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
唯一还在延续的国家
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
除了家喻户晓的四大发明
我国古人在治水、节水、用水方面
也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创造了许多奇迹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古人的用水智慧
水,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还影响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在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中演绎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形成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水文化。
人们逐水而居,进而产生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水文化语言文字,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水文化哲学思想,孟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文化修身之道,大禹治水的水文化实践等以水为载体的精神及物质财富。
我国崇尚节约,并且把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围绕节水,古人在制度上很有智慧。
最早在唐代,我国就出现了第一部全国水法——《水部式》,明确规定节约用水原则。发展到明清时代,在干旱区出现了全民“舀水”的情景。清代初期在运河沿线实行最严格的《节水管理条例》。清代中期,在东祁连山河西走廊,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下游缺水与上游破坏造成水资源利用困局,从而产生了第一个“生态节水方式”。
聪明的古人不仅就节水而节水,而且能同时实现节水与生态保护、节水与社会治理等多个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
古代老百姓也有不少
脑洞大开的节水创意
清洗衣服:
古人们洗衣服时,会先用一根叫做“捣衣杵”的木头棒子不断敲击衣物,俗称“捣衣”,将衣服里的脏物灰尘敲出来,然后再用水清洗干净,这样就能极大地减少用水量。
废水再利用: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人们便使用淘米水来洗澡去污,这在当时可是廉价而又普遍的洗澡水。除此之外,人们会用淘米水浇花,饮牲口,甚至把淘米水发酵后当天然洗发液使用。
烹茶:
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利用雨(雪)水烹茶的记录,也算文人雅好,唐代诗人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以雪水煮小团茶”等,都是古人以雪煮茶的真实生活写照。
净水器: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有专门用于净化煮茶用水的器具——漉水囊。这种煮茶用水的过滤净化袋,和日常其他过滤净化器大致相同,它主要是用生铜铸造,“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准确地记录了这种净化滤水器的造型、规格和尺寸。
明矾净水:
我国采用明矾净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宋应星刻印的科技类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一位西班牙教士在1745年左右出版的《中国帝国游记》一书中明确记录,当时,黄河沿岸已有百姓掌握了用明矾使黄河水变清的技术,他感慨道:“这是自然的秘密,为当时西方所不知。”
植物净水:
有一种过滤酒水用的植物——苞茅,古人把它束成捆状的菁茅,在祭祀时,把裹束着的菁茅放置在木盒中用来过滤掉酒水中的渣滓,以提高纯净度,也叫“缩酒”。时至今日,一些地方还保持着这种苞茅缩酒的传统习俗。
看到这里
大家有没有被古人的奇思妙想震撼到呢?
想不到我国古人在节水、用水方面
竟然有这么多的研究
如今我们踩着巨人的肩膀
拥有更优越的生活环境
更该积极践行节水、护水理念
传播水文化知识
让全社会一起行动
珍惜、爱护水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