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之岸,英木苍苍,身在异域,魂归故乡……”

这是朝鲜牡丹峰歌舞团所传唱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日月同光》,这首歌是为了纪念烈士毛岸英所创作的。

毛岸英牺牲在1950年11月25日,他死在敌人的轰炸之中,那一年毛岸英不到三十岁,正是大好青春时光,可是这位年轻的战士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1)

为国而死

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亲自给中央军委发去了电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件事情,更不能想象主席接到消息之后会有多么难过。主席的妻子、弟弟都为了革命牺牲了,岸英是最让他骄傲的孩子,可是现在就连岸英也为国而死。这已经是主席家里第六个为国牺牲的人了。

那一天,彭老总闷闷地坐了一个多小时,几经踌躇才终于把这封电报发了出去,岸英牺牲的消息送到国内之后,大家心里都很不是滋味,不知道怎么跟主席开这个口。可是最后这件事情总归要告诉主席,主席知道之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2)

警卫员看到他双手有些微微地发颤,眼里蓄满了泪,主席是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哭的,所以便用找烟来掩饰自己的情绪,可是大家都能感受到主席心里的彻骨之痛,那是所有人第一次见主席这样悲伤难以自抑的模样。

彭老总发来的那封报告毛岸英死讯的电报一直封存着,直到2020年11月,毛岸英牺牲了七十年之后,其中的内容才公开出来。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这是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两条鲜活的生命在联合国军的燃烧弹攻击之下,短短一瞬便消失在了世界上。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3)

父子之间

岸英是主动要求上战场的,在开战之前,毛岸英一直在基层工作,朝鲜战争的消息传来,毛岸英特意赶到主席的住处,表达了自己想要参军入朝的愿望,这可能是毛岸英这辈子唯一一次动用作为主席儿子的“特权”,只为了让部队接收自己这个身份有些特殊的战士。

毛岸英之前在苏联的时候已经上过战场,参与了卫国战争,在白俄罗斯的前线打过仗,也随着部队去过波兰、捷克等地作战,是一个“老兵”了。对于参与抗美援朝战争这件事情,毛岸英没有丝毫的犹豫,这是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作为新中国的青年,他凭什么不去呢?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4)

毛岸英确定了上前线参战的事情之后,主席嘱咐岸英说:“你是共产党员,又是我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毛岸英笑着说自己记住了,临出门的时候,他又回过头来问:“爸爸,我做您的儿子,合格吗?”

这是岸英心里一直记挂的问题,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一直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希望自己和父亲一样成为国家需要的人,希望自己能够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儿子,他一直过着朴素低调的生活,但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父亲的骄傲。关于这个问题,毛主席对岸英说:“等你回来,爸爸给你个答案。”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5)

可是岸英却再也没有回来,这也成了他们父子之间最后一次谈话,多年以后,毛主席和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聊天的时候又想起这个问题,毛主席对刘思齐说:“岸英是我的骄傲。”可是这样的答案,毛岸英再也听不到了。

在奔赴朝鲜之前,毛岸英早就做好了一去不回的心理准备,战场从来是无情的。到了朝鲜之后,毛岸英随部队驻扎在大榆洞附近,他没有告诉附近的百姓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家管他叫“小刘秘书”。工作不忙的时候,毛岸英会和战士们帮附近的朝鲜农民挑水担柴,直到毛岸英故去多年之后,当地的老百姓还对他印象深刻,觉得那是个热情善良的小伙子,对谁都是笑眯眯的,脾气很好,工作起来又很拼命。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6)

埋骨他乡

也因为这段短暂的友谊,当地百姓在毛岸英牺牲之后,一直为他守灵。当年有人就毛岸英的丧葬问题请示了主席,问是否需要把毛岸英的遗骨迁回到国内安葬,主席听了很不高兴,表示人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凭什么为毛主席的儿子搞特殊呢?

对前来汇报情况的彭德怀,主席也是这么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岸英得到的是和所有志愿军战士一样的待遇,在公开场合,主席对于岸英的牺牲一直都秉承着公事公办的态度,他是国家的领袖,不能为了自己的孩子便大开方便之门,可是在四下无人的时候,主席是深深惦念着自己的孩子的。

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首次公开)(7)

在主席逝世后,人们帮他整理遗物,发现主席一直收藏着岸英生前的几件旧衣服,这些东西也不知道主席默默收藏了多久,这位承受着失子之痛的老人其实从来没有放下过他牺牲的孩子,可是在他的小家面前,还有更为重要的国家,无论是主席还是岸英,他们都把祖国放在了第一位。

毛岸英的一生何其短暂,他这辈子尝遍了人世间的辛酸,亲人离散、家国飘摇,这些都是他曾经经历的故事,可是这个历经苦难的年轻人在长大之后,依然追随着父亲母亲的脚步,走上了为国为民的道路。对他们一家人而言,一生中相处的时间太短,但是他们默契地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国家,在血脉之中,对于祖国的爱从未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