授的演讲风格。
“谁说科学无国界,可笑!”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听讲座基本就等于是换个地方睡觉。
而郑强教授的演讲,总是能让演讲大厅被学生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站着也得听完。
有人说,千万不要让孩子听郑强教授的讲座,要不本来该被清华北大录取的,结果他非得选择去浙大。
最近,由于留学生的问题集中凸显,郑强教授早期的一个关于出国留学的演讲又火了一把。
“什么叫科学无国界,钱学森要回国被关了三年,你跟我说无国界。”
“美国让你去的时候跟你说无国界,等你进去了就给你来国界!中国人稍微带点技术回来了他们就在那喷。”
“有的人真不知道怎么回事,哪一个人先说的科学无国界,你就跟着后面说无国界。”
“是中国的老百姓把你培养了,培养完了你们都出国了,那中国谁建设呢!”
“我都不知道我该不该教你们,值不值得给你们上课,教完了你们都跑国外去了!”
郑强教授的这段讲话,你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愤慨。
虽然这表述得过于犀利和直白,但要是仔细想想的话,还真是那么回事。
虽然如今出国留学已经变得稀松平常,但是在早年间,这根本不是普通家庭,甚至是家族能负担的起的。更多的,还是要靠相关的补贴和支持。
而学成后,留在国外享受生活,跟风说用一句看似有大爱的“科学无国界”来搪塞,却忘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祖训。
这样的人,又有多少?
人才,永远不会过剩,如果学成归国的人数再多一些,那么我们的发展速度是不是会更快呢?
这个我无从考证,但有理由相信,海归留学生是祖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举足轻重。
心中有责任,眼里有大爱
虽然这些年回国的留学生从人数到比例都在逐年提升,但是也不能忘了,高精尖人才的流失却不能以这样概括性的数据来判断。
从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到清华生物学家…
有的时候,确实像施一公所说的那样:为他人做嫁衣。
这滋味,确实不太好受。
在国内,不缺高水平教授,也不缺大学校长。
但是像郑强教授这样个性鲜明、敢说敢干的人,应该更多一些。
近年来,“强哥”并不局限于在本校演讲,而是走过了20多个省市区,进行了200多场演讲。
有的,还是他自己看到了问题后,主动要求去讲的。
由于言辞过于犀利,所以几乎每一场演讲他都会强调一下:我这次说得可能有点狠。
但是在网友们看来,这句话说得显然不准确。
第一,您说得不是可能有点狠,是确实非常狠;第二,您哪次说得不狠呢…
写在最后
对于郑强教授这样的杰出教育工作者,我的评价可能意义不大。
夸赞他,算不上锦上添花;诋毁他,也够不上雪上加霜。
西安交大校长,教育家郑南宁院士曾对郑强教授做过这样的评价:
浙江大学有郑强,是浙大学生的福分。西安交大要是有一个郑强,我的学生,就是幸福的学生。
确实,如果像郑强教授这样爱国、敬业、不媚俗、不媚上,心中有责任,眼中有大爱的教授能更多一些,那将会是所有中国学生的福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