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经典名言古诗(李白传遍尝黑暗)(1)

最近听说新东方的董宇辉老师直播带货很火,办公室中午吃饭时,看了一会他的视频,介绍的是一本书《李白传》。董宇辉老师知识渊博,娓娓道来,说什么喜欢苏轼的智慧,杜甫的忧郁,李白的勇气。

今天是周末,外面热火朝天,我自巍然不动,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一代诗仙的传记—《李白传》。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李白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晚年凄凉深深叹息!

01、

李白出生于盛唐,可他一生命运坎坷,遍尝黑暗。

开元初年,15岁的李白文、文武双全。他5岁发蒙识字,10岁就读完《诗》、《书》,之后就不肯在儒家经典上下功夫,只爱读杂学旁叟。

由于李白对科举之路一一窍不通,要想进入仕途就只能走举荐之道。

少年李白心怀鲲鹏之志,别父母,下匡山,遍干诸侯,厉抵卿相。

后来在即将而立之年,尚未谋得一官半职,银钱耗尽的情况下,入赘了前宰相府。

02、三入长安

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是怀揣岳父的介绍信,到长安拜访-位在皇宫当厨师的亲戚。亲戚又帮忙引荐了当时的附马,只是这位年少轻狂的附马并没有把李白放在眼里,简单粗暴地就将他打发走了。

第二次入长安,是李白托一位道士朋友向玉真公主引荐自己。手握诏书入长安后拜为奉诏翰林。这只是一个闲职,无任何的实权。平日里无所事事,只是供帝妃们写写歌词取乐。

就这样的闲晃了三年后,李白向玄宗请辞,回到了老婆、孩子身边。

第三次入长安,是因为李白受朋友招唤,准备进入安禄山慕府,弃文从武,报效祖国。无奈听说安禄山想集结兵力造反,吓得李白连连告退。回去后,放不下对天下苍生免遭涂炭的想法,又赶赴长安,想要把这个消息送到玄宗手上。

只可惜,彼时安禄山是当朝炙手可热的异姓王。而他却只是一介布衣,任他怎样也是状告无门,搞不好就成了诬告要反遭杀身之祸。

万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选择远离是非之地。远游金陵,就在此后不久,偷天换地,席卷山河的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03、

为了躲避战乱,李白和夫人躲进深山。后来也是经朋友三顾茅庐,引荐给了永王。

就在李白踌躇满志,准备好为国家力挽狂澜之际。可笑的是永王被告谋反遭诛杀,而李白也因追随永王而锒铛入狱。就此走上了被流放的道路。

后来在流放的路上,经过了皇位更张,新皇帝大赦天下,李白也侥幸躲过了一劫。重获自由的李白,又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直到晚年60岁时,仍念念不忘报效祖国。准备好兵器、战马,想要弃文从武,投身杀敌。无奈年事已高,走到半路就病倒了。

李白晚年贫病交加,十分凄惨。就在他寇然长逝后,却收到了朝廷的诏书,让他回朝为官……

李白少年轻狂,可是仕途不顺,处处碰壁,直到中年才得朋友推荐,走进了权力中心。无可奈何,他本想着大展拳脚,想要辅助君王创造大唐盛世,可惜只是站在旁边看了下热闹而已。

后来听说国家重武轻文,人到中年的李白又想着放下手中的笔,披挂上阵,报效祖国,无奈也是事与愿违。

他胸怀大志,才华横溢,最后却壮志未酬。

看完后,我有种感觉,就像是我们普通人一样拼命赚钱钱没赚到,拼命顾家家没顾好,最后只能选择跟自己和解,只能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