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横扫各大电影节,包揽金棕榈和奥斯卡四项大奖,可谓韩国电影史上华彩的一笔。

但戏红是非多。

近日,印度媒体今日印度(India Today)连发多篇报道,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制片人PL Thenappan,指出《寄生虫》抄袭了他1999年发行的电影作品MinsaraKanna。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1)

《寄生虫》和Minsara Kanna海报

PL Thenappan告诉今日印度,他将起诉《寄生虫》的制作团队。

来自马德拉斯高等法院的辩护律师伊斯瓦尔·库普萨米(Easwar Kuppusamy)也说已经向对方发送了邮件,阐述基本情节的类似,也附上Minsara Kanna的审查日期、演员表、故事大纲等基础信息。

不仅如此,PL Thenappan还将这一问题告知奥斯卡团队,一旦《寄生虫》团队承认抄袭一事,他可能会要求得到相应的赔偿。

可事情似乎还有另一版本,如同罗生门。

据韩国媒体称,截止至19日,《寄生虫》的发行公司CJ ENM表示并没有收到来自印度方面的任何联系。

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不同的声音。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2)

部分网友的留言

奥斯卡颁奖典礼落幕不久,就有印度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觉得《寄生虫》的剧情很像自己早些年看过的电影Minsara Kanna。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网友中,还有Minsara Kanna的主演Vijay的粉丝。

也有网友表示愤怒,在油管上Minsara Kanna视频页面里留言,《寄生虫》抄袭纯属无稽之谈。

两部电影除了设定相似,立意、人设、结构、甚至电影类型都完全不同。花两小时看这部泰米尔语电影来求证,简直是浪费生命。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3)

Vijay,Minsara Kanna男主角

那究竟是抄了,还是没抄?

对于这个问题,各方都有自己的答案,就连Minsara Kanna的导演K.S. Ravi Kumar也表现出和制片人完全不同的态度。

Minsara Kanna的导演K.S. Ravi Kumar面对记者的采访,直言道,自己并没有看过《寄生虫》,只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看到,觉得情节和自己的作品Minsara Kanna确实是有相似的地方。

但《寄生虫》(打破奥斯卡的传统,作为一部非英语片拿到了最佳影片奖)能够获奖,自己还是挺替奉俊昊导演高兴的。

至于是否维权,自己没有太多想法,交给制片人处理。

这段话当中,其实就有一大疑点。

《寄生虫》可是早在2019年就拿到了戛纳金棕榈。作为一位导演,三大电影节难道就不关心一下,只关心奥斯卡?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4)

Minsara Kanna的导演K.S. Ravi Kumar

这可还真是,大部分商业追求高的印度电影人还真的就喜欢关心好莱坞。

在他们眼里,只要披上好莱坞这缕蕾丝轻纱,抄袭其实是个暧昧磨人的小妖精。

在宝莱坞的电影人之间曾经流传着这一公开的秘密,60%的宝莱坞电影其实是好莱坞电影的印度化。

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包括泰米尔语区的科莱坞(Kollywood)在内的整个南亚电影圈,情况恐怕也差不多。

大概只有智慧女神才能数清楚,有多少宝莱坞编剧在无人知晓的深夜,一边看着好莱坞电影,一边进行记录和翻译,或者说,创作。

印度导演维克拉姆·巴特(Vikram Bhatt)也表明:“当你从(电影)中产生一种灵感,并按照印度人的想法将它表现出来,那么整个情形就全变了。你不可能去阻止一个人意识方面的事情。人的大脑其实是最不擅长创新的,它更像是一个回收箱。”

显然,维克拉姆·巴特也是这么做的,他把从经典电影《驱魔人》(1973年)中得到的灵感,全部用进《迷妄国度之秘密重启》(2016年)后半部当中。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5)

《迷妄国度之秘密重启》

还有阿米尔·汗主演的《未知死亡》也有抄袭诺兰《记忆碎片》的嫌疑。两部影片类型一致,结构、设定、剧情相似程度也高。

印度爱情片《激情代价》海报更是和《西雅图夜未眠》惊人的相似。

文艺作品要在法律层面定性抄袭本就是一件难事。

创作者自是深知原创之难,但面对“借鉴参考”这一潘多拉魔盒,怕也是很少有人能经得住诱惑。

于是,将好莱坞大火的影片翻译、拆解、重组,进行本土化的加工,便成为部分印度电影人的“常规操作”。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6)

《未知死亡》海报

这部分电影人,甚至会将魔手伸得更远。

比如曾经大热的影片《误杀瞒天记》(2019年中国的《误杀》就是翻拍自此片)都还曾陷入抄袭东野奎吾小说的风波之中。可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制作团队只是承认借鉴参考而已。

由此可见,对于抄袭一事,部分印度电影人的态度宛如雾里探花。

“利”字当头,原则靠边。

那制片人PL Thenappan有没有借机“碰瓷”,增加自己知名度的动机呢?

