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格律限制的诗词有吗(有些诗不严守格律)(1)

问题:现在有好多作者都写不好七律,为什么他们都会写上七律二字呢?


前言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有三种现象。

一种是七律过渡阶段,很多古诗并不完全符合七律的规则,在初盛唐常见到这类作品。

一种是会写,但是写不好,这种情况冠上七律二字其实也无可厚非。

另一种现象,是不懂七律的规则,但是作者喜欢冠上七律二字。这种现象在网络上经常能够看到。

不受格律限制的诗词有吗(有些诗不严守格律)(2)

一、七律的规则

七言律诗七言八句,中间二联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间要粘连,平仄要合规,押韵要一韵到底。

相见时难别亦难【难:十四寒 】 押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 东风无力百花残【残:十四寒】 押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春蚕到死丝方尽

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干:十四寒 】 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晓镜但愁云鬓改

仄仄仄平平仄仄 夜吟应觉月光寒【寒:十四寒】 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蓬山此去无多路

平平仄仄平平仄青鸟殷勤为探看【看:十四寒 】 押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种律诗也叫做近体诗,因为规矩多,所以被很多人诟病。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枷锁,影响了自己创作能力的发挥。

其实,格律诗在很长时间内是进士科的考试诗体。对于科举时代的读书人来说,格律规则就如同今天小学生熟记九九乘法表,不但一点也不难,而且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不受格律限制的诗词有吗(有些诗不严守格律)(3)

二、今人的两种七律

今天的人学习七律,当然也有优秀作品。好的不说了,这里只说两种不好的现象。

首先,多人对于格律诗词不甚了解,常常误解字数对了,就是诗词了。

这类“作品”,老街在这里就不举例了,大家可以自己网络上找找。我记得在某个全国发行的一份报纸上,还见过某领导的水调歌头,除了字数对了以外,平仄、押韵完全不讲究。

另外,对于现代人来说,除了一部分完全不懂的人以外,还有一些不喜欢严守规矩的“诗人”。

这些人比较喜欢创新,因此也喜欢把自己的诗冠以七律、五律。这种创新诗人,常常引起争议。这里也不举例了。

除了不懂格律却冠以“七律”的诗以外,我们还常见到很多不知道依谱填词的“词”。

​我们看一首黄庭坚的《雪花飞》,正确的填词是依谱填词:

携手青云路稳,天声迤逦传呼。袍笏恩章乍赐,春满皇都。

○●○○●● ○○●●○△ ○●○○●● ○●○△

何处难忘酒,琼花照玉壶。归袅丝鞘竞醉,雪舞街衢。○●○○● ○○●●△ ○●○○●● ●●○△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押韵。

和格律诗类似,词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自己的规则,必须按照词谱来填写。否则的话,就成了打油诗了。

不受格律限制的诗词有吗(有些诗不严守格律)(4)

三、古人的不标准七律

我们看《唐诗三百首》时,会看到好多不符合格律的五律和七律。这里并不是古人也不懂。而是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一些不同的现象。

例如崔颢的黄鹤楼,被人称为半古半律的七律:上半首古体,下半首近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还有些不对仗的五律,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不受格律限制的诗词有吗(有些诗不严守格律)(5)

还有一些拗体诗,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离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句是拗体,下句救拗。

还有一种失粘的律诗,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被认为是折腰体七律或七绝。

上面这些律诗,有些是律诗完善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有的是诗人有意为之。

不受格律限制的诗词有吗(有些诗不严守格律)(6)

结束语

对于刚入门的朋友 ,七律相对来说比较难。因为规矩一环套一环挺烧脑。但是真正学会七律以后,一般不会认为七律难,而是作诗难。

无论任何一种形式的诗词,规则如同公式,熟悉了就不是问题。难的是真正创作出优秀的诗词,好诗并不在于是不是七律、五律,四句的绝句写好不易,长篇的古风写好也不易。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小知识|写景还是写情?这类结尾是诗人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