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位于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的华屋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如今,走进华屋村,路面干净整洁,原先老旧破落的土坯房边,建设了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新房和生机勃勃的果园,村内广场、健身场、篮球场应有尽有。这十年来,华屋村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等,旧貌换新颜,整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美好。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3)

土坯房变小洋房老区换新颜

过去,由于青壮年全都参加革命,资源贫乏,基础设施条件差,村民文化水平等原因,华屋人一直非常贫穷。

“过去大家住在老旧的土坯房里,一旦遇上坏天气,就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村民华辉平回忆道,以前华屋村贫困程度深,当地甚至流传着“有女莫嫁华屋郎”的说法。

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扶持下,2013年,华屋村开始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014年,66套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两层新房在土坯房拆除后的原址上建成。2014年10月9日,全村村民都住上了新房。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4)

华屋改造前后对比图

接着,华屋村对村庄道路全线铺设了柏油路,架设了1.5公里的高压电线,建设了村级卫生室、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景观绿化带和公厕。住上新房子、喝上自来水、用上稳压电、走上平坦路,村民们个个都笑开了怀。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5)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6)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7)

华屋民宿幸福对比图(滑动查看)

基础设施好了,文化设施也不落后。华屋村将老祠堂改建成村民的文化阵地,依托“十七棵松”的革命故事,建设村史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8)

“电商 大棚蔬菜”助村民致富

安居了,更要乐业。住进新房的华屋村民们,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蔬果种植和红色旅游产业等,外出打工的青年人也陆续回村,加入种植合作社和乡村旅游公司,实现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电商 大棚蔬菜”正成为华屋村新支柱产业。华屋村动员群众因地制宜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香芋、白莲、火龙果、油茶、毛竹、养殖中蜂等产业,并通过蛋鸡养殖基地饲养了20万羽蛋鸡,实现“农民得工资、企业得发展、产业得提升、集体得收益”的多赢局面。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9)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0)

同时,依托“农副产品+电商 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华屋建立了邮乐购电商平台,在电商平台销售华屋各贫困户入股的专业合作社的各类农(副)产品。打造了华嬷嬷泡菜、太阳山蜂蜜等农产品品牌,“华嬷嬷泡菜”知名度越来越响,2021年年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

华屋还将红色品牌融入农业,对传统养蜂产业进行包装,注册“17棵松”蜂蜜,通过“农家书屋 电商和农村e邮”文化扶贫工程,“17棵松”蜂蜜迅速成为网上畅销产品;同时,发展观光农业,山上种植油茶、脐橙,田里种植大棚果蔬,打造了初具规模的观光农业示范园。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1)

发展红色文旅让“红色”火起来

“听一段红色故事,品一桌客家菜肴,住一晚山村民宿,成为华屋村的旅游攻略。”华屋利用周边生态优势,并深挖红色故事,发挥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兴建红军烈士亭、望红台、红军烈士信念林种植基地,“知青之家”、红军烈士林观光便道、5公里后山游步道等设施,充分展示乡村红色旅游的魅力。每年在国庆、元宵等佳节,华屋都会举办“乡村旅游节”和“元宵民俗文化节”等,吸引众多游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2)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3)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4)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同时,华屋村还将红色教育培训与旅游体验相结合,挖掘党史学习教育经典路线,打造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场教学点,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2017年以来,华屋村共接待各类学员736批、3.7万余人次,带动村民实现户均增收3万余元。

致瑞金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封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5)

来源:江西晨报记者:汤依萌责编:侯灵杰审签:刘伊监制:杨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