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璋”和“弄瓦”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已作为生男生女的代称。后世惯以“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庆贺亲友家喜获龙凤,成了旧时广为流传的一种祝辞,至今还偶见沿用。

“璋”在古时候指的是一种玉器,古人以玉比作男子,有君子如玉的说法。若家中生下男孩,自然也希望他成为像玉一般的君子。“弄璋之喜”出自《诗经》:“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若生了个儿郎,就要让他睡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让他玩弄白玉璋。他的哭声多宏亮,红色蔽膝真鲜亮,将来准是诸侯王。”

古人会抛弃糟糠之妻吗(从弄璋之喜和)(1)

“瓦”其实指的是纺车上的一个部件,相当于纺锤。“弄瓦之喜”同样出自《诗经》:“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若生了个姑娘,就要让她睡地上。把她裹在襁褓中,给她玩弄纺锤棒。长大端庄又无邪,料理家务你该忙。莫使父母颜面丧。”古代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纺织一直是女子从事的劳动。所以女孩子从小就要接触这些工具,磨练自己女红的技巧,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家务好手,勤俭持家,做一个贤内助。

古人会抛弃糟糠之妻吗(从弄璋之喜和)(2)

生男,“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而且预祝他将来为“室家君王”;生女,“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而且只祝愿她将来“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男尊女卑,对待方式不同,对他们的期望也不一样。这应该是当时社会意识的反映,对后世的价值观也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重男轻女的思想都有体现。

在秦朝和汉朝的时候,就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只是生在这个年代的女孩还是比较幸运的。在平民家庭中在出生的女孩,如果家里比较富裕点的话,她们就会被抚养长大;如果不富裕的话,她们就会被送到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从小当丫鬟,至于她们的婚事都是由人家做主。

唐朝的时候,女孩们的命运就比之前好很多。唐朝是歌舞和诗歌最为发达和盛行的时期,著名的《霓裳羽衣舞》和《唐诗三百首》等就是这个年代的。所以当人们抚养不起女儿的时候,就会把她们送到教坊。教坊是唐朝和宋朝建立的艺术机构,专门用来培训和管理女孩学习歌舞的地方。虽然在这个地方很苦,但是比给别人当丫鬟好很多,而且在这个地方的女孩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宋朝长年处于战争中,人们没有心情去看歌舞,歌舞艺术慢慢就不流行了。正因为这样,在宋朝出生的女儿,如果抚养不起,他们的命运就会很惨。据历史记载,在浙江金华府中有很多家庭因为抚养不起女孩,就把刚出生的女孩扔到水里淹死。这就是很明显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明清以后,随着西方新思想的传入,重男轻女的思想逐渐淡化,当今社会,男女地位也逐渐趋于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