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家HiFi大耳都拿出了劲爆的低价,着实让不少烧友蠢蠢欲动,毕竟台机推大耳一套依然比随身优势明显。
然而,大耳机并不是像塞子一样即插即用的,本文来盘点一下剁手大耳机可能遇到的问题,看看你是否适合大耳机。
隔音问题隔音问题不光是扰民问题,还是被人扰的问题。
虽然入耳式耳机也有开放式设计的,但碍于总功率问题,开放式大耳机的扰民程度已经量变引起质变了,在办公室可能打扰到同时,在床头可能打扰到室友或者枕边人。
受干扰会是更严重的问题。较大的环境噪音下,花大价钱提升上来的性噪比与总谐波失真,直接就被浪费掉了,听音体验直线下降。
对于开放式耳机的漏音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大概可以参考苹果手机外放二到四格音量的声音。而不隔音的问题,最好实际体验一下看看有多大影响。
佩戴问题不论是夹头还是压脖子,都很难忍。
单元直径在40mm以上的耳机大都采用包耳式设计,如果你的耳朵形状比较奇怪,可能压到耳廓从而产生不适,但普遍来说只有夏天太热的问题。
夹头与压头则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耳机本身头梁有大有小,有些监听耳机的压力克数相当大,比如HD25与DT900PRO X,而有些平板耳机会太重,给颈椎造成压力。
耳塞与头戴的佩戴都不好量化,头戴式耳机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出佩戴问题,但要想确认佩戴是否舒适,除了查看参数之外最好还是亲身试一下。
驱动问题大耳机并非即插即用,购买时最好把前端的预算一起考虑了。
对于只是要比几十元的耳机强一些的消费者而言,千元耳机直插手机电脑确实也能达成效果。但处于效费比的考虑,最好还是用恰当功率的台式前端驱动。
除了推力问题,还得注意一下接口问题。有一些耳机是6.35mm接口的,但附赠有3.5mm转接头。还有一些是原生3.5mm转接为6.35,不同产品之间可能并不兼容,记得保存好原装的那个。
总体来说前端并非必须的,也有一些耳机专为移动前端做出了优化。至于你心仪的那款耳机是否一定要前端甚至上台,亲身听一下对比一下才好得出自己的答案。
版本问题到底哪些耳机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没必要被他人迷惑。
比如HD6系列打破头的争论,每一款耳机都有自己的忠实用户,同时还衍生出了版本轮的问题。但其实这个选择并没有什么终极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
是否要升级更高一个档次的型号也是一个问题,比方说DT1990PRO与DT900PRO X。但其实碍于驱动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他们的使用成本差出去了非常多。
总的来说,选择问题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推不开的高档耳机不如易推的低档耳机是真实可能发生的,盲目追高并不理性。
产品推荐
DT700PRO X/ DT900PRO X
阻抗48Ω
响应频率5 - 40,000 Hz
灵敏度100 dB SPL (1mW/500Hz)
重量345 g
声价比爆棚的耳机,专门针对常见前端做优化,驱动门槛很低。头梁压力克数达到6g,同时重量较重,需要注意佩戴问题。
R70X
阻抗470 Ω
频率响应5 ~ 40,000Hz
灵敏度100 dB SPL (1mW/500Hz)
重量210 g
素质优秀,同时主打长时间配戴的监听耳机。阻抗较高,但支持平衡驱动,同时线材不区分左右,使用十分方便。
HD650
阻抗300 欧姆
灵敏度103 dB (1 V)
频率响应12 – 41000 Hz
重量260克
经典型号,经历了市场漫长的检测,仍然屹立不倒。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好驱动,同样可以更换平衡线,插针兼容其它HD6系列耳机。
HiFi市场众说纷纭,但不论他人评价如何,亲身实测,戴上你心仪的耳机听一下,总会是最可靠的挑选办法。
双十一到来,各家耳机价格都已经到位,在保证商品国行正品有保障的情况下,尽情的剁手心仪的耳机吧。
,