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里巴巴的专家序列

阿里巴巴最近有什么新消息(关于阿里巴巴的专家序列)(1)

关于阿里巴巴的专家序列

没有专业就不能生存,日本有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叫大前研一,他写过一本书在日本非常流行,叫《专业主义》。他认为日本的生存和发展都建立在每个人、每个岗位和每个公司专业主义的基础上。在公司里面,一个员工如果做前台、做客服或者做财务工作已经做了三年、五年乃至于十年了,他的激情从哪里来?

他是否还能够坚持在一个岗位上做得越来越好?我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优秀员工的的专业技能和特殊能力,如何在公司内部传承下来?在非常多的企业里,管理者都是从专业岗位,从业务岗位提拔上来的,但是专家真的适合做管理吗?管理者和专家之间到底有没有本质的区别?

2000年年底,关明生来到了阿里巴巴做第一任COO,带来了这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这套管理体系建立在一个严谨的有多个级别的岗位阶级模型下,每一个员工来到公司以后都有自己的一个级别。招聘的时候他是什么岗位,对应什么样的工资,他自己很清楚,他做到下一个级别,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可以拿多少钱都很清楚。

阿里巴巴的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PM序列,从P1最基础的兼职员工一直到P10院士级的公司员工,每一个人每天做什么,相应的能力要求和激励政策,都非常地明确。这就比较好地解决一些问题:一个员工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多年无法升职或者无法加薪,自己也感觉不到成长。

在阿里巴巴一个员工可能打电话打了十年还一直在这个岗位,他的工资、奖金和期权都很多,他也许不用带任何一个人员,因为他自己独立作战能力非常强,这也不是不可以的。

阿里巴巴每一个员工每年都有机会升职加薪,而这个升职加薪不一定是想做管理,不是一定要作为经理主管才可以,而是我自己在我的岗位上,今年从P1的电话销售人员变成了P8的销售人员,工资从五千元一个月涨到了五万元一个月也是可以的,很多人在阿里巴巴的现有体系里面越做越好,只在一个专业岗位就能越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