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局李永生(我的老师李永生)(1)

作者:刘波涛

看过李永生老师所著的《古镇苍黎》书籍,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犹如打碎调料瓶,酸甜苦辣顿时涌向心头,思绪如脱缰野马刹那便给拽到多事之秋的七十年代。

我上小学时,李永生老师在官湖新华一小学代课,教过我数学,然时间不长但记忆犹新。因那时我年龄小,有好多事情小脑瓜也理不清楚,只知道从外表观人。在我的记忆里,李老师外表着装干净,虽说衣服不好,却很整洁,不讲多少话,微笑待人,给人的印象特别干练文雅,尤其是他那聪明的大脑和炯炯有神的双眼,给我印象特深,总以为他是世上最聪明的人。因为我上小学时,算术成绩不太理想,所以我对教算术老师特别羡慕,尤其是李永生老师。从李老师所写书中得知,他的母亲也姓刘,这么一来,那就和我还有沾亲带故的渊源,那时我小,理不清这里面关系,如果知道,当时我非得粘着李老师给我补习算术不可,如果那时我把算术基础打好啦,说不定后来我也能考上大学呢,可是现在知道晚了。

在李老师书中得知,在那多事之秋的年代,他经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和累,尝试过许多人世间的酸甜苦辣。这在当时我是想都没有想到的事,在我幼小心灵中,总以为李老师是幸福的,生活是让人羡慕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多么伟大和崇高。谁知道李老师生活是那么坎坷,就连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也因遇上“文革”而破碎,迫于无奈回家务农,因为他文化基础扎实,可就是没有硬实的家庭背影,迫使他与推荐上大学、参军、当工人的诸多好事而擦肩而过。没有办法,生活逼使他只能卧薪尝胆,低下头来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

让我想都不敢想的事,一位文文静静的书生,因生活所逼,却做出了超乎体力难以接受的劳动,他扒过大河、拉平车给人送过货挣点微薄收入、送木材到山东去兑换地瓜干充实家庭困难生活等等,最让一位书生难以转面子的,竟然还能身背粪箕到处拾粪,依此来换点工分,弥补家庭因没有劳动力而长期透支的窘境。

北京教育局李永生(我的老师李永生)(2)

李永生老师是1966年高中毕业的老三届学生,因为66、67、68这三届高中毕业的学生文化基础扎实,所以1977年恢复高考时,国家特殊照顾他们,允许老三届学生可以参加高考。因那时他们都已结婚生子,繁重的家庭生活压在他们头上,然求学之心,没有催垮他们的意志。李老师为了寻找高考复习资料,为了省钱,他便步行十几公里到朋友家去借,夜晚赶回家途中,一不小心一脚踩到泥沟里,卡的满脸是血,差一点出人命。就这样李老师还是白天正常上课,晚上便点着浓烟滚滚的煤油灯通宵复习。当时在我的脑海中,非常肯定的认为,李老师一定能够考上,那是因为李老师当时就是我心目中文化学习的偶像,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的。果然不出所料,第一年,李老师便光荣考上“江苏师范大学”物理系,响当当的本科大学。那在当时的农村,能考上本科大学,可是凤毛麟角,不得了!

然,让我万万没想到的事,一直在我脑海中数理化超强的李老师,文学功底也很了得,他所写的《古镇苍黎》文字潇潇洒洒,读来朗朗上口扣人心弦,得知到目前为止,李老师已经出版书籍三册。在此,我作为学生,祝福李永生老师老年笔耕不缀,继续发挥余热,把自己所学知识和聪明才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家需用的地方。

2022.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