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1)

旅游新发现 一直在路上

关注山海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这座关口当初决定了一桩有关明朝、大顺、清朝三个政权孰生敦死的历史转机!1644年,新成立的大顺大家长李自成管不好自己的手下,任由他们折腾明朝大臣吴襄等人,并抄了他的家。只是这样也就罢了,那个叫刘宗敏的竟然还霸占了吴家的歌姬陈圆圆!关键的问题那吴襄是吴三桂的父亲、陈圆圆是吴三桂的宠爱!更关键的问题那吴三桂是镇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这几宗关系交织在一起,就好像炸药组合了雷管,“咣”的一声炸出了一个改朝换代的事件——吴三桂开关(山海关)迎敌,联合清军统帅亲王多尔衮一起干跑了老李(李自成),终结了朱家王朝,让老爱(爱新觉罗氏)家做了江山!

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2)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位于万里长城的最东边、京津地区的最前列,直接拱卫京城,防守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因此才有了“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称。 天下第一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了。该关建立之初,这里是北南商旅往来的一个必经之地,当初朝鲜等北方番国进贡时也都要经过这里。平常的时候城门就是大开的,供车马人流通行。如遇战时吃紧,这里就会门户紧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里的镇东楼俗称箭楼,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天下第一关的代表性建筑。

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3)

“天下第一关”巨匾共有三块

镇东楼为山海关的第一楼,共分两层,就在此楼的上下内外,共悬有三块白底黑字木质的“天下第一关”匾牌:一层内堂为萧显题写的原匾,二层内堂为清光绪五年王治清钩摹之匾,楼外为民国九年杨宝清钩摹萧显原字另刻——即现在大家到访山海关前抬头即见的那块匾牌。

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4)

一块能被人深度记忆的匾一定也是有着传奇故事的匾——“天下第一关”巨匾无疑就是匾族中的集大成者。它长约5米,高约1.5米,每个字均宽1米有余,苍劲浑厚的楷体大字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当初面对这块不题年月、不留姓名的巨匾,大家纷纷猜测它的作者是谁。有人说是明朝宰相严嵩所写,有人说是余一元或谭从简所题……最后通过查询当地的《榆林县志》得知,“天下第一关”巨匾为邑人萧显所书。这里所说的“邑人”是指山海关当地的人,此后也就一致认同萧显为该匾的题写人。

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5)

据说萧显当初写匾时,由于时间紧迫,待巨匾挂上后才发现“下”字竟然少写了一个“点”,只写成了一个“T”字。而这时候皇帝派来的钦差马上就要到了,大家都慌了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只见萧显拿了一块抹布,蘸饱墨汁后抡起右臂用力地掷向那块匾,总算补上了这个“点”——现在看看那个“点”是不是与其他笔画有些不大一样呢?别较真儿,能从历史传说故事中品味到一丝快乐也就行了!

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6)

当然,有关这块巨匾还有真伪之说,在此也就不再深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大家可以私下交流。

箭窗之上为何“长出”眼睛

个人感觉天下第一关的精彩之笔就是镇东楼,而镇东楼的出名却是源于其上的两个部分:一个当然就是“天下第一关”的巨匾了,另一个就是二层之上平时关闭、战时开启的68个箭窗。普通的箭窗是不容易被人记住的——这里的箭窗当然不普通,因为它们的上面都“长着”眼睛!

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7)

箭窗——顾名思义,就是作为战时射箭之用的窗子。但为什么要画上红底白环黑色的靶心形呢?那么鲜艳醒目,难道是让敌人瞄准自己用的?听了导游的解释后,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天下第一关城楼在当初刚建成时,楼的檐和脊、箭窗的窗台上总会停着许多飞鸟,而这些箭窗平时关闭,待战时要开启时,停于此处的飞鸟就会扑楞楞地飞起来。这样一来,就肯定会暴露军情。所以当时就有人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把箭窗画上红底白环黑色的眼睛图案,这样在飞鸟的视觉中,这就是一只只眼睛在瞪着它们,鸟儿莫说落到这里,远处一看就赶紧掉头飞跑了!咱也没敢多问,咱又不是鸟儿,其中真相也不知道是不是果真如此!

山海关为何叫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共有几块匾)(8)

山海关旅游交通攻略

飞机:秦皇岛山海关机场距市区仅有13公里,每周都有到上海、南京、大连、烟台、太原、石家庄的航班。

火车:秦皇岛有四个主要火车站——秦皇岛站、山海关站、北戴河站、昌黎站,这几处火车站几乎涵盖了秦皇岛市的主要旅游地。

自驾:这个咱就不废话了,手机导航中输入“山海关”,剩下的按图索“关”就行啦!

步行:在哪里住你就要步行?这个嘛——问你的脚,别问我……

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