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形容汉武帝和他爱过的女人的命运,非常贴切。

汉武帝爱过四个女人: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和钩弋夫人。陈阿娇汉武帝打入冷宫,在孤寂中死去;卫子夫在女儿、儿子被杀害或被逼自杀后,也在绝望中自杀;李夫人结局最好,是在正青春年貌时病逝;钩弋夫人在儿子被立为储君后,汉武帝害怕出现吕后之祸,下令将她处死了。

汉武帝为何恨卫子夫(明知道卫子夫是被冤枉的)(1)

这四个女人中,死着最冤的是卫子夫和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是因为汉武帝的一个“莫须有”担忧,就被汉武帝处死了,这体现了汉武帝的绝情和冷血,卫子夫也是在毫无过错的情况下,被汉武帝和他的宠臣逼到了自杀的绝路,让人悲叹。

卫子夫的死,给了汉武帝很深的刺痛,一方面汉武帝深爱过卫子夫,对她的死心怀愧疚,另一方面,此次事件中也导致了太子刘据的死,使汉武帝失去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他在临终前,只能将皇位传给8岁的刘弗陵。

在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自杀后,汉武帝让人重新调查了此事,发现太子和皇后是遭人诬陷的,为此汉武帝大怒,处死了参与谋害太子的官员。同时,汉武帝还总结自己一生犯下的过错,下了罪己诏,并对自己的错误政策进行了调整。既然汉武帝已经知道卫子夫是冤枉的,又真心悔改了,为何不给卫子夫翻案?

汉武帝为何恨卫子夫(明知道卫子夫是被冤枉的)(2)

要了解这点,我们需要汉武帝晚年发“巫蛊之祸”。

相传,汉武帝住在建章宫时,看见一个男子带剑从中龙华门进来了,他疑惑此人想刺杀自己,所以命令卫士捉拿此人,但男子转眼不见,卫士搜遍了整个长安城,也没有找到欲行刺的男子的踪影。

此次件事后,汉武帝有了心病,巫蛊事件也接连出现。

心病需要心药医,但汉武帝的心病无药可医。作为一国之君,汉武帝贪恋世间权势,追求长生不老这无可厚非,但生死有命,一切都是定数。在汉武帝晚年,之所以会出现巫蛊事件,主要是汉武帝惧怕死亡的心理导致的,他怕别人用巫蛊之术诅咒他,使他折寿,所以他对蛊惑之术是既深信又害怕。

汉武帝为何恨卫子夫(明知道卫子夫是被冤枉的)(3)

汉武帝的这个心理被身边人利用,成了他们除掉对手的一把利剑。征和元年,阳陵侠客朱安世告发宰相之子用蛊惑之术诅咒汉武帝,导致宰相公孙贺一家被汉武帝诛杀。受此案牵连,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也被汉武帝处死。其中诸邑公主是卫子夫所生之女。

宫中的嫔妃,也因为争风吃醋,互相用蛊惑之术来陷害对方,同时她们还跑到汉武帝那儿去告发彼此。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嫔妃不但没有扳倒情敌,反而将自己给搭进去了。得知后宫之人也用蛊惑之术后,汉武帝大怒,让人彻查此事,将有牵涉的数百名嫔妃、宫女悉数处死。

心病难除,汉武帝又梦见数百个木偶人用木棍击打他,这让汉武帝心神恍惚,精神大不如前。他的宠臣江充乘机说汉武帝的生病,是有人在背后诅咒导致的,年迈昏聩的汉武帝信以为真,让江充调查此事。

汉武帝为何恨卫子夫(明知道卫子夫是被冤枉的)(4)

江充因为在公孙贺一案中,杀了卫子夫的数位亲人,这让他和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结下了仇怨,所以他想借此事扳倒太子。于是他借助调查此事,搜查了皇后宫和太子宫,最终在太子宫中找出了木偶人。太子刘据知道他是被江充陷害的,想要面见父皇说明一切,但江充等人不让他见汉武帝。

这是一种很不合理的情况,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竟不能面见汉武帝,也能看出卫子夫和太子失势的程度,这也是江充等人敢肆无忌惮陷害太子的一大原因。太子和卫子夫的悲剧汉武帝要负很大责任。

汉武帝为何恨卫子夫(明知道卫子夫是被冤枉的)(5)

遭受诬陷后,太子不愿坐以待毙,因为他的妹妹诸邑公主已经被江充等人谋害了,所以他在母亲卫子夫的帮助下,调动军队杀了江充,但此举被汉武帝误会为他想要造反,派兵征讨太子刘据。刘据很快就战败了,并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他的母亲也随即选择了自杀。

太子刘据和卫子夫的遭遇值得人们同情,但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封建王朝,尤其是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臣子忠于皇帝,即使遭遇了冤屈,也不能反抗君主,太子的这种行为是不忠不孝的表现。在汉武帝看来,即使太子刘据有冤屈,也不能起兵反他,所以他不会给太子刘据翻案。

还有,太子刘据死后,他的几个成年儿子蠢蠢欲动,都想争夺皇位,汉武帝对他们进行了打压。若他给太子刘据翻案,无疑会给其他几个儿子释放错误的讯息,让他们认为太子刘据起兵造反并不是大错,其他皇子可能会为了争夺皇位,以身涉险,起兵争夺皇位。出于这点考虑,汉武帝也不能给刘据翻案,而卫子夫的死,牵扯的是太子造反一案,所以汉武帝也不能给她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