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龙,又称“卧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庞统。意思是,这两个人,若能得到一个辅佐,就可以治理天下。可见二人都是难得人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治所在襄阳),诸葛玄死后,在隆中耕读。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庞统(179——214),字士元,东汉末襄阳人。襄阳名士庞德公侄儿,刘备帐下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庞统随刘备一同入川,并为之出谋献策,进围雒县(今四川广汉北)时,率众攻城,不幸中箭身亡,时年三十六。追赐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卧龙凤雏什么意思(卧龙凤雏指的是哪两位)(1)

谁最早称 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

最早称呼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的,是庞德公。

卧龙凤雏什么意思(卧龙凤雏指的是哪两位)(2)

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襄阳人习凿齿,在他所著《襄阳耆旧记》中记载:“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这里讲得很清楚了,称诸葛孔明(诸葛亮)为卧龙、庞士元(庞统)为凤雏、司马德操(司马徽)为水镜,是庞德公说的。

庞德公,字子鱼,襄阳人,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大约生活在汉灵帝建宁至三国蜀汉昭烈帝章武年间。荆州刺史刘表曾多次请他进城为官,都被他拒绝。先居住在岘山下,以耕读为业,后隐居鹿门山,耕种、采药。

庞德公与司马徽是好友,过往密切,他比司马徽年长10岁。他的儿子庞山民,娶诸葛亮二姐为妻,诸葛亮曾拜庞德公为师。庞统是其侄儿。庞德公对司马徽、诸葛亮、庞统都十分了解,因此,他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

最早推荐“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给刘备的,是司马徽。

卧龙凤雏什么意思(卧龙凤雏指的是哪两位)(3)

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记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刘备向司马徽请教时事。司马徽说,那些只能纸上谈兵的儒士,是不清楚时事的;能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者,才是杰出人物。像诸葛亮、庞统就是杰出人物。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为避北方战乱来到襄阳,与襄阳名士庞德公是知交。庞德公称其为“水镜”,由此,世人称其为“水镜先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演绎了司马徽举荐诸葛亮、庞统的故事——

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刘备遂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三国由此开篇。

徐庶也曾向刘备推荐过“卧龙”诸葛亮。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请出诸葛亮。

徐庶,字元直,颍川人(治今河南禹州),是司马徽的同乡,也是避北方乱而到襄阳。他与司马徽是师生加朋友的关系,他与诸葛亮是很好的朋友。

当时庞德公、司马徽是老师级的人物,诸葛亮、庞统、徐庶等是学生级。他们在一起,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当然是互相了解的。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也是顺理成章的。

卧龙凤雏什么意思(卧龙凤雏指的是哪两位)(4)

这就是说,最早称呼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的,是庞德公;庞德公同时还称司马徽为“水镜”。

司马徽和徐庶在不同场合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卧龙),司马徽同时还推荐了庞统(凤雏)。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杨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