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万宁市大茂镇群星村的海南小椰壳实业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正忙,经过切割、打磨、钻孔、雕刻、抛光等十几道工序,一只只在海南岛随处可见的椰壳,就成了一件件带有热带风情的椰壳餐厨具工艺品。

这家椰壳工艺品加工厂的创始人,就是在今年年初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的符冬波。他与这些椰子壳结缘,还要从14年前说起。

海南椰壳包哪里最多(海南小椰壳符冬波)(1)

2005年,37岁的符冬波因所在的万宁市一家企业倒闭而下岗。下岗后,从小对椰雕兴趣浓厚的符冬波,准备开始从椰壳上开展新一番事业。

“海南最常见的就是椰子,椰子里一定有文章可做。”符冬波说,他从最开始的椰壳纽扣到椰壳包、椰壳项链等旅游产品探索起,但是这类产品同质化多,打开市场很难。这个时候,符冬波想到了小时候经常听到老人说的海南传统的“椰壳餐具”。

海南椰壳包哪里最多(海南小椰壳符冬波)(2)

符冬波介绍,椰壳餐具最早出现在唐朝,从早期的简易容器到唐宋时期工艺渐趋精致的吃喝用具,再到明、清两代时,椰雕常被官吏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椰壳制作的餐具还有了“天南贡品”的美誉。于是,他决定从零开始,借鉴古代椰壳餐具的制作工艺,开发一种富有海南本土特色的椰壳餐具。

为了了解椰壳餐具的具体制作流程,符冬波先后前往广东等地考察学习。除了实地考察学习,他还经常上网学习研究,寻找广东、海南等地传统椰壳餐具的制作方法。在家的时候,他还每天到农村捡废弃的椰子壳,捡来后就没日没夜地在工厂里打磨着他的椰壳。

海南椰壳包哪里最多(海南小椰壳符冬波)(3)

创业初期,符冬波把车卖掉,将一切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生产出好的椰壳产品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符冬波在古人制作椰壳餐具的基础上,摸索出生产优质椰壳餐具的整套工艺流程,申请了国家专利并取得了“小椰壳”这个商标品牌。

2017年底,符冬波带着椰壳厨具系列产品,经过初选、复选、决选,从全国34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登上央视《创业英雄汇》的舞台,让海南的椰壳产品通过电视荧幕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节目播出后,符冬波的电话快被全国各地的投资商、经销商打爆。

海南椰壳包哪里最多(海南小椰壳符冬波)(4)

“利用椰子壳制作餐具,不仅减少了制作其他同类产品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砍伐和破坏,还能将海南这一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在“小椰壳”加工厂里,符冬波指着一件件成品告诉记者,如今企业已经从海外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制作出的椰壳餐具充满海南特色,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小椰壳”也收到来自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意向。

今年年初,符冬波入选“南海系列”育才计划,他表示,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创业者,感到非常荣幸,感受到了海南对本地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支持力度。未来,他将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让“小椰壳”走出海南,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海南的传统椰雕工艺。

▍来源:海南日报

▍编辑:何子仪 彭楹

▍监制:潘李智 陈明思

©万宁市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