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业内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

一种说法是:父子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比如郭德纲和小岳岳。

另一种说法是雇佣关系的变种。

某个公司的老板招了一些员工跟着自己干。

其实,相声业内的师徒关系比这个要复杂得多。

前些天,相声业内最轰动的一件事是:侯耀文收了郭德纲为徒。

当年谁反对侯耀文收郭德纲(侯耀文为什么要收郭德纲为徒)(1)

相声业内的一个小学生,没用几天工夫就变成一条把整个业内搅得风云变化的一条龙。

郭德纲的前任师父杨志刚说:“郭德纲是我徒弟,我敢保证侯耀文一段也没教过郭德纲。”

杨老师说这话多少有些葡萄酸的悔意。

当年,那个姓郭的小学生天天人前马后伺候着,想拜其为师,可是杨老师一直半迎半拒。

后来,二人为了一件事闹僵了,从此成了路人。

侯耀文教没教过郭德纲?

说一段没教,那是扯。

但是,郭德纲的一身本事,绝大部分不是跟侯耀文学的,是多年博采众家之长,千锤百炼而成。

不过有一点必须得承认。

郭德纲如果没拜侯耀文为师,他肯定不如现在这么火,顶多了只是个相声业内的大学生,而不是是现在的大师。

这就是相声业内为什么非常重礼拜师的原因。

相声行业是一个圈子,只有进了这个圈子你才能从鲤鱼变成龙,才有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只有进了这个圈子,有人欺负你,有人踩你,才有人护着你。

你在圈子外混,几乎一辈子都混不出头。

侯耀文为什么要收郭德纲为徒?

当年谁反对侯耀文收郭德纲(侯耀文为什么要收郭德纲为徒)(2)

一个原因肯定是郭德纲的确是有能耐,十八般兵刃样样精通,随便一个点就是一个搞笑的段子。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徒弟太子妃说,“就算我师父现在不进步,别人十年也追不上的原因。”

郭德纲的确是有本事。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师兄之争。

北京的相声圈,以侯派为尊。

旗下大将云集,马季、姜昆、冯巩、师胜杰……

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腕儿。

侯派大师兄是马季。

侯宝林去世时,无数弟子来磕头。

侯宝林在相声界一直是泰斗级别的人物,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能在他灵前磕个头,对于一个相声演员而言,是一种特别的荣耀。

可是,当时主持大事的马季对众人说:“师胜杰以后的就不用磕头了。”

意思很明显:师胜杰以后的弟子们都不算弟子,没资格给侯大师磕头。

能有资格讲这种话必定是大师兄。

可是,按相声门的规矩:马季根本算不上侯宝林的徒弟,只是老师之一。

解放后,相声改良,取精华、去糟粕。

急先锋就是侯宝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因此确立了大宗师的地位。

相声要发展,必须要后继有人。

老先生们四处寻找好苗子,马季成了这些后辈中的佼佼者,四位老先生一起教。

当年谁反对侯耀文收郭德纲(侯耀文为什么要收郭德纲为徒)(3)

那时候不兴拜师那一套,没有师徒关系,是师生关系。

也没什么“三年学艺,两年效力”的说法。

文革时,侯宝林和马季师生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

有人说,马季打过侯宝林一耳光。

对于这件事,后来马季是不承认的,侯宝林也没说什么。

打没打?

历史原因,大家也没有非要辩个是非。

马季这个没拜师的学生,一直以侯门大师兄自居,旗下有姜昆、冯巩的悍将,势力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

侯家兄弟有人不买账。

侯宝林有三个儿子,侯耀中、侯耀华和侯耀文

侯耀中也就是侯震的爹,不说相声,算不上圈内人,侯耀华半算不算,他自己说是,可是业内人士不认,他亲弟弟侯耀文都说他不会说相声。

后来,侯耀华为了显示自己是相声门内人,在年纪很大时,才拜了常宝华为师,可是说相声的水平嘛,大家都看到了。

老三侯耀文是正宗的说相声的,而且颇有才华,后来自立门户当了铁路文工团的团长。

侯耀华的师父是常宝华,侯耀文的师父是赵佩茹。

从师承关系角度讲,二个人都是不侯派的人。

相声业内有个规矩,亲儿子一定不会拜亲爹为师。

台面上的说法是:爹舍不得打儿子,儿子就练不成真本事;

真正的用意是:除了跟自己学,还要跟别人学,多学一些东西,毕竟能收徒的都是腕儿。

学本事是一方面,人脉关系也是一方面。

跟自己爹学只是单枪,拜了别人为师,就是双枪将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历史原因,以马季为首的侯派相声渐渐成为主流,以新相声、新内容为亮点,霸占着整个相声市场。

发于民间的相声的下坡路也就慢慢开始了。

因为马季的人脉关系,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说相声的十个有九个是侯门中人。

马季、姜昆更是以业内领航者和裁判者自居,学我的就是相声,不学我的就不是相声。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当年谁反对侯耀文收郭德纲(侯耀文为什么要收郭德纲为徒)(4)

相声是一碗饭,吃饭的人很多,可是饭就那么几碗,都让你们吃了,别人就得饿着。

尤其是姜昆,他本来是侯耀文的晚辈,可是,他处处压着侯耀文。

有一年春晚,本来侯耀文门上两员大将要上春晚,可是,姜昆硬是压着不让上,结果就没上成。

二人因此结了梁子。

双方的力量对比。

姜昆的手下有冯巩、刘伟等大将,而侯耀文的手下几乎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

国危思良将呀!

这个时候,郭德纲出现了。

郭德纲的本事,不说是懂相声的,就是不懂相声的一听就能听出来到底水平如何。

郭德纲多年来一直想挤进相声主流圈子,毕竟只有进入这个圈子,你的才华才有机会施展。

用郭德纲自己的话说:“当狗我都愿意。”

当年谁反对侯耀文收郭德纲(侯耀文为什么要收郭德纲为徒)(5)

本来已经说好了,拜李金斗为师,李金斗也同意了。

不想一个电话打过来,“你不能收郭德纲。”

李金斗也是混这个圈子的,他也不敢为了个“小学生”得罪人,也就婉拒了郭德纲的拜师请求(这事估计他能后悔一辈子)。

为什么不能收郭德纲,有许多种说法。

一、杨志刚在江湖发了追杀令,谁收郭德纲就是跟我过不去;

二、郭德纲的本事太大,一旦进了主流,有可能艺高压主,显得别人水平太次;

三、郭德纲说相声的套路和主流相声明显是两种玩法,太俗,上不得台面。

四、郭德纲的脾气臭,不一定服管,不一定听话,弄不好会搞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幺蛾子出来。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是郭德纲想入圈当狗,被拒绝了。

拜师不成,没能入主流圈子,郭德纲非常沮丧。

皇后于谦给他指了条明路:拜侯耀文为师。

于谦的师父是石富宽,石富宽是侯耀文的固定捧哏,关系非同一般。

侯耀文正急于寻找可以与对方较量的大将,一看郭德纲的本事,收!

没用几年时间,郭德纲渐成气候,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博士后,把不三俗的相声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一直想一个问题:如果当年主流相声收纳了郭德纲,郭德纲会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这话还真不好说。

以郭德纲的臭脾气,成了腕儿之后,说不定会闹出另一番相声江湖的故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