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讲菩萨有四种庄严——△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萨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则有贤臣尧舜之称无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菩萨法臣于翼赞道,岂足云满亦如薪积小,则火不大如经言,阿弥陀佛国,有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皆当一生于他方次补佛处若人称名忆念者,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然菩萨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无止足情亦如释迦牟尼如来,闻一目暗比丘吁言,谁爱功德,为我维针尔时如来从禅定起,来到其所,语言,我爱福德遂为其维针尔时失明比丘暗闻佛语声,惊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犹未满耶佛报言,我功德圆满,无所复须但我此身从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爱如所问观佛功德,实无愿不充所以复观菩萨功德者,有如上种种义故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佛协演觉法师简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佛协演觉法师简介(菩萨的四种庄严)

中佛协演觉法师简介

接下来是讲菩萨有四种庄严——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萨功德耶。答曰,如有明君,则有贤臣。尧舜之称无为,是其比也。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菩萨法臣。于翼赞道,岂足云满。亦如薪积小,则火不大。如经言,阿弥陀佛国,有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皆当一生于他方次补佛处。若人称名忆念者,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然菩萨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无止足情。亦如释迦牟尼如来,闻一目暗比丘吁言,谁爱功德,为我维针。尔时如来从禅定起,来到其所,语言,我爱福德。遂为其维针。尔时失明比丘暗闻佛语声,惊喜交集,白佛言,世尊。世尊功德犹未满耶。佛报言,我功德圆满,无所复须。但我此身从功德生。知功德恩分故,是故言爱。如所问观佛功德,实无愿不充。所以复观菩萨功德者,有如上种种义故耳。

好,接下来,因为上面是佛的八种功德,下面是讲菩萨的四种庄严。菩萨的四种庄严,所以先观佛的八种功德,观了以后,这是正报的功德,正报就是阿弥陀佛他有八个方面的功德,而菩萨有四个方面的功德,四个方面呢,先是讲观安乐国住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在极乐世界,我们了解极乐世界的情况,极乐世界的大菩萨有四种功德庄严。

首先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萨功德耶。有人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观佛的功德庄严呢,难到佛的功德庄严有所缺少吗?所有的功德庄严在佛那里已经有了,为什么还要在观察菩萨的功德?你观一尊佛的功德就可以了,菩萨的功德也包含在其中了。

下面答说,如有明君,则有贤臣。明君譬喻是佛,贤臣譬喻是菩萨,明君必有相伴的贤臣。而有尊贵的佛陀,必定有尊贵的菩萨与他相应,这是有明君必有贤臣,在一个是尧舜之称无为,是其比也。尧舜称无为,用这个譬喻跟他相比,譬喻。若使但有如来法王,而无大菩萨法臣。假如说只有佛的法王,而没有大菩萨的法臣,有法王但没有法臣,如果是这样,于翼赞道,岂足云满。那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光说有佛,而没有菩萨的跟随,那就不叫圆满。于翼赞道,就是站在大臣的角度,站在贤臣的角度,来赞叹佛,这是称之为圆满,光是有佛不圆满。

如薪积小,则火不大。如果说佛这边积累的柴少,那火就烧不大。佛度化的众生如果很少,他化道就不长远。打个比方说,佛打算度化100个人,他100人度完了以后不度了,这就是化缘就少了。那么佛其实也一样,像西方极乐世界,佛所度化的众生的数量,比娑婆世界多得多了。娑婆世界这个人数非常有限,就是全世界人都来学佛,现在还没有开始。假如说全世界的人全部都开始学佛了,要让大家对佛的这种庄严,那他的功德就会大了,就像烧柴一样,柴越少,火越少。如果柴越多,烧起来的火越大。我们说火是非常大,你越大的柴,烧起来越猛厉。比如说像我们房子着火的话,一般的灭火机根本没有用,消防队过来,一般还扑灭不了,因为这个火太烈了。

那佛也一样,像阿弥陀佛,他的弟子众很多,还有菩萨大臣。经言,阿弥陀佛国,有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如观世音,大势至等,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西方学佛极乐世界,是一生补处的菩萨,若人称名忆念者,假如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只要肯忆念的话,归依者,观察者,如法华经普门品说,无愿不满。我们有人只有称念观世音菩萨,你皈依观世音菩萨吗,观察观世音菩萨,你就可以感应道交,人人都可以跟菩萨相应,菩萨就会帮助我们。就是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以何身而为说法,再一个就是,释迦摩尼佛说,菩萨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普门品里面讲,爱乐功德,如海吞流,无止足情。无止足情就是没有满足的想法,菩萨喜欢功德,就像海一样广大。我们大海叫做海纳百川,不论江水。河水、湖水、雨水、浅水,通通都吸收,乃至污水他也吸收,所以大海是广大,之所以成为广大,是因为这个水不惧众流。菩萨要功德,也跟大海吞万流一样,没有知足的时候。

