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才是真正的“多”,最丰富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最朴素的。

人活于世,不免染着习气,但应该做的并非近朱者赤,而是时时“漂一漂”,净化自己。

现在人大多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身心都越来越脆弱,让自己身净、言寡、心纯,到达纯净的境界。

最好的境界莫过于: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淡若清风,自在安宁,超然洒脱。

一个“寡”字,才是中年最好的追求,也是中年最好的状态。

养生就是养心而不纠结(清心寡欲静以养生)(1)

寡而不孤,是一种自由

周国平说:“一个人学会独处的时候,就能真正找到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学会独处的时候,也就能真正地成为自己。”

当我们学会了独处,也就能寻找到人生的意义,能探寻到自我的存在。

在独处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自己是集合了各种情绪的多面体:或忧郁,或悲伤,或兴奋,或开心……

而这些情绪,是我们身而为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所在,也是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缺少的要素。

人只有在与自己的相处的时候,才会深入地审视自己、剖析自己,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养生就是养心而不纠结(清心寡欲静以养生)(2)

沉默寡言,是一种修行

人总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才会变的更成熟,人也就是在成熟之后,才懂得沉默。

有人说,沉默是情绪的尽头;也有人说,沉默是情绪的开始。

生活中的一切,往往都是在沉默中开始,也在沉默中结束。

沉默也是无言的力量,别人不知你的深浅,也就不敢轻易冒犯。

不迎合,不反击,是沉稳,是处惊不变的镇定,是无谓宁静的自信,在沉默中日出日落,你会体会到一种简单的快乐。

有些事,不可以说;有些话,不适合说;沉默是让自己处在冷静的状态,才不会让自己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

不熟悉的人,没必要说;不了解的人,又何必说。沉默,体谅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养生就是养心而不纠结(清心寡欲静以养生)(3)

一个人越长大越孤单,越成熟越沉默 ,在成熟的路上,许多累,许多苦,都要独自背负,许多喜,许多忧,都要独自吐咽。

一个人越成熟,越喜欢一个人呆着,不被打扰,也不愿打扰别人,在沉默中思考,自我升华,内心安然。

清心寡欲,是一种养生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欲望太多,只会是徒增人生的负累,让身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累。

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是一种无休止的折磨。一个人若有无止境的贪欲,其人生的结局,往往是很不美好的。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想的太多了,想要的太多,欲望太多,你的心会累。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来源于欲望,欲望的陷阱使简单的生活演变的复杂。学会寡欲,才能永保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