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官场小说,是读阎真的《沧浪之水》开始的,书名取来自于《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因此,这本小说的感情基调,应该是官场上首先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再到与世间人事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的情怀。直到我把小说全部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理解还是有些见地的。小说并没有对社会现实做出直接的批评,而是把它剖开了血淋淋地放在阳光下曝晒,残忍的近乎真实,让人对这个社会现实与理想这杆秤之间,如何对平衡度进行抉择取舍和调节进行了思考。

沧浪之水的真实生活(不管外界环境如何)(1)

《沧浪之水》写了一个人进入仕途的一生,这个人叫池大为,他受父亲熏陶,重走了父亲行医救人的道路,然而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和良心。自己慢慢变得功利、权术和有城府,内心深处却又苍白无力,出卖灵魂的感觉折磨着他。最后伴随着痛苦,离开了这个世界。书中介绍了故事的开始是介绍中国历代名人画像,有十二位,这十二位名人都是悲惨的结局。故事又以此作为结束,耐人寻味。

小说的另一个人物丁小槐,他这个人就是池大为当初心灵蜕变的典型榜样人物。他这个人物一开始就是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从他争取代领导出差办事的机会,以及在饭桌上接触领导抛头露面的表现势头,以及在马厅长面前的揣摩心意,在领导面前尽显自己老江湖的表现机会,许多在池大为不齿甚至不屑的事情上,他个人都能投机取巧的加以利用,那种谄媚形象很多就是过度的表面化,反而,他却能深得领导的欢心,处处八面玲珑,无一不是他情商业务能力的展现。

沧浪之水的真实生活(不管外界环境如何)(2)

越是欲望越强大的人,越是容易做成大事。在都没有高人指点的情况下,越是被社会残酷对待的人,道德水平越是低。当欲望强大和社会残酷加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人绝对是个坏人,同时是个能干成坏事的人。池大为为什么之前一直是个好人,是因为社会对他太好了,他的父亲是个君子,所以他的童年肯定享受很浓厚的父爱,他的乡亲对他也很好,年少得志,又获得了许小曼的芳心。所以他是个好人。当在省里煎熬了8年之后,他才降低道德水平。即便如此,他仍然是个具有平民意识的好官。理解丁小槐,将使鄙视转化为叹息。对付丁小槐这种人,一定要让他不敢惹你,不敢欺负到你头上来,必要时需要针锋相对,但切不可与小人为敌。

池大为的经历告诉我们:你看到的东西,在你看到之前必定有千万双眼睛已经看到过,他们的熟视无睹和铁石心肠,也是在残忍的规则之下压缩出来的;你想到的东西,在你想到之前,必定已经有千万个脑袋想到过,它之所以还是这样,的确有着无穷的奥妙和玄机啊,谁会一味的做贫穷的清高。

沧浪之水的真实生活(不管外界环境如何)(3)

这篇小说给我最深的感悟是,生存与理想之间的尺度把握问题,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如何调节平衡好现实的生活。社会这辆马车的车轮在向前高速的旋转,人会变得越来越现实和俗气,这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处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交替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坚守内心的那一道防墙,不受金钱、房、车、美色等这些物欲的诱惑。无论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应该遵循社会中的准则尺度而行,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几千年文化中游戏规则一样。总之,一个人不管社会怎么样,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