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民歌是真的吗(木兰谣首演成功)(1)

木兰诗民歌是真的吗(木兰谣首演成功)(2)

9月30日晚上,“美丽新莆田 拥抱新时代”莆田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在莆仙大剧院歌剧厅隆重举行。作为第二篇章开场之作的音乐小品剧《木兰谣》,从百姓视角讲述木兰溪的治理故事,以曲折动人的构思、生动细腻的表演、乡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融合的音乐,征服了观众,好评如潮,点赞不断。

木兰诗民歌是真的吗(木兰谣首演成功)(3)

音乐小品剧《木兰谣》,是福建知名词作家、莆田市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林双华的舞台剧处女作,改编自他编剧的莆仙戏现代戏《木兰谣》。故事以闽中莆田母亲河木兰溪近20年治理历程为背景,讲述陈晓英、林正义两家三代人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的人生经历,讴歌了生态文明思想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木兰诗民歌是真的吗(木兰谣首演成功)(4)

《木兰谣》的网络评论——

部分网友说,该剧选题契合时代主题,题材新颖,切入点好。

网友paradise: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值木兰溪防洪工程开工20周年,该剧的排演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木兰谣》的上演,不但有较强的政治性、艺术性,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网友刘文庆:热烈祝贺《木兰谣》的成功上演,谱写了一曲木兰溪治理的颂歌!此剧本的写与编,有着如同电影的综合艺术相对于电视剧叙事方式的更深的难度。在有限的时间(整剧20分钟),注重细节,凝炼内涵,在元素的提取方面,丰富恰当,时间跨度(20年)转换自然,总体结构立体感强;音乐的配匹配比恰到好处。整剧对“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注释自然有力。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结合,林双华在剧本的构思、立意上巧妙精道,升华主题中达到上乘。“金鳞岂是池中物”,想必“一遇风云便化龙”。上评,皆以表演时间有限下论,所以为贵。化用一句话以赞:感觉本团队创作人生又一次到达了高潮。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演员)艺术老角色杜文广和莆视新花旦曾依茗的加盟,不失锦上添花。

网友Wang.M:《木兰谣》词作者围绕木兰溪治理,紧扣时代主题,站立点高,落脚点实,艺术性强,是莆田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

有些网友认为该剧的内容真实感人,引人入胜,生动展现出当下的莆田百姓 依溪而居,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网友郑俊捷:我是长期在福州经商的莆籍乡亲郑俊捷,从微信朋友圈看了家乡市委市政府国庆晚会的重头戏——音乐小品剧《木兰谣》,确实让我感触很深,很震撼!整剧仅用二十几分钟,便把二十年来莆田人民治理木兰溪故事演绎的如此生动,真实可信,看完让人感动,佩服不已。编剧林双华确实厉害,选的主题好,内容催人奋进,既讴歌了书记所倡导的生态文明的时代主旋律,又从百姓角度叙述了木兰溪治理过程宏大又真实的故事过程。演员们同心协力演绎到位,相辅相成,更加增强了此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值得一看。

网友铸剑为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木兰谣》铺展了木兰溪跌宕的前世今生,也演绎了生活在木兰溪畔一方百姓的酸与甜、悲与欢,以精准细腻的笔墨勾勒恢弘的叙事结构,以灵巧的艺术功力表现政治意旨,这是《木兰谣》动人所在。像潺潺不息的兰溪水一样,《木兰谣》是萦绕我们耳际的一首不老歌谣。

网友颐和轩:①音乐小品剧《木兰谣》通过两个家庭三代人小故事几个场景讲述时空巨大变迁,曲折动人,生动细腻。20年前后宏大叙事,大背景下再现感人动人场景。②音乐小品剧作品融入多元莆阳元素,乡土气息特别浓郁。③从"水患"向"水安全"华丽转身,变害为利。溪流见证了一座城市、一个流域的沧桑巨变。古时大禹改堵为疏,因势利导,完成治水大业。20年前莆田成功治水一样科学、远见、智慧。④这个音乐小品剧,连续看了3遍,有特色,有看点,支持本土原创艺术。音乐小品剧立足本土,立意高远,引人入胜,剧中不乏故事情节的跌宕,悲欢离合,恩恩怨怨,20年后一对新人喜结良缘,喜事多多,喜事连连。真实再现了20年前场景,这是溪流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

网友林宗仁:《木兰谣》小品剧短小精悍,虽然演出只用了20分钟,却把莆田人民近20年来治理木兰溪的历程演绎得淋漓尽致。作品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勤劳善良、互助友爱的莆田人民。看后浮想联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好评如潮,值得推广!

