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想,如果为三百又五篇的《诗经》排出一个最值得读的TOP10这样的榜单,那么会有哪些篇入选。

也许会有《黍离》,这篇的名字都成了一个成语“黍离之悲”,是专门讲故国之痛的;

可能会有《木瓜》,毕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除了是很好的品德榜样以外,更为我们贡献了一位著名言情小说作者的笔名;

也许还会有其他的篇目,他们也都有上榜的理由。

诗经国风最长的一首诗(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象征诗)(1)

可这个榜单上,该把哪篇列在最前面呢?

想了很久,可能我会列上三篇吧。

一篇是三百首的第一篇《关雎》,它代表了诗经曾经作为经学的微言大义(当然它本身也是首很美的爱情诗);

一篇是我们前面聊过的《采薇》,它代表了诗经的君子审美;

还有一篇,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秦风》中的《蒹(jiān)葭(jiā)》。因为这首诗有着跨越文化,跨越时间的象征意义。

那么还是老样子,我们先把这首诗解释一下。

(点击屏幕右上角的耳机图标,会有语音帮您朗读,可以帮我迅速了解那些生僻字。)

诗经国风最长的一首诗(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象征诗)(2)

秦风·蒹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sù )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qī)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诗经国风最长的一首诗(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象征诗)(3)

解释: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这里就是泛指芦苇了。苍苍是茂盛的样子。伊人是那个人,但指代的对象不明,像后来的朱熹老夫子都说不知道指的是什么(不知其何所指也)。

河边的芦苇好茂盛,秋天的白露凝结成霜。我思念的那个人啊,在河水的另一方。

溯(sù )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是逆水而行,洄是水的上流。溯洄就是逆流而上。游通“流”,是水的下流,所以溯游是说沿着水流。

逆水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漫长。沿着水流去找她,仿佛就在河流中央。

蒹葭萋(qī)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萋萋也是茂盛的样子。晞是天亮。湄是水和草的交界,也就是岸边。

河边的芦苇好茂盛,降下的露水还没干。我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的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跻是升高,这是说道路变得险峻。坻是河中小的沙洲。

逆水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险峻。沿着水流去找她,仿佛就在河中的滩岸。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采采也同样是茂盛的意思。已是停止。涘就是水边。

河边的芦苇好茂盛,露水还没全降完。我思念的那个人,就在河的岸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右是说水不直。沚也是小的沙洲。

逆水而上去寻找她,道路险阻而曲折。沿着水流去找她,仿佛就在河中沙洲。

诗经国风最长的一首诗(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象征诗)(4)

风是说民歌,《秦风》就是秦地的民歌。

《诗经》的主要篇目都是在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在那段时期,秦国可不是后代的虎狼之国。

一方面秦国祖先身份卑微,建国时间又晚;一方面秦国地处偏僻,远离中原。所以被其他中原诸侯国认为是穷乡僻壤。(关于秦国的起源可见后面的附录)

但这首可以和“关关雎鸠”并称《诗经》中最美爱情诗的《蒹葭》,却也是秦国人传唱出来的。

说这首诗是爱情诗,是因为“所谓伊人”这个非常美的称谓。

那个时代中文里面没有性别的代称,“伊人”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所以我们也不清楚这首诗究竟是一位小伙在思念他的心上人;还是一位姑娘在想着他的情郎。

而在不断的追寻中,这位心上人一会儿远在天边,一会儿近在眼前。真是像极了恋爱中的怅惘。

诗经国风最长的一首诗(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象征诗)(5)

作为爱情诗固然很美,但真正让这首诗超越其他篇目,成为《诗经》代表作之一的重要原因,则是这个“所谓伊人”的象征意义。

如果如前所说,认为“伊人”指代的是心上人,那么这首诗就只是一首美丽动人的爱情诗。

可如果我们把这个伊人理解为其他的什么东西,比如我们的人生理想和探寻,那么这首诗的立意就一下子高大深邃了起来。

试想一下,我们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不也是一会儿好像离得近一些,一会儿好像又远了不少吗?

所以王国维在融合了中西美学观的《人间词话》中,就说这首诗"最得风人深致"(最富有诗人深邃的情致),还把这篇与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放在一起并称。

(这句也是他用来描绘“人生三重境界”中第一重境界的诗句。关于境界说可以参看后文附录中的往期内容)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人间词话》

境界之说我们且不论。但如果我们的生命中能有一些这样让我们不断憧憬,不断追求的东西,那岂不是很美吗?

记得著名的电影《死亡诗社》里面说道: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

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我们在眼前的苟且生活中,也会因为有了诗歌与美,多出一些仰望天空的时刻。

愿你我的生命中都能出现一些个蒹葭。

诗经国风最长的一首诗(诗经中最美的一首象征诗)(6)

附录:

秦国的起源

按照清华简的记载,秦人一开始就是被流放到周朝西侧的商朝故都奄城(曲阜)的遗民,让他们为周天子抵御西边的少数民族。(这段《史记》等没有记载,后面就比较详细了)

到了周穆王(约公元前1026年-约公元前922年)的时期,秦人的先祖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可以说地位十分低下。

周平王的时期,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前771年)有功,秦才正式成为诸侯。而秦国的土地也大都是从犬戎手里面抢来的。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所以说秦国起家时间晚、地处偏僻、祖先地位低下,也因此长期被中原诸侯瞧不起。

往期相关内容请见:

人生的三种境界都是什么?

堪称《诗经》中最具风雅的一篇:《采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