私以为,这恐怕也是有的。无论是从时间节点的选择来看,还是从两部影片的内容来看,又或是从事件造成的影响来看,这嫌疑怕是难以洗掉。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7)

制片人PL Thenappan

蹭上奥斯卡颁奖的大热门,让自己名字的搜索量几天内爆涨,世界闻名。

至于两部影片的相似度?

除了都是隐瞒身份,假扮中产,进入富贵人家这一设定以外,几乎没有别的相似之处。

更别提影片类型,一部就是标准流水线作业产出的印式爱情片,多段歌舞时装秀,武打和刻意的笑点安排;一部是结构精良,揭露阶级矛盾的剧情片。

好奇的影迷朋友可以直接在油管或者优酷搜索片名Minsara Kanna,即可观看。

回过头来,我们再瞧瞧这抄袭风波。

印度电影行业内对此事立场模糊,社交网络上不同的声音亦在争吵,导演和制片人的态度相差甚远,就连印度本土媒体Republic TV(印度收视最高的英语频道)对此事的报道也很耐人寻味。

简单翻译一下:一年又一年,印度将本土电影送往奥斯卡。可是,别说获奖了,就连入围最佳外语电影的资格都难有。但是本届奥斯卡,印度人可以欢呼了。因为有粉丝称,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得主《寄生虫》和Vijay主演的Minsara Kanna有相似之处。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8)

Republic TV的主页

细细品一下,Cheer?欢呼?有什么值得欢呼的呢?是因为感觉印度电影终于离奥斯卡更近了一些,还是真的如此自信,自己国家的电影真的足够优秀?

暂且不论这自信是不是有几分井底之蛙的感觉,反正印度人是真的自信,也有资本自信。

印度电影市场中,本土电影占比远远高于别国电影,能够达到这样的比例的国家并不多(另一个国家自然是拥有好莱坞的美国)。

其次,印度电影工业水平,放眼世界来看,也是派得上号的。

完善的工业体系,合理的工业秩序,这些是中国望尘莫及的。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办得风生水起的Filmfare大奖,也就是常说的“印度奥斯卡”。

再者,纵观全球,印度电影也是极具本土意蕴。

你几乎能在每一部印度电影中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深厚传统文化。更别提,印度的电影创作者在国家意识形态灌输方面的深厚经验。

在印度,每场电影映前广告结束后,都会奏响国歌,大银幕上是飘扬的三色国旗,全体观众站立行礼。仪式感满满,集体认同感更是油然而生。

而在电影内容里,也少不了此类熏陶。比如大家熟悉的《摔跤吧,爸爸》。当看到女儿夺冠,会场奏响国歌时,哪位印度人心里不会充满骄傲和自豪?

这便不难理解为何社交网络上会有那么多还没看《寄生虫》,就为Minsara Kanna站队的印度人了。

寄生虫被曝抄袭(印度导演指控寄生虫抄袭)(9)

India Today的报道

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大部分印度电影确实是离奥斯卡太遥远了。

有人说,最近的一次大概是2017年第89届奥斯卡,电影《雄狮》提名最佳影片。

殊不知,《雄狮》出片是韦恩斯坦国际影业公司,制片是澳大利亚,主要发行地区也是北美,充其量只是一部印度题材的电影。

《甘地传》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理。

真正说来,印度电影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应该是2002年。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往事》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再往前推,应该是沙鲁克·汗主演的《阿育王》。

原因有很多。良好的工业体系,自然能生产出优质的流水线商品,但却极难有亮眼的精品诞生。

原创力量的贫乏更是使得创作步履维艰。这样的环境下,更难培育观众,拥有艺术电影的市场。

能够赢得国际大奖,或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印度电影,多半是独立于工业体系外的创作,比如《萤火虫》(Jonaki),比如拿下威尼斯金狮奖的《季风婚礼》。

可这些电影,都与普通观众所认知的“印度电影”相去甚远。

而制片人PL Thenappan担任制作的泰米尔语电影,多半是流水线作业的商业大片,其中也有大卖佳作,但可能并不在奥斯卡的讨论范畴之中。

对于此风波,闹过便算,踏踏实实做片子,才是王道。

本文为印度通编辑部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