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方言里,小编尤其喜欢咱北京话跟天津话,但微您跟北京或者天津本地人聊起方言,他们都会说“京油子,卫嘴子”。
俩地儿说话的习惯都是打一竿子给一甜枣儿:前脚儿还怼得你接不上话,立马儿给您着巴一包袱,保准能把人哄得合不拢嘴,跟这俩地儿的朋友逗闷子永远没有冷场。
可说起京津两地的口音差异,首先想到是俗语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可那是因为多在群山环绕、河流交错,或是大海阻隔的山区海岛。可从京师到津门一路平坦,为什么口音差异会这么大呢?
小编今儿个就跟您说道说道这其中的奥秘。
更新迭代北京话
由于历史上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汉族通过与满蒙等少数民族不断融合发展,所以现代北京话和汉语其他方言比较,可以说是发展最迅速、最多样的汉语方言。
北京话融合了北方各个民族的特性,从辽金到元朝,北京的语言一直受到少数民族影响,使得北京话复杂而丰富。
明永乐迁都北京,天津作为卫城(也是天津卫的“卫”的来源),当时的北京话和天津话并没有太大区别;
到了清中期,随着朝廷对汉臣的倚重,且为提高办公效率,清宫上朝一律改用北京话,清末又将“北京话”定义为“国语”;
新中国成立之后,也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那些地道的北京话:假招子、猫腻、巴结、套近乎、找茬儿、倒腾等等这些词语现在已经被各地人用上了。
还有一些很少用到的北京话,如:二百五、二五眼、敢情、皮实、少兴、数落、压根儿、眼里见儿、撒鸭子、神聊等等,这些一听就是北京话,说来就是北京味儿特别浓。
都说北京人爱“侃”,和对自己这口京腔儿的喜爱是分不开的,“侃”是不管以前的王公贵族还是现在的市井人家,都非常喜好的一种特有的休闲方式。
以至于“侃”这种行为成了北京人的特殊标记,就像提笼溜鸟儿的北京人一样。
说完京味儿浓郁的北京话,再来聊聊咱可能不太熟悉的“天津话”。
方言孤岛天津话
在天津,有一种修车叫拿拿龙,有一种样子叫走鸡,有一种主意叫幺蛾子,有一种相貌叫鬊(shùn)鸟。(合起来就是天津四大神兽)
被称为“哏儿都”的天津可不是盖的,因为天津人说话全都特哏儿!
可天津银,不都嗦天津话;嗦天津话的,不一定四天津银。介是喂嘛呢~
天津是方言孤岛,镶嵌在华北,出了外环,天津话就消失了。
所以如果你想听到正宗的天津话,天空飘来五个字儿~只能去市区!
这么奇怪的方言岛是咋形成的呢?
首先就是“异地从军”
天津方言岛的形成主要有三次历史机缘:一次是随朱棣镇守北京的安徽军队,这是天津话最早的源头;之后随着漕运陆续有很多徐蚌地区的人进入天津;直到100多年前李鸿章率十万淮军进京,这些军人和家属仍然驻扎在天津卫,巩固了天津方言岛。
甚至有一种“想听正宗天津话可以去安徽寻根”的说法。
其次就是“码头文化”
天津自古就是河运海运十分发达的地区,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做生意,做生意嘛~当然是要开森的啦,能说会道的才能赚到钱,这就让天津人民天生就特哏儿,特幽默!
回顾完京津方言的发展历程,咱再说说两地方言的影响和相同点。
京津本一家,娱乐靠大家
天津是离京城最近的大都市,同北京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可以说天津话与北京话进行了双向影响。
咱就拿曲艺形式举例~天津话与北京话出现了大量相同的词汇和读音,如“捅娄子”的“娄子”,之前是北京话;“糟改”原本是天津话,但京津两地都有使用。
包括京剧、相声、京韵大鼓等京津两地都有共通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京话与天津话的相互影响。
北京人和天津人同样醉心于“侃”,注重的不是侃的内容,而是怎么去侃,怎么把一件平凡的小事说的特有意思。
外地人总觉得北京人和天津人废话太多,其实这种以语言作为艺术活动的行为,反而为生活培养了更多趣味。
现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天津话和北京话已经开始向普通话靠近,一些词语只在老人儿的口中能听到,年轻人很少使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