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和蛾子幼虫区别(蝴蝶利用蒙娜丽莎效应)(1)

看这张图片中的蝴蝶身上的两只眼睛,像不像一个猛兽在盯着你?

是的,蝴蝶利用这种伪装让食肉动物不敢攻击它们。

欧洲生物学家发现,一些蝴蝶翅膀上的斑点被安排得像一只大型食肉动物在看着它们。这种效果类似于达芬奇画作中蒙娜丽莎“监视”观众的方式。该研究发表在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

“当鸟类看着蝴蝶翅膀上被同心圆包围的亮点时,它们会觉得自己被捕食者从许多角度盯着。只要看《蒙娜丽莎》就可以看到类似的东西。斑点的这种特征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动物物种会独立地获得这种伪装。”MPICE科学团队负责人汉娜·罗兰(Hanna Roland)表示。

大量的昆虫和脊椎动物能够躲避其他生物或假装是其他动植物物种的代表。例如,许多食草动物试图伪装成食肉动物、不可食用的环境物体或类似于有毒无脊椎动物的颜色。类似地,一些啄木鸟和山雀在受到捕食者攻击时假装是蛇或发出类似的声音。

蝴蝶和蛾子幼虫区别(蝴蝶利用蒙娜丽莎效应)(2)

科学家们解释了角眼蝴蝶和许多其他膜翅目昆虫伪装颜色的特殊性,它们的翅膀装饰着对称的圆形图案。大多数生态学家认为,这些标记类似于掠食者的眼睛,这会吓跑试图吃掉蝴蝶的鸟类。

自然错觉

欧洲生物学家试图弄清楚这种拟态系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为此,研究人员“建议”63只小鸡吃几种不同的蛾类蝴蝶模型。科学家们在它们的翅膀上涂上了类似掠食者眼睛和真实蝴蝶图案的图案。

对鸟类行为的观察证实,鸟类确实对蝴蝶翅膀上的“眼睛”有反应。他们还揭示了几种模式:鸡非常小心,通常很少从昆虫翅膀上“瞳孔”看到的地方攻击人工蝴蝶,但同时从其他方向攻击模拟蝴蝶。

蝴蝶和蛾子幼虫区别(蝴蝶利用蒙娜丽莎效应)(3)

有趣的是,如果科学家们对称地将“眼睛”的瞳孔放在翅膀的中心部分,并用对比的圆圈围绕它们,那么来自其他方面的攻击就不太常见了,这是许多伪装蝴蝶的真实物种的特征。科学家说,鸟类的“眼睛”似乎从四面八方看着它们,无论它们的角度如何。

在这方面,蝴蝶翅膀上的图案再现了观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时产生的相同效果。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画布和蝴蝶翅膀上的图案产生的视觉欺骗影响了大量的脊椎动物,这解释了这种伪装在野生动物世界中的高流行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