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是石灰石,就产自吉萨高原当地,外层覆盖了一层白石灰石,产自不远处的尼罗河右岸的图拉,现在外层已经全部脱落,只在北部的地面上残留一些碎石。

金字塔大概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大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1)

我原本以为,大家应该对民科的观点嗤之以鼻,但是,近期我发现仍然有如此多的人被民科所迷惑。下面是一些关于大金字塔常识和常见的问题:

金字塔英文名字Pyramid,汉语之所以叫做金字塔是因为,金字塔的每一面都呈三角形,类似于汉字的“金”字。金字塔的象形文字写作:

金字塔大概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大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2)

mr

读作mr,常缩写成:

金字塔大概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大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3)

mr

真个图片表示的是底座上的一个三角形,意为“飞升的地方”。因为是法老的坟墓,所以表示法老的灵魂通过飞升与太阳神相见。

问题一:为什么叫金字塔为Pyramid?

Pyramid来自希腊语Pyramis,是希腊人的一种三角形的小面饼,当希腊人看到金字塔的形状时,自然想到了他们吃的小面饼,所以把金字塔叫做Pyramis,希腊人这么称呼金字塔,大概有戏虐的成分在里面。

问题二: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时啥?来源于哪里?

金字塔的主体部分的建筑材料是石灰石,来自吉萨高原当地,不是网传的混凝土,外层曾经覆盖一层白石灰石,来自尼罗河对岸的图拉,现在已经全部脱落。

问题三:古埃及共有多少金字塔?

据统计,到2002年时,已经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分布在北到吉萨,南到赫拉克里奥坡里斯。

问题四:金字塔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标准金字塔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马斯塔巴墓——阶梯金字塔——标准金字塔。

在开罗西南约24公里处的萨卡拉,分布有很多的马斯塔巴墓。

金字塔大概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大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4)

早王朝马斯塔巴墓

最著名的阶梯金字塔属于左塞尔王(公元前2667-公元前2648)。左塞尔王的金字塔,最初也是马斯塔巴墓,后来为了体现他作为法老的威严,他命人在原有马斯塔巴墓的基础上又加了三层马斯塔巴,这样整个金字塔高达40米;后来考虑到整个建筑群的和谐,又向北部和西部扩建,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两层,这样阶梯金字塔的高度达到了60米。

金字塔大概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大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5)

阶梯金字塔

金字塔大概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大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6)

左塞尔王阶梯金字塔剖面图

最后,在阶梯金字塔的基础上,把各阶梯间用石头填平,就成了标准金字塔,最著名的金字塔即为胡夫金字塔,又叫大金字塔。大金字塔位于吉萨的丘陵地带,原高146.5米,现存137.20米;底部边长原230.38米,现损减到227.5米;倾斜角度为51°51′。整个金字塔共有250层,由约230万块石头堆砌而成,总重约为570万吨,最大的石块重15吨。

关于胡夫金字塔的有趣故事:据希罗多德记载,胡夫为了建造大金字塔而耗尽钱财,他竟然强迫自己的女儿去卖淫,从而勒索报酬,这一传说的真假已经不可考。

问题五: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

古埃及并没有留下关于金字塔修建的详细材料,但是学者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杠杆、滑轮、石锤和铜凿,据此推测大概有以下两种方法:

1.据希罗多德说,是埃及工人采用杠杆把石块一阶阶往上抬;

2.现代学者认为可能是采用斜面上升法:在金字塔的每一层筑起一个等高的斜面,直接把石头推上去,另一种斜面上升法是在金字塔的每一个侧面建筑梯形斜面,一层层往上托。

金字塔大概是用什么建起来的(大金字塔是怎么修建的)(7)

金字塔建筑方法

问题六:金字塔的修建者是什么身份?动用了多少人?

希罗多德记载,金字塔的修建动用了10万人,共花费了30年完成,但是胡夫在位时间也只有20多年,所以他的记载可能不符合事实。他们提出,金字塔的修建者由季节性的劳动者和长期性专门劳动者一同完成,皮特里认为希罗多德所说的10万人是季节性的劳动者,他们大概每年工作三个月,然后由下一个10万人继续工作。现在考古学家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匠村,此工匠村中可容纳劳动者4000人,这些劳动者中包括熟练的石匠及其随从。两种劳动者一起工作,金字塔的修建可以在20年之内完成。从考古证据来看,这些劳动者主要是埃及的自由民和熟练工匠构成,关于利用奴隶修建金字塔的说法,证据不足。

问题七:修建金字塔的习惯什么时候结束?

埃及第六王朝结束以后,中央集权崩溃,继任的各位法老再无力修建规模宏大的金字塔。随着中王国的到来,金字塔的修建开始恢复,但是他们的规模再也达不到胡夫金字塔的程度。

参考文献:刘文鹏,《古代埃及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0年。

A. R. David,The Pyramid Builders of Ancient Egypt,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Kegan Paul plc., 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