网友一米阳光:音乐小品剧《木兰谣》,再现莆田木兰溪治理故事,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百姓视角演绎,弘扬时代旋律,富有艺术创意。美丽新莆田,奋进新时代。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该剧表演非常生动,剧中角色活灵活现,舞台视觉冲击力强,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网友无涯:戏剧小品《木兰谣》生动体现了情趣性、大众性和灵活性,在通俗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中,以小见大,反映深刻主题和内容,使观众对莆田母亲河木兰溪的治理以及人文传承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对母亲河也更充满热爱之情。观之如饴,意犹未尽。

网友烈火真金:木兰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朮表演,短短二十分钟的演出,展现出新时代的莆田人民同心协力,改造自然环境一幕幕动人场面。阅后心潮澎湃,十分感动。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定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向复兴。

网友何燕金:《木兰谣》演出很成功,效果很震撼,莆仙文化和家国情怀完美融合。期待更多的莆田原创音乐剧……

网友陈近高:木兰谣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新时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起,齐心协力、战胜洪魔,改造恶劣自然环境的高涨热情和喜人场面。演出效果非常好,影响大!

《木兰谣》剧中林正义扮演者、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科二级主任科员赵梦琴表示,有机会参演莆田这个原创的音乐剧,我觉得非常荣幸,非常自豪!剧中林正义这个角色,是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优秀村干部,他的身上,浓缩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品质,代表了当下乡村的正能量。如何演好这个形象丰满的男一号,对我是个挑战,也是个很好的机遇。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网民的点赞,已经是最好的答案,今后若有机会,我会好好把握,演出最好的自己,给观众最好的回报…

《木兰谣》剧中陈晓英扮演者、莆田市广播电视台电视播音组组长姚宏坦言,当时光泽老师找我,让我出演《木兰谣》里的陈晓英,我真的感到非常荣幸和幸运,看到剧本后,我感受到这个故事有着浓郁的乡土情怀,生动感人。而晓英这个人物的塑造对我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开始忐忑。光泽导演打消了我的顾虑,在心理的揣摩,动作的配合,人物的表情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多提示,也感谢王部长在最后彩排审看时,点出我的不足之处,对我在演出当天对角色的把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更感谢赵梦琴老师和高慕容老师在排练时耐心的对词配戏,有满满的幸福感!

《木兰谣》剧中肖荔红扮演者、市第二实小音乐教师高慕容说,初次在音乐剧中参演,对我是个很大的挑战,刚开始很惶恐,但在导演和剧组其他人的鼓励下,很快就坚定了信心,摆正了心态。经过一个月的揣摩,练习,肖荔红这个角色,跟我渐渐融为一体,剧中的这一人物形象,慢慢和我接近、贴近。演出后,看了电视台的录播,读了网民的留言,很感动,辛苦没有白费哈……

《木兰谣》剧中阿古扮演者孙洋激动地说,感谢陈光泽导演在演出细节上的指导,同时感谢赵梦琴老师、宋佩杰老师在排练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自己为能出演《木兰谣》而感到骄傲!

木兰诗民歌是真的吗(木兰谣首演成功)(5)

《木兰谣》曲作者、莆田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鼎表示,接到创作任务后,他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认真读完剧本,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创作激情很快被调动起来。此后,他花了一周多的时间,一口气完成了音乐剧的作曲,其间加班到下半夜二三点是常有的事。

《木兰谣》导演、莆田市群众艺术馆原馆长陈光泽说,这个音乐小品剧,虽然仅有20分钟,但故事内涵比较深刻,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值得一看。他说,演出的成功,除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还得益于全体演职员的同心协力。“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克服困难,分工协作,把这出音乐小品剧打磨成如今的模样。”这让他感到欣慰。

木兰诗民歌是真的吗(木兰谣首演成功)(6)

(来源:综合莆田广播电视台 福建日报 东南网 莆田新闻 莆仙文艺 莆田作家)

木兰诗民歌是真的吗(木兰谣首演成功)(7)

▲《木兰谣》部分演员合影

责任编辑:王 敏 沈 琳 陈恒山

值班主任:林双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