那么举释迦牟尼佛为例子,他又一次听到一个目暗比丘吁言,谁爱功德,为我维针。有个比丘双目失明了,因为过去比丘身上还带有针线,比如衣服破了,把它缝起来,因为他双目失明就不会到怎么补,然后请人帮他补。他怎么说呢,他说,谁爱功德,因为你帮我缝衣服你有功德,谁喜欢要功德呢,要功德的人赶快为我缝衣服啊,他就这样说。释迦摩尼佛正在禅定中听到了,就出定,直接走到他的地方,到他地方,他跟比丘说:我爱福德。于是为他缝针。佛亲自为这个双目失明的比丘,他已经眼睛瞎了,衣服不会缝了,释迦摩尼佛亲自为他缝衣服。佛就说,我爱功德,但失明的比丘虽然眼睛瞎了,但他声音听得出来,佛讲话的声音非常特别,而且大家天天听,这是最熟悉的声音,一听是佛,惊喜交集,很惊讶,怎么会佛过来为我缝衣服,很惊讶的事情。喜,很高兴,佛这么尊贵的人亲自为我缝衣服。这是惊喜交集,非常开心。于是对佛说:世尊,世尊功德犹未满耶。佛,难道你的功德也没有圆满吗?你只有没有圆满才要功德啊?然后就这么问佛。佛就回答说:我的功德已经圆满,无所复须,不虚要在要功德了。但是我的身体是从功德生的。知道功德恩分,我知道这个功德的恩德。就是功德的本身就是给予我最大的帮助,让我能够成佛,我知道功德的重要性,我爱功德,所以说,我的身本来就是从功德里面出生的,所以功德是我的大恩人,我必须要感恩它、尊重它,所以我也爱功德。

佛已经功德圆满的人还说我爱功德。就是说,作为菩萨来讲,对功德是无有厌足的,凡是有若能够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对众生有好处的,一定是非常喜欢,非常爱惜功德,会很认真地去作一切功德,这是关于功德的恩分。那么如所问观佛功德,实无愿不充。我们问佛的功德,实际上没有愿望的话,是不会满足也不会圆满。那么再观察菩萨的功德有如上种种义。佛的功德老早在因地中修行已经圆满了,所以在果地上他的功德已经充足了,没有一个愿没有满足的,每一个愿都满足。

但菩萨功德有没有满足呢,没有。没有的话,他还继续努力,继续做,无有修止地发挥他的功德。就像我们知道自己修行不到,所有功德我们都想要,一个是想,菩萨要布施,我们布施功德做得不多,我们有时候,布施几百块钱,我功德很多了,我来世福报有了,来世我不会变成穷困的人了,很多人说我布施够了。有些人说持戒,我已经受过三皈五戒了,我功德也挺大了,有些人说我八关斋戒也受过几次,很大很大了,还有些说我在家的菩萨戒也受过了,我功德好大。但是自己有几条尺的道呢?这个就不要说了,我很惭愧,还差很远。所以这个功德,我们做菩萨,很多地方都很欠缺。然后再问你禅定修得怎样,禅定就更不要说了,我这腿太硬了,禅定我是从来不修的,有些人说我的腿痛,我的关节有问题,所以我不修禅定,很多人对禅定不感兴趣。有些人说,这个定非我所需。那看看很多菩萨,证得什么无量三昧,众生语言三昧,色身三昧,法华三昧,海会三昧,诸佛不动三昧等等,一说,功德这么大,很羡慕,但是我们自己连初禅也做不到没必要说出世间禅定,还有出世间上上禅定。讲到智慧呢,更不要说了,这个佛法闻慧都没有圆满,闻慧就是听听,这一块还缺了很多。闻思佛经那么多,你听了几部经,几部论,算起来,十部经还没有听完,不要说八万四千法门。那么闻慧不够,思慧更加不足,修慧差得更远,就闻慧、思慧、修慧都不足。所以说佛菩萨为了追求功德,他滴水不漏,样样都要成就广大像大海一样的功德。所以功德如大海,是这样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们需要积累功德。 (文字整理:妙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