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官和武官,清朝地方上还有漕、河、盐三个自成系统的行政机构,漕、河、盐三个都是肥缺。漕指的是漕运。从唐宋开始,中国的经济中心就已经转移到东南地区。南方的赋税和粮食支撑着中央王朝的运转。把物资从南方经济中心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政治中心,为了管理这项事务,成立了漕运系统,长官是漕运总督。漕运总督跟八大地方总督一样,都是平级的,从一品。漕运总督驻扎江苏淮安清江浦,淮安是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清朝,黄河夺淮入海,黄河、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的那个镇就叫作"清江浦"。清江浦不仅驻有漕运总督,还驻有河道总督。河道总督就是上述的"河",河其实指的是水利。

清朝大方瓢井盐商(清代的地方肥差)(1)

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最大的灾害是水灾。古代治水,重点和难点在于治河。大江大河一发洪水,几十个县就淹掉了,人是几万、几十万地死亡。朝廷把修理河道、防治水灾看得很重,专门成立了河道系统。河道系统有三个总督,一个是北河总督,由直隶总督兼任;一个是东河总督,驻扎在开封,后来由河南巡抚兼任;第三个是南河总督,本来驻扎在山东,黄河夺淮入海后改驻清江浦。他们负责海河、黄河、淮河、京杭大运河及其周边地区的水运、防洪,重点是黄河和运河,驻守清江浦就扼住了河道工作的关键点。

清朝大方瓢井盐商(清代的地方肥差)(2)

漕、河之下有盐务系统。在古代,盐务是桩大事,古代食盐是国家垄断专营的。谁有资格生产食盐,谁能够卖食盐,怎么个卖法,都由国家说了算。清朝的食盐垄断设计得很精细,规定甲地的特定居民可以生产食盐,必须通过特定盐商,运到乙地销售。甲地的其他居民如果也生产食盐,是非法的;非官府认可的盐商来甲地采购食盐,也是非法的。即便是官府认可的盐商,把甲地的食盐贩卖到丙地,还是非法的。要想实现这么死板的规定,必须设计一套庞大的制度,它就归盐务系统管,各省盐务最高长官就是盐运使。天下漕运总督只有一位,河道总督有两位,盐运使则有好多位,其中最肥的就是两淮盐运使。

清朝大方瓢井盐商(清代的地方肥差)(3)

两淮盐运使管辖苏南、上海一带的盐务,两淮辖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盐商最聚集的地方是哪里?扬州,两淮盐运使就在扬州。盐商富可敌国,但两淮盐运使说明天不让他卖盐了,他明天就失业了。所以,盐商定期不定期地孝敬盐运使真金白银。《红楼梦》里林黛玉的父亲生前就是两淮盐运使,可惜命不长,没当几年就死了。为什么贾府收养了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父亲留下了巨额财产,这对正走向没落的贾府来说是一剂强心针。另一位长芦盐运使,掌管京畿地区和河北北部的盐务。他的辖区内,达官显贵和吃官饭的人多。盐运使官不大,从三品,长芦盐运使在京畿地区也就是个中等官员,但是不吃盐不行,朝野都高看他几分。

清朝大方瓢井盐商(清代的地方肥差)(4)

漕、河、盐三个系统,事关国计民生,职责很重,但也弊病百出,腐败严重。漕粮等级的粮食在杭州售价一两银子,运到北京就要四五两了。当中的钱被谁拿走了?消耗在漕运系统之中。而且,运到北京的漕粮掺假、掺水、加药,账实不符,等等。又比如,河道衙门每年拨款数以百万计,但是黄河依然年年决堤年年修。银子有没有花到实处呢?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人们看到的是河道总督衙门长年累月有戏班子唱戏,河道系统官员懂戏多过懂治水。不仅是上演一台戏,有时是三四台戏同时在唱,为什么?拨款太多,用不完,要赶在拨款使用期限之前突击花钱。盐运系统的弊端也不少,清朝凡是落马的盐运使,都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项罪。漕运、河道和盐运三个系统为什么腐败,为什么效率低下?因为它们自成系统,是独立的一块。这又印证了那一条政治铁律∶没有监管,必然腐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